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体行书效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书法字体行书效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评价一个人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的水平?
书法是艺术,但确是高于艺术的。虽然和别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类似和相同的一些内容,比如绘画,但书法具有别的艺术无法替代的独特特点。比如一件经典的书法作品,根本就不是创作出来的。创作这个词不适用于书法,所以书法讲究师法自然,是一种连作者自己都没有完成一件艺术品的意识下产生的。尤其是行书,书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性,我们熟知的“兰亭序”,被誉为第一行书,可是,那绝不是王羲之事前经过设计和思考形成的,而是作者参加***,在特别自然的场景里,由感即兴而书,错了或者不满意,就随手一涂,一挥而就,没有半点“创作“的痕迹。所以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一件好的行书作品,是不经意间产生的,而不是特意创作出来的,是文***、修养、审美、书***底、兴趣忽来以及作者性格,和书写时的现实背景等等,诸多因素的***体。
看了各位书友完美回答,受到一定启发,也谈谈自已一孔之见。评价行书书法水平,千人千面,人们欣赏的角度不同,评价不一,乃属正常。如果书法作品没有不同声音,书法艺术也就停滞,不可能提升。对于一幅行书作品水平高低,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
一是结体美观。每个字的点划安排布置合理,结构端正,美观漂亮。每字遵从古人,都有出处。既有传统的神韻,又有自己的领悟。
二是笔法爽利。笔画光滑清爽,笔力遒劲,点画精到,秀丽灵动,方圆兼备,中锋取势,侧锋取妍。古人云,“书以用笔为上,用笔千古不易”,因此多附几幅用笔图。(附王羲之点画精到图,褚遂良字体灵动图,趙孟頫侧锋起笔图)。
三是章法合理。看到书界章法的见解,结合自已感悟。章法应起首顶格墨涨润,句末无逗字相连。左右呼应守轴线,浓淡枯润,笔断意连(附趙孟頫书法笔断意连图)。字密行疏自然,行间分明美观。疏可走马知其白,密不透风守其墨。
大概从这几方面去看:1.首先看笔画,用笔等是不是符合毛笔书法的特点。2.字的结体是不是合理美观。3.章法布局的疏密,呼应,连贯等。4.印章是否讲究搭配。5.内容是否与字体章法搭配等!
去评价一个人创作行书书法作品的水平,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各人有各自的评价标准。这个伯乐不好当。对于书法专业的人士他们也有一套评价的规则,有人说这幅书法好,也有说不好的,很难统一,介于此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并不代表其他人。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有许多不同的流派与风格,不能因你喜爱某一种风格的行书,去评价另一种流派风格的作品不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都具有它的艺术性。
常规的讲去评价一幅行书作品,主要从笔法,字法结体,大章法三方面去观评。首先最主要的是大章法,即整篇的结构按排是否合理,行书作品中,下一字要和上一字呼应,左一行与右一行呼应,这样才能上下左右气势相连,笔意协调,浑然一体,如果上下各势不相承接,左右各意不相顾盼,则缺乏意态,缺少美感。一般在章法上要求节奏和谐,整体感强,疏密得当,幅式合宜,款印得当。由于行书在整幅上的气韵和神***靠一行一行表现出来,所以字与字之间,他是如何连接也是章法很重要的一环,个别字的结体即小章法,按笔顺的气脉流动是否与全篇行气的流动类似,疏密虚实的分布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到对他的评价。
任何艺术都应具有和谐美,行书,更应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它其实和音乐一样,让人听到心情舒畅,如果这幅行书让人看了心中不舒服就不可能是一件好的作品。书法是以线条作为自己的语言的,行书的线条也是一种载情性极强的节奏线条,具有韵律,方向,粗细,强弱等方面的灵活多变性,这些都是评价一幅作品因素。要有线条的质感,运动感,构图的美感,神***的美感才能为上品。
正像创作一样,评价群,欣赏群也是很复杂的,有三,六,九等之分,所以也就会出现对一幅作品的不同理。这一很正常。
列举一下宋代科举考试的书法等级,供朋友们参考:上等书法是方园肥瘦适中,锋藏画劲,气韵清古,老而不俗。中等书法是方而有园笔,园而有方笔,瘦而不枯,肥而不浊,各得一体。下等书法是方而不能园,园而不能方,肥而不能瘦,模仿古人笔画不得其意而均齐可观。这种划分,主要是从书法的用笔,间架,气韵等几方面进行品评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体行书效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体行书效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