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是字的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是字的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是字怎么拆分?
(一)shì。《说文解字》:“是,直也。从日、正。昰,籀文是,从古文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日为正则曰是。从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会意字。
(二)tí。读音出自《集韵》。月边。《集韵·齐韵》:“是,月边也。”
是,上下结构,偏旁部首是“日”,由日、𤴓组成。游戏拆分为:日、冂、匚、凵、⺕、一、二、三、𤴓、下、上、人等。
拆分为上下两部分。
部首:日
结构: 上下
笔画:9
“是”,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hì,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是”的基本含义为表示解释或分类,如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引申含义为表示存在,如满身是汗。
日常使用中,“是”也常做代词,表示此,这,如是日、是夕。
字源演变
“是”,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本义为“正”、“直”,商朝金文“是”字上部似是日晷之类跟太阳有关的事物,下部原是“止”,表示循着正确方法走,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是”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是”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这种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文字,是哪里的文字?
是西夏文字,整体全部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收藏,我国有一个姓金的研究人员认识,说要查看全部资料还要去俄罗斯用照像机,一页一页的拍下来,才能带到国内来研究。
敦煌莫高窟的文物是1908年被英国人用及低的价格在王和尚手里买去,后来日本人也去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再后来俄罗斯人就到西夏王陵遗址把西夏时期的文学盗挖出来带回去了俄罗斯。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等。 是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前,命大臣野利荣仁创制。 是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民族文字。并在西夏境内作为国字广泛流传。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之后随着党项族逐渐消亡,西夏文也称了死文字。
由于元代未修西夏史,文献记载的缺乏。使西夏的历史和文化面貌十分模糊。直至20世纪初,以科兹洛夫为首的一只俄国探险队,分别在在1908年、1909年在黑水城遗址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和其他文物,并席卷而走,至今仍藏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和冬宫博物馆。其中西夏文文献有20万面之巨。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也在黑水城发掘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和文物,现文献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文物则藏于英国国家博物馆。法国人伯希和也从敦煌掘走一大批西夏文文献和文物。瑞典人斯文赫定、日本人大谷光瑞先后都从中国获得数量不等的西夏文献。
1917年在灵武县发现共约8000面的西夏文献,其中大部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另一部分藏于故宫博物院,一部分流失至日本。1940年代,张大千在莫高窟北区发现一批西夏文献,后流失国外,先分别藏于日本天理图书馆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
此后又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零星发现一些西夏文献。
西夏文属于表意体系的方块字,共有六千多字。因是仿汉字而制,多由横、竖、撇、点、捺等笔画构成,斜笔较多,四角匀称,字体饱满。笔画多在十画上下,笔画顺序和书写方式与汉字相同。西夏文书写也分楷书、行书、草书、篆书。楷书用于刻印和工整的抄写,行书和草书用于手写,篆书仅见于碑额和印章。
西夏文可分为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是字的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是字的小篆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