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用小篆字体设计边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用小篆字体设计边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篆书如何集字创作?
篆书从象形文字中演变而成,是中国文字书写中最古老之一。篆、棣、楷、行、草门类字种中,篆书作品少人识,如阳春白雪,现今只能作艺术欣赏,而非实用价值。本人对此也不太熟,只算略知一二,故不便作答。本人最爱的是行书及行草,行书尽人皆识,行草气势磅礴。下面是本人学书的对联,望诸友教正。
非常感谢邀请。篆书如何集字创作?这个问题,应该说篆书在书法五体中,是唯一必须用集字来创作的一种书体。为什么?因为篆书的文字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不允许有过分的创造与自由。从甲骨文、大篆、小篆的演变来看,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甚至于难以推断其来由和出处。而且,除小篆外,甲骨文及大篆可供创作的常用篆字不是很多,还需具备较深的古文字知识功底,有理有据的进行“通***”和替代,这对书法创作者来说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为所欲为,就会造成文字的错乱和混乱。有可能对历史、文学、文字以及书法的研究与传承,都会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困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小失大,为了创作而创造,给后人留下不必要的疑惑和猜想。所以说,篆书创作非集字不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创作的内容,宁可舍弃,也绝不东拼西凑,想当然的来创作。尊重历史,尊重文字,更是尊重书艺和自己。至于如何集字,当以主攻篆书碑帖为主,待临摹具有一定书写能力的基础上,参考文献和字典尝试性的进行创作。内容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集尽现有留存的可识性、可读性、可用性的文字来创作。最好利用有数的篆书自创诗文,让文服务于字。当然,这是最佳的选择。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已经不单单是书法一门艺术的创作,而是对创作者有多方面的要求,尤其是素质的考验和修养的考量。
谢谢邀请答问。
首先说,本人不主张集字创作。不论哪种书体,哪种风格。集字为学书,亦非好方法。
既说创作,便出个人意识丶情趣丶风格丶技能,以表现个性自然风貌为归宿。集字非创作,体现的是别人的书法风格,充其量是工艺制作。
作为对某体某风格的爱好学习所***用的一种临摹手段,也未尝不可用。作为一种个人趣味,未尝不可作。米芾"集古字",实是早期的学书方法,绝非后期的个人面貌。
若作篆书集字,首先分清大篆丶小篆。古籀之甲骨丶锺鼎,亦有明显区别。秦统一后的标准小篆与先秦各国文字大相径庭。秦篆丶唐篆,汉碑额,或者笔法的微妙区分,或者结构的明显变形。明丶清各家流派风格,邓石如的清俊丶吴昌硕的壮美。等等,时代丶个人,不同的分类,不应随心所欲的杂糅嫁接。
当然创意是没框框约束的,想不到作得出的事情绝对存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做出效果来,自然有响应。
篆刻的姓名印章应用阳文(朱文)还是阴文(白文)刻比较好?
篆刻有两种刻法。阳文、阴文。阳文既是文字是红色的,阴文既是文字是白色的。以前的规定是陈旧的老一套,现在是新时期,篆刻也在推陈出新,其实我认为,选什么色的还是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没有死的框框来定,你喜欢什么的就要什么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用小篆字体设计边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用小篆字体设计边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