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顺其自然小篆字体手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顺其自然小篆字体手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学习草书?
草书书中国书法的5种书体之一,分为章草、小草和大草(狂草)三种。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来,最初是先出现的章草,这种草书是隶书的快速写法,它简省了笔画,增加了笔画之间的连绵,书写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
但是章草的章法还和隶书的是一样的,字字独立,有很分明的行距的字距,还带有很多隶书的笔画。比较著名的的有三国时期皇象的《急就章》。
小草虽然也有行距,但是字与字之间可以相互连带,打破了字与字之间的界限。
小草书成书于王羲之的笔下,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十七帖》,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也是小草的代表作品之一,非常著名,在当今学习孙过庭书谱的人也非常多。
如下图,分别是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孙过庭的《书谱》:
后来在王献之“破体书”的影响下,出现了大草书,也叫狂草书,代表人物有唐代的张旭和怀素、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王铎以及被称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
狂草书笔画更加简省,已经打破了书法的字距和行距,一般认为狂草是草书里面最难的,需要高超的技艺和性情。
代表作品有张旭的《古诗四帖》如下图:
怀素的《自叙帖》如下图:
刚入门学习草书,我还是建议先把草书的历史学习一遍,对于草书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
然后再选择一种可能过草书字帖进行临摹,我建议可以从小草开始练习。
范本可以选择孙过庭的《书谱》,首先孙过庭的书谱是平时很高的,不仅是书法,其书写的内通也是一篇很好的理论文章。
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具有连绵不绝,大气磅礴的特点,对于一位书家来说,草书最能够抒怀,最能够体现人的真性情,所以草书成为书法爱好者或书家终极追求的目标。那么想要走进书法的殿堂,就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依照书法的规律行事。
首先需要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这是学习草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草书按照时间来进行严格的划分,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草书的源头,萌芽于西汉时期,那时人们用隶书书写,有太多的不便,速度太慢,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它的劣势更不言而喻了,因此,在隶书的基础上草书应运而生。其中,章草尚未完全摆脱隶书的束缚,仍有波磔之象,而今草字字独立,缺少洒脱之气。随着书法史的发展,一种连绵回绕,打破了所谓的行与列的限制的体法狂草于唐代兴起,这应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其次是草书的笔法。由于草书是在篆隶的基础得到发展的,没有所谓的固定字形,而章法更是随机而动,所以,只有保持篆隶的中锋用笔习惯,这样的草书才有神***,线条才有张力和弹力,才能真正意义上杀入纸。
第三是要修炼篆隶书,打好基础。我们知道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隶书又由篆书演变而来,所以学习草书必须学习篆隶,一方面要学习篆隶的用笔之法,另一个方面学习线条,书法就是线条的艺术,更是线条的舞蹈。
第四是学习今草书,完成时间和技术上的过渡。因为今草早于狂草,学习今草的用笔、结字章法,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狂草之中,这属于一种过渡的学习方法,忽略了今草的学习,就会有失根源,迷失方向,狂草的根基就会不稳定。
最后是研究草书的气息。草书所表现的最佳状态就是一种洒脱豪放、大气磅礴的样子,是一种“范儿”,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就是这种气息,对于学习者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领会,更要兼容并蓄,广泛吸收。
如果你能按照以上这几方面去努力,并选择好合适的书法工具,持之以恒练习下去,必有收获。
一,学草书不一定以正书开始,虽然有些笔划,结构可以借鉴。草书自成体系。二,必须从说字开始,必须背草诀歌,可以穿插章草和千字文。能认识五百字为标准。三,识别草书符号,附带着把符号运用在不同的字中。四,临帖。从读帖开始,可以不摹。可以一个字或一行字,或一页字地临。五,区分主笔划与牵丝引带。六,以出作品为目标,来学习草书。一段时间写成一件作品。然后再写!!
草书的学习方法,是多方面的训练。包括识读、手的运笔技巧、思维构造能力等。
学习草书,首先第一步要学会的是识读。识读草书的教材,首先推荐于佑任编写的《标准草书》,这本书以千字文为范例,收集历代名人的草书作为字例。并对各种偏旁部首的应用作详细的描述。当然,这只是初步的学习,千字文只有一千个字,要学习认识更多的草书,就还需要其他的***材料。《草诀百韵歌》是最好的***材料。五字一诀,把草书的结构特征,以极富韵律的文字编写出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把草书的结构规律生动的总结起来,是学习草书不可或缺的字帖。
学会了识读,掌握了草书基本的结构规则以后,实际的练习,则先进行单字的练习。着重练习承接连带。连带承接就是虚与实的关系。有笔画的地方用实笔,无笔画的地方用虚笔。还是折转的练习,草书中多个笔画的连写,靠的就是折转。折为方,转为圆。方圆兼具,虚实相生,抑扬提顿,蹲驻抢折,手随心动,意先笔后,方能下笔无滞。
草书不是像楷书一样静态的,它的形态是流动多变的。如果思维构造能力欠缺,学习草书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其他方面都能通过练习得到,只是这一条,是与生俱来的,很难得到改变。这方面能力不足,最好还是以行书,楷书作为自己的主要方向。
初学草书必须从小草开始,最好的范本是《书谱》。也有人建议从《十七贴》开始,但《十七贴》是刻本,对于初学者"透过刀痕见笔痕"有点难,不易观察到用笔轨迹。而《书谱》是墨迹本,字迹丝毫毕现,初学者容易观察和掌握。而且孙过庭很好的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可以说《书谱》几乎就是从《十七贴》里脱胎出来的。不建议临《草绝百韵歌》,可以用它来识草。《草绝百韵歌》不论笔法、字法与《十七贴》和《书谱》差太多了。
自学行书八个月,觉得笔力绵软,请大家指点一二,谢谢?
题主你好!练习书法八个月时间,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已经非常好了,说明你对书法艺术的悟性很好。要练好书法,是一个长过程,也是一个慢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多读帖,多临帖,深刻的领悟名家的运笔,用墨规律,才能有所成就。你的运笔自己感觉绵软,说明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建议多加练习,多读古今书法大家的碑帖,如果能从楷书入手,提高自己运笔的能力,则更好。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拜个书法名师指导,则少走弯路,进步的更快。
诚谢邀请!八个月能写到这个程度应该可以了,还是时间较短,别急,稳扎稳打慢慢来。从字体和笔画来说还是比较正规,有王羲之的书法痕迹,按这个格式练下去应该有很大进步的。
八个月的时间,你写到这水平已经是很有天赋了,虽然林溪谷人字帖是不二法门,但是现代一些书家临习的作品和风格也很好,比如曹宝林,方芳等,这些人也是取法二王和你是一路,如果能够见习一下他们的写法,对你这个笔力的硬挺方面可能会更有帮助,毛笔各个方面要求的都比较高,笔墨纸砚印章的各个方面都有技术含量,行书字体容易入手,但是要写到妙处又非常困难,过去我也练了许多年的毛笔字,近几年玩硬笔了,没办法,天赋不好。
视频加载中...用笔千古不易,难道千百年来篆隶楷行草的字体在演变,而笔法却没变吗?
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谈一谈,什么情况下笔***变,什么情况下笔法不会变。也就是说,我们要简单的谈一谈,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书法的变化,哪些因素永远不会变化。
一、书写工具
我们都知道书写工具的变化,肯定会使我们掌握这个工具的方法发生变化,最突出的就是我们[_a***_]法的一个演变。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用的执笔法称之为五字执笔法,实际上书法并不是从古至今都是五字执笔法的,我们通过一些古代的画像和他们的一些书籍,可以知道古代的执笔方法是有很多的。
比方说魏晋时期很多人用单钩执笔,甚至是三指执笔。这些执笔方法的产生,是和他们的所用的工具——毛笔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魏晋时期的毛笔和我们现在的毛笔是有所不同的。魏晋时期的毛笔是一种类型,而唐朝又变为了另一种类型。到了宋一直到我们现在,毛笔成为了另外一种类型。这三个时期是毛笔演变的三个时期,也是三种不同的毛笔类型所处的时期。因为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讲述书法工具对于我们的书写书法的影响,所以就不具体展开到底有哪些变化了,但是大体上我们要了解毛笔经历过三次的衍变。
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一般习惯上称之为散卓笔,散卓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柔并济,所以控制起来很微妙,需要花费一定力气。
对了。只要毛笔的制作不改变,笔法也是不会变的。
大家都很奇怪,明明书法史上众多的风格流派,就是因为用笔的不同,才会形成异于他人的书法风格,怎么会说笔法千古不变呢?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要写一个颜真卿风格的字,你只能用他的笔法写出来才能写到位。而写欧体字,也只能用欧阳询的笔法。就是过上一万年,还是要用他们的笔法。才能写出他们的风格。
单一的笔法,是不可能写出完整的笔画来的。每个笔画,是由多个笔法组合完成。组合的方法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 。我们就把单一的笔法称为书法的原素。原素需要聚合起来,构成笔画,再由笔画构筑成文字。基本的笔法有:抢、折、衄、转、尖、搭、顿、蹲、驻、挫、提、侧。任何人的书法,都少不了这些笔法。这些笔法只有组合不同,运用精熟程度不同。不会是你的书风与其它人的不同而不用这些基本笔法。除非你用针管或者是刷子等毛笔以外的东西写,否则就要使用到上述笔法。写的好的人,是因为他的分寸感掌握的好。写的不好的人,是因为手上的功夫还生疏,各种笔法的衔接不顺畅。熟练的运笔,加上合理的结构,就能构成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顺其自然小篆字体手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顺其自然小篆字体手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