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半草书字体教程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半草书字体教程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
如果草书写得连自己都不能认识了,那就不是草书了,那是糊涂乱抹。草书有严格的规范性,并非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艺术规范。用哲学***培根的话说就是:只有在限制中才能显示才华。草书就是这样一门在限制中显示自由和才华的艺术。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如果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啦!也可以说那叫胡写乱划,耽误时间,浪费纸墨!
与其提出这样的问题,还不如下功夫临摹字帖呢。这样的问题也叫问题?
不知道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出自何意!是搞恶作剧?还是搞笑?还是忽悠人?
我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之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写字。
现在,大家着实都很忙,且工作压力大,得空到《头条》来看看,主要是想从这里收获点什么,真的不想见到这样的、类似这样的提问。
比如题主提出的“有没有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这个问题,就是很没意思的问题,哪有自己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识的?草书再草也是自己写的啊,难道自己就不认识吗?自己都不认识的草书,那还叫“草书”吗!真是可笑之极!
有!学渣玩的草书,都这水平!
这与身份无关。不论他是博士后,还是博导。是专业的,还是业余。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他的草书,每一个单字的结体,不符合古代沿习下来草体(字法)的书写规范,就一定就会变得无法识别。所以,当然连自己都无法识别了。
所以,草书若不按规范写,神仙也难认!所以俗称神仙体!
写草书,创作草书,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这一首要问题不解决,你永远都不可能迈入草书的门坎!
一笔一画慢慢地描,我们总有可能会把一个最复杂的楷书、隶书、篆书、金文、甲骨文等文字写正确,写好!但是,一笔一画慢慢地描,却一定不可能㝍好单个的草体字!
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此论中,重点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这一重要结论里。同时这也是,导致绝大多数人无法进入草书的研习与创作的重大关獈所在!
君不见,前段时间晒在网上的,有一定轰动效应的中国美院的一位书法梁老师的草书作品,因不按规范书写,有些字就草到了神仙体!
下面晒一下,刚创作的八尺草书。
杜甫诗秋兴之一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这个问题可能是对草书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草书有自己不认识的字吗?当然有。但并不是它“草”的让人不认识。而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字。就如楷书中我们不认识的字是一样的。草书具有严格的书写规范,而且有的字有多种写法。自己会其中的一种,对另外的写法不认识也是常有的事。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草书的人,他们常常把潦草当草书。以自己想当然的写法来臆造,这样的写法,别人不认识,过后自己也可能不认识。因为自己的臆造,是无规律性可寻的。
草书的规范性写法,都是以繁体字进行的。千万不要用简化字去写草书。虽然,简化字中许多字是由草书中简化来的。但简化字有些字在草书中却是别的字。往往是学习过草书的人,会读错,没有学习过的人,反倒不会读出。
要把草书讲清楚,一百个问答题也难以讲完。所以才会有:“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长短分知去,宀头缺左畔……”笔画长一点,短一点,就是另外一个字。所以,要写好草书,一定不要自己凭想象。民国时期的书法家于右衽编写的《标准草书》,是学习草书入门的比较好的教材。详细的把各种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例举规纳出来。并有历代书家的实例示范。另外,北宋时期专门为草书学习而编写的《草诀百韵歌》,也是学习书法的人必不可少的草书学习教材。
掌握了偏旁部首的草书代写方法,大部分的常用汉字基本上都能够认读。学习草书,还要多读多看。对不同风格的写法,都应该了解。对某些不认识的字,才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字义联系来辨认。
草书是古代文人为快速记录语言而形成的一种书写方法(有点类似于速记),结字讲究连贯,一笔写成,为此一些部首需要特殊符号代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又经历代文人总结形成了草书这种艺术形式。所以草书既讲究书写快,又有特定要求,艺术创作还要讲究章法布局。只要经过学习练习,认识肯定不会有问题!
行草书法怎么训练?
1.笔墨纸,燥润查。2.纵首字,异起画。
3.多藏锋,少尖耍。4.虚实笔,提按洒。
5.有顿挫,转快雅。6.慢墨猪,防飘滑。
7软缺骨,方笔加。8.防横长,腰断茬。
9,竖亦变,直粗傻。10.邪诱正,少为佳。
11.中轴线,挪让它。12.字大小,抑仰洽。
13.字距离,不等法。14.字圈连,择眼瞎。
15.游丝多,乱成麻。16.笔意断,气息压。
17.流***,险绝抓。18.紧与松,空间搭。
19.飞白少,神升华。20.款印清,阴阳花。
行草书法怎么训练,我认为这是二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我想说的俗一点,行书就是把楷书写快一点,把字写快一点,比楷书快,楷书比作正步,行书就是行走,草书就是跑步。行书在写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省略,直入,映带,流畅,圆转等。它不像正书那样端正,也不象草书那样潦草。草书就是跑了,为了快,笔画更加省略,结构更加简单,甚至以点画或符号代替偏旁和字。写起来是纵任驰骋,快速急就。归纳起来行书的最大特点是‘’畅‘’,草书的最大特点是‘势’,楷书的最大特点是‘’正‘’。
一般说来,行书以王義之《圣教序》,再配以《韭花帖》,(得圣教序笔法尤为明显)。草书王義之《十七帖》为范本,〈再配以王義之《修小园子帖》,怀素《自叙帖》,陆机《平复帖》,孙过庭《书谱》等。仔细领悟里面的笔法,结构,章法。它们都是练习行草书的精典范本,书法奥妙尽在其中。前面讲了,草书有的简化到符号,书写与辩析就需要仔细了。民国书法***于右仁讲过,我只有在写草书时才感到书法的乐趣和神妙。于老讲在早期,二、三天才学一个草字,最后学习积累,写草书得心应手。另外,多学多练王義之的尺牍,更会有大的收获。书法家魏启后说,我是先学王義之楷书,褚遂良楷书,再学王義之行草,学米芾吸收其精华,再追二王,形成自己的风格。
写好行草书,正楷的基础不容忽视,楷书***田英章说过,没有正楷严瑾结构的底孑,是写不好行草书的,我认为很有道理。
关于行书范本,济南的书法家魏启后先生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圣教序》是集字,有些字是偏旁集成的,一个字的势就没有了,在学习中应注意集字的缺陷。
所以,在学习行草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特点,不能把行和草混为一谈,认清它们的特点和规律才少走弯路。学书者,不学行草是有遗憾的,真正的书法乐趣深在行草中。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二、推荐范本
“多景楼”、“虹县诗”、“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
★线条坚而浑——***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练行草书,最好的办法就是临摹字帖,题主可以选一自己[_a***_]的风格的行书字帖,坚持临摹即可。
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首推《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其次推荐《米芾尺牍》。
既然题主选择练行草书,相信题主是有一定书写基础的。练行草书,有一定书写基础,那就进步的快。
临摹《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或《米芾尺牍》,把重点放在对临上。对临,行笔速度要有节奏,可时快时慢,下笔要稳!准!狠!万不可犹豫不决。
对临,先临出形似,再临出神韵。只要抓住形似和神韵这关键的两点,就抓住临帖的要害了。关于章法和墨法,先不要急于学,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行草书法练习,无论是训练还是习练,都经过临摹这关,如何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行草
写好行草,先训练行书,了解行书貌,介乎草书与楷书,为行书。比草书工,比楷略放,楷法多于草法为行楷,反之,行草。
写行草,务必从简从易,字字之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楷行草)
为何出现行书,东汉已有行书之体,传说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钟繇善行狎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造其极致。
《宣和书谱》道出了行书为何流行,自隶法扫地,而真书于拘束,草书几于放野,介乎两者行书有焉。择行书为广泛,至今行书最流行。
写好行书,可习钟繇《千字文》或王羲之诸帖,最容易取源之法,究底是魏晋为源。
其二,在习练臻魏晋风神后(需要几年),再涉猎入其它风格,如颜鲁公,米芾,何绍基,
习练的过程,是为了形成自己风貌之目的,故可悟道,以古法致用,行己性情,出己风格。
如此,期待训练有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半草书字体教程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半草书字体教程字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