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好学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好学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理由有
一 这几种书体是初学书法必须练习的书体,因为在写这几种书体时笔速要慢,是练习的控笔能力。在教学中,遇到很多没有练扎实基本功的学员,上手就直接写行书,如果没有控笔能力写行书,写出来的线条发飘,而且很多笔画写不出来应有的效果。
二 上述三种书体对字形要求严谨,稍有差样整个字就会写败。如果字形不过关,上手行书会遇到很多问题。
回到正题行书入门可以先练习《灵飞经》,它的字形是楷书字形,用笔有行书的笔意,和王羲之赵孟頫的用笔方法相似,建议楷书转行书练习此帖。如果直接学习王羲之的字帖建议先学习兰亭序或者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万万不可先学习《圣教序》,我非常赞同米芾老师的观点,有墨迹就不学碑。碑刻师水平再高也和原迹不一样,而且碑文大多看不清楚,给临摹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只能盲人摸象的来想象。请看看图片对比。有清楚的墨迹不学,偏要学看不清楚的石刻碑文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要抬杠说冯承素的《兰亭序》版本也不是真迹,我请你不要低估了古人的双勾临摹能力。你也可以看看我主页小视频临兰亭序单子的效果。我不是炫耀,主要是证明在纸上写字比在石头上刻字容易的太多了。
当你掌握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再去临《圣教序》会容易的很多。也可能你会说《兰亭序》难写,那你刚学圣教序就会容易吗?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对自己有信心。圣教序可以学字形,毕竟字数多。但不是刚开始就学。用笔没学会,练习再久会养成错误的用笔习惯!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我练得行书不多,回答得也不见得精准。
首先巜兰亭叙》我觉得不适合初学者练习,我有楷书基础还那么困难,况无基础的书法小白呢?
如果有静态书法的基础,如会点篆隶成楷书基础的建议练唐伯虎巜落花诗》,他更接近楷书,只有微弱的连带。
赵的楷书一:比较难,二:赵体没有骨气,身为宋朝皇室后人却为元朝卖命。说实在的这和汉奸无两样!俗话说字比其人,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点骨气都不必学赵!
练行书,练谁的字体好看一些?
练行书,就练《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以下简称“王羲之圣教序”)!因为《王羲之圣教序》绝大多数都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且字数多,选临的空间大。《王羲之圣教序》用笔老道,结构优美,字字神***飞扬,韵味十足,是初学行书者首选的经典碑帖之一。
练习《王羲之圣教序》,要“透过刀锋看笔锋”。每次临摹前,须先把准备临摹的字认真读上几遍,并仔细揣摩每个字的用笔和结构布局规律,尔后再下笔临摹。在临帖时,下笔不要犹豫,下笔要果断要稳,准,狠!先临出形似,再临出神韵。
练习《王羲之圣教序》,可选字练,可一页一页的练,亦可通帖练。在练习《王羲之圣教序》时,应尊重原帖,不可随意改变原帖上的字的用笔和结构。练行书,量变产生质变。所以说,临帖量一定要上去,临帖量少是绝对不行的。另外,要做到心静,只要心静,才能把《王羲之圣教序》练好。练行书,得有一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不行。
练习行书,宜用优质羊毫毛笔、人工毛边纸或生宣纸。关于练习行书用墨,用书画墨汁即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用正品一得阁墨汁更好。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练行书,俺认为还是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的好。这个问题,俺是看了中州耕牛堂主先生说的,觉得很有道理的。所以就推荐给你。你可能是试试看,如果不行的话,再临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也可以。
俺的观点是,不能临摹当代人的字。张旭光也说过,学行书要取法乎上的话,俺认为张旭光说的有道理。
只要好好临摹字帖,就可以把行书写好。俺说的话虽然简单,但都是实话。学书法,不认真临摹字帖是不行的。临摹字帖,要认真,要坚持不懈,不能似临非临,不能三心二意的。
俺冒昧的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俺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该说的就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对了,就***纳。不对,权当俺木说。
想练行书,练谁的字体好看一些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你自己,所以不要让这个你自己可以选择的权利,交给别人帮你选。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留下了众多精美的行书作品,能在书法史上留下名字的书家,几乎都有着自己的风格特征,各具特色,就看你喜欢谁的字体了。
历代书法家众多,但若要分类的话,大致也就两大流派:一派是二王一脉,一派是颜真卿代表的一脉。如果你楷书学的就是颜真卿的楷书的话,那么行书就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就好。如果楷书学习的是欧体、柳体或者赵体的话,那么建议你学习二王的行书。
颜真卿一派的行书风格是奇拙、浑厚,一般人看起来会有一种“不怎么好看”的感觉,这一派的书家还有黄庭坚、傅山等人。
颜真卿《争座位贴》
二王一脉的书法风格可以说是属于雅俗共赏的,而且不夸张地说“天下行书出二王”,基本上所有的书家,没有不学习二王的。特别是王羲之的行书,如果把它看成一根绳子的话,它能串起书法史上的所有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倒是建议你先学习王羲之的行书。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是历代书家追求的经典[_a***_]“中和”,王羲之的行书用笔变化多端,但笔力却又蕴含于内,没有故意外耀而用险;中锋与侧锋并用,自然转换,相互生发。取妍用侧锋,取劲用中锋,因此骨力十足,而又圆润相生。行笔流畅匀和,笔势含蓄,给人的感觉是不激不历、不迟不涩的一种悠然之美。虽然妍美却不软俗,虽有雕琢却又不露痕迹,一派天然逸趣。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另外,魏晋笔法也是历代书家所追求的,因此一开始就从王羲之的书法入手,会给自己打下一个不错的根基,把二王书法学精了再去学些其他书家的作品,就很好入手了。自古以来,书法圈里都有句老话叫“书不入晋终是野道”,历代书家不论从谁的法书入门,终归最后都会回归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的行书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还都不是真迹,最好的也就是唐人的钩摹本。《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其实不太适宜初学者学习,因为用笔太过复杂,牵丝萦带,顾盼呼应非常多,一开始学习有难度。
王羲之另外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品《集字圣教序》因为是碑刻,不太利于初学者掌握行书的笔法。所以我倒是建议,要学王羲之的书法,不妨先从赵孟頫入手。赵孟頫是历代学习二王学的最好的书家,他的行书用笔非常接近王羲之,但要相对简单一点,利于初学。把学习赵孟頫的行书当成一个跳板,学好以后未来可以再深入学习王羲之的行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好学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好学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