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二三的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一二三的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一”有什么区别?
2.简体的一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为了方便书写而出现的,但是损失了文化底蕴。
繁体的壹,则是五千年文化的一个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有底蕴,有文化内涵。
楼上高人已经说得很好,我再补充一些资料。
第一,“一”的繁体不是“壹”。同意楼上高人说的——“一”和“壹”,不是简体和繁体的关系。笔画较多的字,经过简化后的叫简体,原来的叫繁体——比如“简”和“簡”。“一”是汉字造字之初的本字,并非简化而来。
第二,“一”和“壹”原来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后来,武则天当了皇帝,没事生事,硬把“一”和“壹”拉郎配,强扯上了关系。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开篇的第一个字,就是“一”。他的解释是:“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个解释还蛮哲学的,显然受了老聃影响。但仔细想想,关于“一”,还有哪个解释能比这个更好呢——许慎解字,是从字的本源出发的。
清代段玉裁说,“一”的造字,属于“六书”中的“指事”;一二三,都是最早的本字,弌弍弎则为籀书中繁化了的写法——许慎也都收录了这些字。
“一”是有过繁体的——弌。二和三也有——弍和弎。这个过程有点反常,不是由繁化简,而是由简入繁。这与金文开始的繁化有关——大约是为了庄重和威严。但是到了小篆阶段,弌弍弎即已基本不再使用,许慎的汉代更是如此。他只是告诉人们,如果见了这几个字,知道是一二三就好了。
许慎对“壹”的解释是,“嫥壹也”。而他对“嫥”的解释是,“壹也”。
段玉裁说,这是转注。也就是互训——“黑”是“不白”,“不白”也就是“黑”——当然这是从“非黑即白”角度说的。
嫥,即専,“专一”一词由此而来。古代的含义是,“嫥壹而后可久,可久而后美”。
总之,壹,不论本意和引申义,都与数字无关,更与“道”的“一生二,二生三”无关。
汉字中当中,只有数字从“一”到“十”有大写、小写之分;我们通常写的“一,二,三....十”这是汉字小写数字;“壹,贰,叁.....拾”这是相应的大写数字。大写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篡改,大写数字一般在银行、会计等涉及票证、帐目的专业领域使用。此外,还有“0,1,2,3,.....9”这是***数字。
汉字的简化字、繁体字与数字的大小写不是一回事。汉字“一,二,三....十”的简体字、繁体字都它们本身。比如,“肆”字本身有含义,并不是“四”的繁体,“放肆”就不能简化写成“放四”;再如,“陆”汉字中是陆地的意思,并不是“六”的繁体字,“大陆”也不能写成简化的“大六”,那就特错特错了!
3、再说“九球天后”,这是对台球世界锦标赛冠军潘晓婷的美誉,这个“九”是数字,它的繁体字也是“九”。当年“毕姥爷”毕福剑题字的时候写成“玖球天后”,那就贻笑大方了!“玖”的本意是像玉一样的浅黑色石头。
希望已经说清楚了,不妥之处请网友补充完善。
首先说代表的数字没有区别。但必须指出,题主的问法本身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在我国涉及到数字的记法共有四种:①中国小写数字。②中国大写数字。③***数字。④罗马数字。分述如下:①中国小写数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它根本没有繁体字。②中国大写数字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萬),亿。在中国的大写数字中,没有简体字。中国的小写数字只是计数的一套文字,它并不是中国大写数字的简体。由此可知中国的大写数字是记数的另一套文字,它根本不是小写数字的繁体字。在这两种记数的文字中,只有万字有繁体字,这就是萬。亿字在古代代表十万。不管用哪种文字代表数量,它们的实值是相等的。③***数字0,l,2,3,4,5,6,7,8,9,是当今世界通用的数字。大约在十三~十五世纪传入中国。当简谱从清朝末年由日本传到我国后,1904年由沈心工先生编写教材进入课堂,此后,***数字的使用开使流行。④罗马数字是I,V,Ⅹ,乙,C,D,M。分别代表1,5,10,50,100,500,1000。罗马数字多出现在老钟的盘上,民间使用并不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二三的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二三的小篆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