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兰亭体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兰亭体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兰亭序》的第一个字是楷书,但最后没有成为一个楷书作品,而成为了行书作品,这是为什么?
行书有行楷和行草区分,兰亭序的前几个字楷意多一些。楷书书写速度慢,一笔一画,很是端正。行书速度比楷书快,有行走之意。兰亭序大部分字都出现明显轻重,牵丝和连带,结构上也不平整,圆转笔画多,这是行书的特点。故是行书作品。
千千千里马先生:早上好!
谢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您是这方面的专家级的人物,在此,您向我提出这样子的考题,让我实在为难。
一是我接触书帖的时间很晚,也就十多年的时间,是在临退休时才开始的。目的是为了消磨时光,用以打发余生的,应该算是末路出家吧。
三是我的思维方式也不正常,对于好多的问题我都喜欢反过来看看,所以,最后得出的认知与别人也大不相同。
既然受邀了,我就顺便胡侃两句吧?权当交作业了。
对于汉文如果从书法的角度去认识,本人认为,草书是老子,行书是儿子,正书是孙子。
一,正书是最后定型的。
谢邀。《兰亭集序》,是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一群名人雅士加上他的几个儿子,共四十一人举行了一个“修禊”***,并坐在曲水之畔,将酒杯置于水中,任其漂流,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作诗。当天得诗37首,有人提议汇编成集,诗集起名《兰亭集》大家一致推举王羲之为诗集作序,所以就有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帖。为什么第一字是楷书后来变成行书了呢?我妄加推测有以下二个原因:一是打腹稿,约加思索的少许停顿。这是为诗集写的序言,作者起笔用楷速度缓慢便于构想序文的结构和用词。我们仔细观察此帖全三行几乎全是楷书,行书廖廖无几,并且行踞较宽。二是酒劲上来,腹稿在胸,三行以后逐步过渡到行书多楷书少,行距较密,其间还兼有少量草书达到了情不自禁的境界,于是随意挥毫,顿挫婉转,似行云流水,畅快淋漓,一气呵成。
在楷书、行书、草书之外,还有行楷和行草作品。
一件作品中以行书为主,夹杂少量楷书或楷书笔意,称为行楷。一件作品中以行书为主,夹杂少量草书或草书笔意,称为行草。
但行楷、行草都归入行书类。
书体的夹杂是为了寻求变化,比如《兰亭序》中二十多个“之”字,其中有楷书、有行书丶有草书。
有时我们在一件楷书作品中,还可见几个行书甚至草书,比如杨凝式的《韭花l帖》,这可让整件作品更加活泼、灵动。
再者,作品中的字体也会随着作者创作时情绪的波动出现变化。比如《兰亭序》,开篇时作者心情尚平静,字迹较工整,后来越写越激动,中篇时***迭起,热情洋溢。
又如《祭侄文稿》,开篇时颜真卿尚能压制情绪,后随着感情的起伏而书写加速,最后两行行笔的节奏达到***,由行书发展成气韵生动的草书。
说到颜真卿,不得不提他另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裴将军诗帖》,楷书、行书、草书夹杂在一起,也只有颜真卿敢这样写。
回到《兰亭序》,其主体是行书,虽然它夹杂着少量楷书,但仍属一件行书作品。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首先,这是王羲之起草的文稿,不是刻意而为的“书法”作品;其次,一般人们手写文字,开始总是笔划工整,一笔一划书写的同时也在思考文章的内容,随思路展开,字迹也随之连带和流畅起来;最后,兰亭序开头几个字虽然笔划不连带,但运笔独特,字迹颇具神韵,千年来临者无数,但具如此神韵的临本乏善可陈。
王羲之的《兰亭序》艺术成就非常高,从实用来看可以说是最标准的行书吗?
谢谢:
王羲之《兰亭序》能超越时空,流传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并非徒有虚名,其章法合理,结构谨严,笔法流畅自然,这都是《兰亭序》书法中相互谐调,又统一的美的必然结果。
《兰亭序》是王羲之酒后,有兴至,受感动,不加思索,不掩饰的书法之作,其特征就是自然之写,这是从心灵流露的自然的美,这种自然,是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兰亭序》的书法,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对于《兰亭序》曾有人试想过,质疑过,为什么写后不在重抄一遍,是的,也许再抄一遍字体更工整些,好看些;但是,绝对失去了流畅自然美的感觉,如失了真情,和其它书法没什么两样,又怎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又怎成为流传后世学习之楷法。
《兰亭集序》为王羲之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以说它的艺术成就是行书中非常高的。
因其格调之高笔法之妙,也就令很多书学爱好者望而却步,难以下手。所以就学行书而言,择《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而习,反而更适宜。对书者来说,“圣教序”是学行书的不二法门!
个人浅见,观者哂之!
感谢千千里马道兄邀请。
我回答你的问题如下:
一是行书字标准的认识。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现在又有行楷字和行草字之分。可以说是楷书稍加连贯性和点画带呼应,可以说是行书字,书写速度比楷书快,比草书易辨识。
所以说实用性应用性最广的字体。
如部首三点水吧!在行书字书写过程中有好几种写法,有写三点的,有直接两点带过,也有写成草书三点水的一笔带过去。
行书就是这样子,简化笔画,点画呼应时更容易简化笔画,简化的少的近楷书字连写,简化大了近乎草书字的痕迹。所以说,行书很难有标准。
二是再谈《兰亭序》是否是标准行书的问题。以上说了行书字很难有标准,就如王羲之在兰亭序的之字也都超过20多种写法了,他若再延长兰亭序的内容,估计还会写出其它字形的之字来。所以说,行书字标准无法度量和规范,这就是行书字的书写轨迹导致的。《兰亭序》里的字,改变了楷书书写轨迹,给我们了一套快写汉字的规律和笔法,值得我们学习,不要谈其标准行书问题。就如王羲之以后的米芾、王铎、苏轼等等行书字,也都有实用性,也都值得我们学习临摹。难倒说临习米芾、王铎、苏轼行书字不是标准行书吗?简直就是可笑之谈。
三是从实用行书字练习的角度来看,我建议还是先从《圣教序》临起,然后翻转临习《兰亭序》,不知朋友们是否认可。
谢谢好友邀请!
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当属神品,流传千古,无人超越之!可以这样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应称之为“标准行书”。
王羲之作《兰亭序》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无刻意做作之嫌,笔法精湛,结体符合行书的书写法则,用墨洒脱自如,章法处理微妙而恰到好处。这样的书法作品,怎么高评都不为过。
关于题主在描述中说到的“如果再工整一点,再草率一点会影响实际使用,是否有道理”之说法,我的观点是:做为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已把它发挥到极致,无须在“添油加醋”啦!如果再工整一点,再草率一点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行书了。
记住:行书就是行书。因为行书的称谓既不带“楷”,也不带“草”。
以上为就是我的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之!再次感谢好友千千千里马之邀请!
王羲之兰亭集序字体特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字体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
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整篇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具有极强的整体感和连贯性,全篇彰显了王羲之洒脱不羁的气质,文章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有其不同的个性。
《兰亭集序》的字体特点体现了王羲之深厚的书***底和艺术造诣,为后世书法家所推崇和学习。
兰亭集序是什么字体?
字体是行书。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兰亭体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兰亭体行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