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创造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创造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是谁创造的?
楷书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
一个字体的出现是一个非常系统庞大的工程,往往跨度数百年才能成熟,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创造的。
首先,汉字是仓颉发明的吗?传说汉字是仓颉发明的,然而这只是个传说,文字作为记事、传播信息的工具,最开始是类似图画的符号,这样的符号是先民在劳动生活中发明的,开始的时候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并不统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所以汉字也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
第二,隶书是程邈发明的吗?传说隶书是程邈发明的,而且有的书上还有记载,然而研究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过程,这个跨度很大,从先秦就开始,一直到汉朝才结束,同样是为了更方便使用,把不太方便书写的篆书逐渐演变为隶书。
第三,楷书是某个人发明的吗?有人说楷书是钟繇发明的,也有人说楷书是王次仲发明的,这种说法也不靠谱。我们现在说的楷书,萌芽时期在秦汉,发展变化时期在魏晋六朝,最终成熟是在唐朝,在现在的字帖中(如配图)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很像隶书又像楷书的字,这些字就是在发展变化时期的楷书,这些碑帖印证了楷书绝对不是一下子就发明出来的,而是逐步逐步演变过来的。
总而言之,汉字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这个工具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这个完善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历史跨度也非常大,不是某个人发明的,如说非要说是谁发明了楷书,那就是人民群众吧。
对于楷书的创造这个问题,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楷书创始人是王次仲,《晋书。卫恒传》:上古王次仲始作楷法。
《水经注》也有记载: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以次仲所改文字,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始皇怒其不恭。
以上所引两书都认为楷书始祖乃王次仲,即使是***,秦人所写。
2、第二种说法就是:书法史上最高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yao)
李学勤《文字学概要》: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书法家是钟繇(yao),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所写的《宣示表》等贴的临摹刻本。
王新伟、傅爱国编著《艺术鉴赏绘画书法》:自秦汉之际产生楷画笔法至三国楷书形成,以钟繇楷书为代表,是楷书发生时期。
3、第三种说法就是:楷书乃是众人所创造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所创。
《辞海》:楷书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今通行。
我们今天的楷书,完全成熟是由书圣王羲之所创立。
普遍的一种说法为王次仲。实际王次仲是增广隶书,他是在程邈的隶书基础上,增加了隶书的字数。并非是楷书。
王次仲与隶书创造者程邈为同一时期人。程邈在狱中作隶字三千,奏于秦始皇,秦始皇以隶书简易。利于频繁的奏报。王次仲在程邈三千字的基础上,作了添加增补。程邈的三千隶书,为常用字。并不能满足完全的实际需求。王次仲是根据程邈的结字方法,扩大了隶书的应用字数。加以增广。汉代以隶书为楷法,与魏晋时期形成的楷书不是同一种书体。所以给后人造成了楷书是王次仲创造的误会。
楷书的形成,经过了隶书、八分的演变,逐步形成。上古文字的形成,史书记载皆是一人之力。如仓颉造字,开创了中国文字的先河,而后的史籀,创立了大篆。李斯所作的小篆,程邈创造的隶书。楷书的真正形成,多数人倾向于钟繇。
钟繇,字元常。魏颖川长社人。官至太傅。师胡昭学书,十六年不窥园,又从刘德升入抱犊山学书。又得蔡邕笔法。擅长铭石,即正书。章程,即八分书,行狎, 即行书。三体之中,以正书冠绝古今。
钟繇的楷书,在笔意上还存有隶意。真正的使楷书成熟的人,则是王羲之。王羲之初学卫夫人。后学李斯、曹喜篆书,蔡邕石经,梁浩八分书。钟繇正书,张芝华岳碑。是中国书法史上集大成者。好古之人常叹:“右军书成,而汉魏西晋之风尽废。右军固新奇可喜,古法之废,实自右军始,亦可恨也”。
一种书体的形成,其实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理。是经过了无数人的沿袭传承,逐步形成。我们现代的创新,不是去寻求先继承,却把写的不同于他人就是创新。这种肤浅的认识,只会把书法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淵。
楷书这种书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创造的。楷书的形成是在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书家钟繇,一直被后世公认为楷书从创造者,其实是不对的。钟繇只不过是把当时的楷法发挥的最好的,是当时楷法的集大成者。
长沙吴简
1984年开始有少数的吴简出土问世,在这些吴简当中就有一些楷书初期的文字。而后来长沙古井中发现的吴简更是让世人瞩目,出土了近十万枚吴简,楷书、隶书、行书、草书都有。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吴国还是相对保守的,钟繇是魏国的,因此说明当时的楷书还是已经普遍开始修行了。
出土的吴简当中以《朱然名刺》为最佳,楷书笔意最高,隶书笔意最少。横画末笔顿笔下敛,竖画有垂脱之态,撇画挺劲,捺画有三折过的笔势,折笔方峻呈圭角,而且结字剞侧而显姿态,十分接近后世成熟的楷书。
钟繇的楷书是后世所公认的,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钟繇并不是楷书的创制者,但他是文献记载中以楷书闻名于世的书法家。钟繇对楷书的贡献在于他对楷书的加工整理和提倡推广,于是后人就把楷书的发明权归到他的名下,供奉他为“楷书之祖”。
钟繇传世的楷书作品为《宣示》《力命》《荐季直》《贺捷》四表,都是小楷。钟繇的楷书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把隶意清楚,比如体型较扁、“字细画短”、“长而逾制”之类,另外就是笔画较直,迟涩,转折还没有那么流便,所以后人评价钟繇的书法是“容貌若愚”“大巧若拙”,有着高古的意趣。正是因为钟繇的楷书中还存在着隶意,因此被后世称颂为古雅,同时也为王羲之留下了对楷书完善美化的余地。
王羲之的楷书更加内敛,笔法称为“内擫”。跟钟繇的楷书相比,羲之的楷书笔画之间的结构关系更加紧密,体态匀称整饬,他将楷书的笔法、笔意、结构推入到形巧而势纵的新境界。王羲之的楷书与后世的楷书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这是楷书的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所以说楷书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创制的,而是文化发展的结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创造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创造的楷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