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体楷书家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欧体楷书家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的欧体指的是谁的字体?
书法中的欧体指的是欧阳询的字体。欧阳询,字信本,是隋朝的太常博士,唐朝时被封为太子率更令,因此也被称为“欧阳率更”。他的书法在隋代就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到了唐代,他仍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的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既学习了王羲之的字体,又超越了其险峻程度;同时,他还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融入了隶书笔意,最终形成了“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
欧阳询的字体属于什么体?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楷书欧体。
欧阳询的书法简称“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欧阳询的书法,与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赵孟頫的赵体并称四大书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欧阳询的字是楷书,也可以称楷体,欧阳询同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同楷书四大家,欧体字在书法界影响力很大,现代很多人练习欧楷,如:田英章,田蕴章,卢中南等。欧体字结体方正,运笔流畅,书写规范,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影响了一大批近现代书法霞好者。
请问大家。柳体。欧体。颜体。赵体各自特点是什么?
柳体、欧体、颜体、赵体即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和赵孟頫四位书法大家的书法体式,能在历史上称之为“体”,表明了他们书法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柳公权(公元72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穆宗看了他的书法后,擢升为翰林院侍书学士,先后经历了穆、敬、文、懿四朝,官至太子少师。柳宗元性格刚直,不屈权贵。穆宗问笔法,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既领悟了柳对书法的回答,更领会其笔谏之意,很欣赏。当时,官吏名门家有丧,必请柳宗元书碑,否则视为不孝,可见名气之大。《旧唐书》称他写的巜金刚经》为:备有钟、王、欧、虞、褚、陆之体。又说:体势劲媚,自成一家。柳早期学二王书,后受颜真卿影响,有“颜筋柳骨”之称。结体严谨,中宫紧密,四肢开展,用笔刚健挺拔,被称“柳体”,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书风前后变化不大。作品有《金刚经碑》(原为唐拓,敦煌出土,现流出国外)、《李晟碑》、《冯宿碑》、巜符麟碑》,尤以晚年所书《玄秘塔》和《神策军碑》(宋拓,藏北京图书馆)为其代表作。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幼而好学,博览经史。太宗时任太子率更令,故人称欧阳率更,弘文馆学士,封勃海男。《旧唐书》本传称:“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楷模焉。”据《国史异纂》云:“率更尝出行,见古碑,为李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出,数步复下马,伫立,疲则布毯坐观,因宿其傍三日而后去。”可见名重仍能刻苦钻研。高丽(朝鲜)人甚重其书,遣使求其书,高祖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被观其迹,固调其形貌魁梧耶”。欧书瘦硬,法度森严,笔力险劲。有”草里惊蛇,云间电发”、“金刚嗔目,力士挥拳”的评论。唐人张怀瓘《书断》说:“飞白冠绝,峻于古人”,“其草书迭宕流通,示之二王,可为动色”,其书俗称“欧体”,对后世影响深远。欧阳询的作品有贞观年间写的《皇甫诞碑》,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写的《化度寺邕禅法师塔铭》,次年写的《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十一年写的《温彦博碑》等,具有险劲峻逸的书风,但各有特点。《皇甫》瘦硬险劲;巜化度》长于方严渊穆;《九成宫》秀劲华贵;《温彦博》则秀美峻洁。学欧书一般均临后二碑。另有《房彦谦碑》,贞观五年写,八分书,以楷法写隶书,颇有魏晋古风。故宫博物馆还藏有传为欧书墨迹的《卜商》、《张翰》二帖。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祖籍山东琅玡(今临沂一带)人。世称颜鲁公,因耿直屡直言,得罪宰臣,屡遭贬谪。德贞时李希烈叛乱,年高75岁的颜真卿奉诏劝谕李希烈,后因忠贞不屈被绞死在龙兴寺内。
颜真卿出身于一个善长文字学与书法的家庭,家学影响,喜爱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师张旭。他在篆隶古法的基础上独出新意,自成一家,创造了与唐代盛世相符合的书风,风格强雄博大,笔画劲健,与柳公权被称为“颜筋柳骨”,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宋代苏轼曾高度评价说:“画至吴道子,文至欧阳,书至颜鲁公,天下事能毕也。”
他的作品,据南宋人撰《宝刻类编》载,至宋时尚有90种,现在能看到的也近70种。从风格看,50岁前的《多宝塔》、《孔子庙堂碑》、《东方画赞》是颜风格酝酿期,还未跳出二王和唐初褚、欧书风的影响,结体严谨,用笔以方折为主,布白紧凑。50至60岁是颜书风格形成时期,作品最多,如《郭家庙碑》《麻姑仙壇记》、《中兴颂》、《八关斋报德记》等等。这时期结体阔达平正,笔法圆转外拓,横轻竖重,蚕头燕尾,下笔雄劲浑厚,风格雄强伟壮。65岁后的作品《元靖碑》、《颜勤禮碑》《自书告身》等等,已是晚年之作,结体雍容厚朴,用笔深沉,更显苍劲。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学识渊博精深,诗文、音律、书画无不精通,尤擅书法。《元史》说:“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他博***众长,所得古法甚多,结构安排精熟,用笔圆转流美,偏扁取横式,结体精美,清雅秀劲,一变宋代书风。作品有《仇鳄墓碑铭》有人曾评此碑“纵横飞舞,书中龙象”,《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有评家称“天下赵碑第一”,《头陀碑》更被董其昌称为“赵书第一”。另外还有《龙兴寺胆巴碑》、《湖洲妙严寺记》、《杭州福神观记》、《寿寿堂记》、《仇锷墓碑铭》等等。
是为回答。但几大书家,岂是一个问答能道尽的!权当共同学习了一回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体楷书家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体楷书家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