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书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毛笔书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会写毛笔字,直接学写行书适合吗?
可以的,但我们教学时都从楷书让学生开始,是因为楷书当中包含了中国书法当中的很多传统的点横竖撇捺等技法,最传统,最深刻,最踏实。相比之下,行书的基本功是建立在楷书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活跃灵动的成分。通常讲求“稳中求变”,所以楷书自然就是开始阶段的必修课。一开始练行书并非不可以,所谓外行看门道,只要一个人心中有美感存在,写什么都能“好看”,但毕竟功力也在起很大作用,它会影响到每个字的结构、力度、布局等等方面。所以我的看法是,可以直接走行书。
谢谢丨
不会写毛笔字,最直接原因是自已不想写,不爱写,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常写!
要写好毛笔字,首先是写起来,然后是坚持下来!路是实在的,没有捷径!
至于先写行书还是楷书,以及一切书法规程,你坚持一段自然暁得怎样安排!
先成书法爱好者,練之以专,拜之以师,持之以恒,先对得起自己,才有可能扣开书法家的门!
我认为不合适。因为从书法大家和有名气的书法家,无论是行书,草书他们都写的很好,超出一般常人,但他们的楷书都写得很规范,也是一般人模仿不了的。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行书,必须从楷书学起!否则,你永远写不好行书。因为行书草书都根基于楷书!
传说王羲之用的是鼠须笔,颜真卿用的是鸡距笔,毛笔与字体有关系吗?如何根据字体选笔?
书法创作与毛笔之选择
一.写对联、行书、扁额时,可选用羊毫毛笔,因为羊毫柔软、锋嫩、用途较广等特点。
二.写楷书、绘画时,可选用紫毫、狼毫毛笔,因为狼毫笔质坚硬,具有弹性好等特点,短锋适用于书法之楷书创作,而长锋适合于绘画。
毛笔之规格型号
一般毛笔分为大号毛笔、中号毛笔和小号毛笔等各种规格型号,其型号是按照毛笔头之长短、粗与细来划分的,书法创作者和绘画者要按照书画大小来选用其中一种之型号毛笔。
选用毛笔要特别注意其毛笔的质量,但开笔后有一层浮毛,这是修笔时未能清除的,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创作者的使用。
好了,笔者就简述到这里。谢谢!
说到毛笔,有人总拿“善书者不择笔”来说事。当然,你让张翼德拿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他一样杀敌。可是,让他拿自己的丈八蛇矛,用起来不是更顺手吗?
不同的书法审美,会导致不同的书法风格;不同的书法风格,会导致书法家***取不同的字体和书写工具。
既使同一书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对字体的风格和书写工具的选择也有差异。
比如,篆隶楷书写大字,宜选兼毫,因其蓄墨量较纯狼毫多一些,弹性较纯羊毫大一些,可以兼顾。
而写篆隶楷小字,则宜用纯狼毫,因其弹性好,笔锋锐利,尤其是小晋唐小楷,对毛笔弹性要求更高。
又如写行草大字,可用羊毫,但写小字,则宜用狼毫。
比如篆书中的铁线篆,要求笔笔精细,纯用中锋,不可走偏,无论大小,都宜用狼毫。
又比如隶书,《石门颂》之类以圆笔为主的汉隶,可用羊毫。而《张迁碑》之类以方笔为主的汉隶,则以狼毫或兼毫为佳。
唐楷中,多用狼毫或兼毫,尤其是褚遂良一路,弹性大的狼毫是首选。而柳公权一路,则以羊毫或兼毫为宜。
而行草中,写二王一路的小行草,必须以纯狼毫书写,利用笔的弹性来表现其中的一些小变化。而写王铎一路,要表现其中的墨气淋漓,又非得以羊毫书写。
说书法能表达情感,而最能体现情感的则是线质。但我们知道,线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情绪,更取决于书写工具。在工具中,毛笔对线条的影响不容忽视,不同的毛笔,狠毫,兼毫或羊毫,其线质则完全不同。鼠,鸡毫,线条自然不同。谢谢
谢谢邀请。
诚如题中所言,毛笔与字体有很大关系,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字也是这样,没有合适而顺手的毛笔,再好的书法家写出来的作品也会逊色不少。
至于传说中“王羲之用的是鼠须笔,颜真卿用的是鸡距笔”,现在无从考证,但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因为他们毕竟是当时最有名气、最有实力的书法***,而且两个人都有官方的身份,爱好写字的当朝大官,弄几枝上好的毛笔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所谓的鼠须笔,大概还是用黄鼠狼的须做成的毛笔,因为当时的时代黄鼠狼还多一些,比较容易弄到这种制笔材料,而善于写小楷的王羲之用这种狼毫笔来写字是最好不过的了。
而鸡距笔就是一种兼毫笔,也就是狼毫外包裹鸡毛而已,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这都不是太名贵的毛笔。但这种笔也是适合写小楷字的,颜公却是写中楷或行草书著称,不知这种笔是否合适。
下面,简要谈谈毛笔与书体的关系:
现代书法比较常用的毛笔有三种类型:一是狼毫;二是羊毫;三是兼毫。
1、狼毫。是用黄鼠狼的须毛做成的笔,一般比较硬,比较适合小楷一类工整字体使用。但因为价格很贵,不大适合初学者或一般的工薪阶层书法爱好者选用;
2、羊毫。是用羊身上的须毛制作的笔,比较便宜,很适合写行草书的朋友选用。缺点是笔毫太软,初学者不容易掌控,所以也不太适合初学者选用;
3、兼毫。是用狼毫和羊毫混合而制的笔,价格适中,软硬兼顾,很适合初学书法的朋友或业余爱好者选用。
【方圆居文化】链接:
近期刚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零基础学书法怎样才能显得有文化?准备工作这样做既经济又实用》,里边有善于文房四宝的选择问题,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惠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与字体息息相关,学什么样的书体,选择什么样的毛笔,是有一定讲究的,什么“善书者不择笔”之类的话不可信。
二王行草书、欧体、褚体等,因这一类书体注重细节,对笔画的弹性要求较高,所以应选择笔锋锐利,弹性较好的毛笔,如小狼毫笔或兼毫笔。
颜真卿楷书、行书,因用笔多篆籀气,较为注重藏锋、裹锋等笔法,所以可以选择羊毫笔或笔锋不是很尖锐的秃笔。
以方笔为主的汉隶、魏碑,如《张迁碑》、《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这一类书体用笔粗犷,且以方笔为主,建议使用笔锋较好、有一定弹性,且较大的兼毫笔。
《史晨碑》、《乙瑛碑》等之类的隶书,用笔较为厚重,方中带圆,最好选择较大的羊毫笔。
有人说《兰亭序》的第一个字是楷书,但最后没有成为一个楷书作品,而成为了行书作品,这是为什么?
很多行书作品第一个字都是用楷书写,这既符合书法的基本法则,也符合书写者的情绪运动规律。
《兰亭序》是王羲之酒后随性之作,用行书最符合当时的状态
兰亭序是王羲之到会稽任长官,组织地方名流聚会雅集、修禊***时,即兴为当时与会的41位文人雅士所做的诗集写的序言。
当时,王羲之已经酒至微醺,如果用小楷一笔一画的书写就不符合当时的心境,也不会跟得上他的才思喷涌。用行书写,无论是书写的心情,还是书写的速度都同即兴作文的节奏相吻合。
书法作品第一个字一般要写的庄重端正
无论什么样的书法作品,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往往会写的大一点且端庄一些,这即是对书法作品的重视,也符合我们文化里“有头有尾”、“善始善终”的理念。
同时,一幅书法作品是凝结了书家情感因素的,而情感的调动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从《兰亭序》的整体结构来看,王羲之的书写速度也是经历了一个起行转合的过程,中后半部分明显要草一些。
结语
《兰亭序》第一个字“永”,虽然用的是楷书形态,但严格说还是行楷范畴。因为其笔画之间的呼应很明显,没有完全按照楷书的笔法来写,应该说属于庄重的行楷书。而王羲之这样的操作同通篇章法毫无违和之感。
行书有行楷和行草区分,兰亭序的前几个字楷意多一些。楷书书写速度慢,一笔一画,很是端正。行书速度比楷书快,有行走之意。兰亭序大部分字都出现明显轻重,牵丝和连带,结构上也不平整,圆转笔画多,这是行书的特点。故是行书作品。
自魏晋尹始,书法便有了“北碑南帖”之分,既有政体之格局,更为山水滋调养!北书雄浑满满有庙廊气;南书温婉田田如碧玉色。
览观《淳化》《宣和》六朝书迹,其间诸帖多以楷、行、草相交映。有正有危、有缓有驰、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有向有背。。。有如君子行于篁林碧溪边,是为“行狎书”,是为“魏晋风度”也。
《兰亭序》是王羲之手稿,更是应景抒怀之作,岂能为恭楷?魏晋时除了碑志(铭名书)为楷隶外,就只有(章程书)是以小楷体示人的。如《乐毅》《黄庭》,很鲜见文章、叙文、书信是以真楷示人,如《伯远帖》《平复帖》等。
司马迁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计,惟倜傥[_a***_]之人称焉。”王羲之无愧为倜傥风流人物,其书《兰亭》如是。如《兰亭》以真楷所书,后世之人恐不知有《兰亭》,书史惟只改写了。
[临池管窥]谢谢浏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书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书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