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写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写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楷书不属于书法,只是写字,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只要不是楷书,是个人,都能拿起笔“龙飞凤舞",这就是中国书法发展现状!
不会写楷书,敢以***自诩,还说楷书不是书法,简直是无知和无畏!
不会写楷书也就算了,还敢有理气长地站出来,拉上一帮人指责楷书写得好的人,说别人是书匠,缺乏变化和艺术,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现在书法界真是怪了,没有几个人师古不泥古,写出来的字完全是古人笔迹的样子,没有一点创新,只要是繁体字,就认为这才是书法艺术了。
还有的人,以丑为美,任意张扬个性,写出来的字犹如一堆乱麦杆,有的和一群屎巴牛没什么区别,就是这样的‘书法`,如今却成了奇货异货,倍受一伙人吹捧和垂爱,何止是怪哉和悲哉!
说楷书不是书法的人,只要用两句话就能把他驳倒。第一句:书法自古以来分为五体,楷书就是其中一体。第二句话:我国最著名的魏碑《张玄墓志》是极富盛誉的楷书,以及宋徽宗的瘦金体的楷书等是谁也否定不了的楷书。
附:这个提问逻辑上有问题,“楷书”本来就表明书法的意思,后面就接着说不属于书法,只是写字,自相矛盾。
书法的定义是什么?指以汉字为载体能表现祟高审美意识的汉字书法艺术。
楷书也能抒情达意,能表现祟高的审美意识,怎能说楷书不是书法?
在绘画领域的,素描是许多画种的基础,素描基本功扎实学其它画种更容易上手,你能说它不能称之为素描艺术么?素描也是一个独立画种,能表现思想情感,所以称之为素描艺术也理所当然。
楷书也是学好其它书体的基础,比如我们想学好行书,如果有楷书基本功,增加运笔速度,增加牵丝映带,行书味就出来了,当然行书还有其它书写技法,学好楷书,写行书更容易上手。
颜体楷书《麻姑仙坛记》,外紧内松,宽博古朴,含有篆意,因笔法取篆法,所以线条粗细变化不大,雍容大方。颜体崇尚的是阳刚之美,有正大气象,作品中内含大义凛然,刚烈正直之气,此碑能表现崇高的审美思想,难道楷书不是书法艺术吗?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以下三张书法作品是笔者临的此碑单字,谢谢指正)。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说楷书不属于书法的,要么是不懂书法,要么是个人的偏见。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误解呢?我想这是跟我国的传统教育有关,我们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老师就安排我们要工笔正楷,一笔一画的写,写的越认真越好,所以就会有人认为楷书就是把字写好,称不上书法。
在笔者看来,楷书不但属于书法,更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大家比比皆是,无论是钟繇,二王,还是“楷书四大家”,其楷书作品为后人留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供后人效仿学习。
近来,一些“丑书”***们也在宣扬楷书不是书法的思想,其实无非是为了隐藏自己的浅显,因为这些“丑书”***们可能根本就没练过楷书,哪怕有一丁点楷书基础,都不会写出结体散乱,丑恶不堪的“丑书”。
欢迎转发评论,更多书法知识请关注梁园墨客书法。
谢邀请:有人说楷书不属于书法,只是写字,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说楷书不属于书法,只是写字,这种说法不对的而且是大错特错。为什么?
因为楷书是具有法度,庄重,严谨可作楷模的法书,凡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称为《楷书》。楷书在漫长的书法发展史中也有称为真书,亦称正书。如汉三国至魏晋时期的钟繇的《力命表,宣示表,贺捷表,调元表、荐季直表》五表都是传世楷书。晋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己为大家所认同,是区别于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的一大类书法艺术书体。所以楷书是中国书法艺术,是有生动的形式美,有琛厚的文化和美学内涵的书法艺术。
书法中楷书,行书,草书有什么区别,学习它们有什么意义?
书法字体有“篆、隶、楷、行、草”之分。以楷、行、草来说,它们之间有很强的延续性,又有很大的区别。
打个浅显的比方,楷书好像慢走,行书恰似快步,草书犹如奔跑。
可见,楷书、行书、草书行笔的速度是不同的。学习时,最好先学楷书,熟悉字的间架结构;再学行书,加快书写速度;练练草书,体会畅快淋漓之感。这样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学起,逐步提高。不学走就学跑,那是要摔跤的,弄不好要从头再来,事倍功半。
从章法气韵上看,楷书如士兵方阵,行书如行云流水,草书如万书奔腾。楷书一笔一画清晰、端正,符合大众心理需要,容易被大众接受。有名的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他们的楷书为后代无数书法爱好者喜爱,争相模仿,尤其是初学者的首选。行书、草书就不一样了,一个比一个简练,一个比一个抽象,可不是短时间能够读懂的,更别说模仿了。
所以说,楷书规矩而扑实,行书流畅而潇洒,草书奔放而豪迈。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需要世世代代传承、发扬和光大。让我们共同努力,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吧!
赵孟頫的楷书《胆巴碑》
王義之的行书《兰亭序》
怀素的草书《自叙贴》
古人云,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基本符号和形态不同,区分了受众不同。生活中,楷更规整,行更实用,草多数是艺术化的存在。从弘扬国粹的角度,需要大家拾起笔来,合取所好,学习哪个字体都是好的。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楷书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美而行草书则是动态美,他们在艺术形式上各有特点,但又有内在进你的联系。
楷书成熟于魏晋鼎盛于唐代,而行草书也在楷书之前就在隶书的隶书的基础上初见端倪,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了古文字发现时期到了魏晋时代经过钟繇、王羲之这些书法大家的总结创新,使得楷书和行草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诞生的。应当说这三种书体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走到今天的,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最常用的书体,仍然具有很高的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这充分说明这三种书体承载着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而且在每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晋韵、唐法、宋意、明态,三种书体都都对历史做出了不同的哲学解释。
从艺术的品鉴上说,楷书——安静、庄重、规范、严谨;行书——灵动、多姿、生机勃勃;草书——奔放、热情、畅达。三种书体呈现出了三种生命状态,也从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博大精妙,同时三种书体互为渗透相互交融,楷书的严谨庄重里包含着生动和韵味,行书的灵动中也蕴含着楷书的严谨和草书的畅达,而草书更是具备楷书的谨严和行书的灵动,三种书体心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滋养。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小楷更是楷书成熟时期的传世经典;颜真卿唐楷博大雄浑而行书《祭侄稿》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张旭(颠张醉素)《古诗四帖》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而楷书《郎官石柱记》又是谨严妥帖,动静之间无不都能让我们叹服。
学好这三种书体除了上面的艺术价值外,还能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字是人的脸面”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员,楷书和行书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草书则可在业余时间里让你抒***怀畅叙幽情,中国人离不开汉字更离不开书法,更时时刻刻要用到“真行草”,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文化符号性格标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写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写字体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