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用楷书字体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商用楷书字体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钢笔写楷书作品,格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第二,现在钢笔字追求古法,用钢笔临古代优秀碑帖,是专业硬笔书法追求的。钢笔字可以参考毛笔书法的章法:对联,条幅,扇面,中堂等。
钢笔写楷书之格式,我的理解是硬笔书法的章法布局。很多未涉及毛笔书法的硬笔书法作者们,对于硬笔书法的章法来说是比较薄弱的。
第一,硬笔书法的一般书写习惯。冠于书法,对于硬笔来说,章法布局,还是要参考毛笔书法的,就是行笔从右往左起竖式。
第二,硬笔书法的落款。作为一个艺术创作,完整性是很重的,硬笔书法尤其体现在落款处,楷书作品之落款,最好的落款字体应该是行书,草书次之,楷书为末,至于其他书体我觉得比较不搭。
第三,款识中的印鉴款。现在很多的硬笔书法作品的完整度都媲美毛笔书法了。印鉴分阴阳,除了起首章外,在行文中有留白章,最后是落名款。尤其是名款,如果落单款,不计较阴阳章,而落双款,最好是做阴阳搭配。
以上是我对硬笔书法的章法的一点认识,学识有限,及供参考,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钢笔写楷书一般在方格里面写,现在有现成的各种作品纸,一个一个方格的,有圆形,扇形,龙门对形,钱币形,各种形状,然后彩色背景。另外楷书也可以错落有致的书写,像楷书碑刻一样,例如颜体的颜家庙碑,错落有致的章法写出来也很有味道的……
欧体楷书基本功怎样理解?如何去实施练习?
欧楷的基本功:一是笔法,即“五个点”游运转规律,特别是切笔笔法;二是汉字结体法则,更重要的是“九阳六阴"的应用;三是线质质量。这三点,是欧楷《九成宫》的最基本的基本功,否则很难入欧楷,就是临帖,也很难入帖,入了欧楷的帖,也更难出帖创作书法作品。
欧体楷书基本功怎样理解?如何去实施练习?一般来讲,我们将书法艺术分为两大块,其一为技巧,其二为神***。而在整个书法艺术的角度上来讲,技巧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功,在现实的书法学习过程当中,它具体表现在笔法、字法、墨法以及章法等几个方面上。
图片:欧阳询皇甫诞碑
我们经常将书法艺术跟写字混为一谈,是因为这两者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之处,不可否认一点的就是书法艺术是建立在写字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要打个比方来进行帮助理解,那么我们可以把写字当做是平常所吃的食物,而书法艺术则是大餐。大餐不仅仅拥有平常食物的填饱肚子的功能,而且在色、香、味以及造型等方面有着更多的要求和艺术上的升华。
图片:韩宁宁书法作品
大体上来讲,就是我们在通过临摹学习法进行临帖的过程中,不断的将它们按照规律来进行总结。比如:点笔画的学习,我们在临帖时,把字帖中不同的点笔画罗列出来总结它们的应用规律,这样以后在书写字帖中所没有的字时,我们就可以按照这种规律进行运用。其它诸如字法、墨法和章法也都是一样的。
图片:李应祯行草枉问帖
欧体的变化,可以说是“莫测”、“意想不到”,“开合、俯仰、穿插、避让……”等“奇侧之法”是根本!
这,绝对不是仿宋“田楷”所能表现的。
“九成宫”是最好贴,用心临吧!
欧体可以说是唐楷中最难练的,难就难在用笔用笔细腻,变化微妙,容易写的板滞僵硬,还难在结构严谨,不易把握,难在结构险绝,稍不留神便会写成印刷体。正因为她难,初学书法更易从欧体入手,欧体一旦练好,打好基础,再在学习其他也便信手拈来。如何实施练习?自然要攻破用笔关和结构关。
用笔。欧体的用笔乍一看好像都一样,其实不然,如入笔角度、粗细对比,虽然相差不多,但还是存在着诸多变化,忽略了这一点便陷于呆板的境地,这一点需要仔细研读字帖。欧体用笔的这些特点也正是他的高妙之处,即变化微妙。
结构。首先严谨,欧体的结构极为成熟,表现出的特点便是严谨,写的过于严谨乃至四平八稳便真的写成了印刷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便是严谨之中寓险绝,险绝重在度,即险而不怪,欧阳询便是这样处理的。
这个问题,应该归纳为楷书基本功的练习。而不是单独指欧体,因为欧阳询练书是北朝的碑中取法的,李世民当皇帝以后,才推广王羲之的书法,欧阳询才改练王羲之的。所以楷书是一系列练习过程,而不是专指欧体。
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楷?
学书法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谈过多理论都没有什么用。学好了楷书以后如何过渡到行楷呢?其实掌握以下五条窍门就很容易,下面麓风轩就手把手来教你:
1、第一条技法:将相邻的笔画连写,减少起笔、收笔的频率,大部分字一笔写成,简洁流畅。如下图的“笔”字;
2、第二条技法:将一些楷书的方折笔画去掉棱角,变化成为弧线,显得更为流畅生动。如下图的“贡”字;
3、第三条技法:将一些楷书的笔画顺序进行调整,适应一笔、两笔快速书写的需要,显得更加便捷和流畅。如下图的“坠”字;
4、第四条技法:以点代横,以点代撇,或者将一些长捺画,变成长点,改变笔画的形态。如下图的“皮”字;
5、第五种技法:将一些楷书写成比较常见的、通俗的草书,增强线条的流畅,调节整幅作品的行气。如下图的“特”字。
我认为楷书是无法过度到行楷的。如果说有,也是用笔或运笔技法方面的过度。如提按粗细、转折顿挫、急速迟缓、用墨的浓淡的等技巧的过度,还有就是读帖方法和能力的过度,对书法临摹创作实践经验的过度。这些技术性的技法技巧经验完全可以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到行楷书法的临摹练习过程中。而在字形、点画、偏旁部首、结构特征和章法布局方面,虽然行楷和楷书非常相近但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书写方法与技巧。之所这样认为的认识基础就在于行楷书的偏旁部首有一部分是经过连带处理的,而且在点画线条的起笔收笔方面多有有形的牵丝连带或笔断意连的意气。虽然仍然有回锋收笔的技法,但和楷书不一样,就是蓄势方面就存在的细微差异。
我们知道楷书的点画是非常清晰的,点画之间的连带是意连形断,而行楷书则不一样。
字,非常清晰的是有明显区别的,就是在写法上。所以说,如果有楷书向行楷过度方法的话,就是技法方面的过度,在字形方面是各有各的特点的。实际上,从本质上说,书写技法可以互换,如楷书要当做行书去写,行书要当做楷书去写,是这样的。但设计到具体的写法方面他们仍然是有区别的,仍然需要我们去临摹行楷书字帖掌握行楷书的字形特点与规律。
比如行楷书中的一些偏旁部首的连代减省写法。如三点水的写法等。
所以说技法技巧和书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可以过度,涉及到具体的楷书和行楷是难以过度的,因为他们是各自有各自的自身的规律的。
学习楷书要掌握楷书的技法特点,学习行楷也要掌握行楷书的技法特点。是无法学过楷书就能直接过度到行楷书法的,需要通过临摹学习行楷书法帖,掌握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和技法才行。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是很多书友所困惑的,下面我尝试解答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很多人从一开始学的楷书都学错了!
大家回想下我们刚开始所学的楷书是不是如下图所示的行笔路线来学的?
据说这是清代就已经开始了,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一定无法向行书过度!
首先这种行笔路线写法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对的地方是就单个笔画书写而言它是对的,但是放到整个字里面就不对了!因为手写体的楷书本身就是连贯书写的!如下图A所示
很多人都是按照蓝色路线运笔的,好像是对的,但其实这是搭积木的写法,写出来的字死气沉沉!
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下图B
与上图写法最大的区别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红色部分,红色部分代表的是写完一个笔画以后笔顺着这个势继续行进到下一个笔画!这就是笔势!
书法三要素,用笔,识势,裹束
识势非常重要!如果你无法读出B图这样的笔势,你是无法向行书过度的!楷行草是相通的,都需要连贯书写!
有人会说这是带有行书笔意写楷书!
呵呵,那你是印刷体看多了!
比如
以上两字同一种笔画的起笔形状有相同的吗?其他流传千古的法帖都是这个样子!顺势出来的形状是怎样就是怎样,就是这么自然!!!!
说到这里问题已经很明了了,如果你的楷书一开始就是这样学的,那么过度到行书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楷书过渡到行楷,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如孙过庭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急,复归平正。
书法的学习过程就是如此。开始阶段,能力不足,只能一招一式的平稳的练习,当已经能够平稳的运行手中的毛笔以后,便要加强快速的准确性练习。能快速但不准确,体态便散漫雕疏,必须是快速准确的运行,才能达到体态[_a***_]的要求。能快速准确的运笔以后,又应返回到平正中去。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感悟,不能省略任何环节。我们只按着高目标的要求说。弄着玩,图消磨时间的练习法不在此范围内。怎么知道自己达到了一个阶段了呢?每个人投入的精力和资质的差异,不可能用时间来做标准量化。这种阶段其实是无缝连接在一起的,开始是慢的,慢慢的就能写快,而当写快时发现写不准确,又会回到慢的练习中来。不要理解成为头三年学什么,中间三年又学什么,后面几年又学什么,这样死板的学习,不利于提高,而且很容易把字写死写僵滞。
楷书到行楷的过渡,就是一个速度上的过渡,顺其自然,能力达到了,自然就会向下一个阶段发展。不要想走捷径而省略掉未知的该走的过程。
我们有些朋友,确实受了长时间学习一种字体后的困惑。如长时学了欧楷再想转到行书上就非常困难,首先是楷书一笔一画的写字习惯在写行书时做到笔断意连就不自然,加之欧楷之极则,更加禁锢其手,在写行书时始终感觉使转不自然。这就属于长时间单一习一体的不便之处,它已让你的手的肌肉形成一种记忆,一动笔则条件反射,自然就写的是楷书的笔画。
我们学一种书体想自然地转到另一种书体,特别是从静转到动,在写诸如楷书这样比较静的字体时,可以以楷书为主,其间最好适当夹杂着写一点行草,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楷书的灵动,而且为以后顺利转行草打下伏笔,不然只学楷书再直接转行书,中间过渡将很困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用楷书字体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用楷书字体教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