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草书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草书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单字体就有行书,楷书,隶书,草书等,其他国家的文字也这样吗?
中国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用的简体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书法,到我们现在的形式,其中书法展现的形式时间最长,所以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书法,楷书,行书等,其他国家月缺却不是这样,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中国文字的起源,是来自于原始记事方法(如结绳记事),特别是契刻和图画 为文字的萌芽时期!最初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慢慢有简单到复杂,文字就逐渐形成了。
相传仓颉造字:“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的兽,博***从美,合而为字”。这种抬头观象于天、低头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见最初的字是象形字。再加上指事、会意、形声、***借和转注即“六书”,也可以说是六种造字方法!
其次行书、楷书、隶书、草书是四种书体,从现有考证看最早的文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书同文”,在“大篆”的基础上推出规范的文字“小篆”,隶书始于秦,兴盛于汉代,晋唐的行书、楷书及草书。楷书是正步,行书是快走,草书是疾跑!从中国字的发展轨迹看,是遵循易辨、易学、易推广的原则!
最后说以下其他国家的文字也是这样的吗?其他国家的文字绝对不是这样的!世界上有的国家在古代也出现象形文字,可是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延续下来。如埃及,玛雅等。只有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一脉相承,有七八千年历史!所以说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是古老而奇特的艺术,是世界文字苑艺里的一朵奇葩!
郑板桥的书法被形容为“乱石铺街”,那么他的楷书水准如何?
历史上最富盛名的画家,都具有超高的书法水准,也就是没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修养成就不了大画家诞生,板桥乱石铺街,和徐渭粗头乱服书法艺朮不能和现代丑书相题并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所见到的郑板桥的楷书还是中规中矩的,他的行书的怪主要是突出他的性格,要不然怎么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呢?话说回来,他的行书笔画多是变态的或者说是怪态的,可以称作丑书之祖了!就算丑书他也是丑书宗师,寻求一种突破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况且后人常常以品德论书,他的大名早已掩盖了他的怪书!
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由此可见,能为八怪,首先是理念所决定的。
所谓乱石铺街,并不为乱,而是审美到了一定高度后,对传统的碑帖取法都历练以后,产生的高度独特的审美观,也就是自立门户的主见。有胆有识有功夫,才能独立特行,而不是凭空创造,所以其为了坚守书法应有的性灵而在形式上所谓的乱,反而是传统法度吸收的高度融合的自在表现。这是他曲高和寡的审美所在,杂糅而出新,出新能自成面貌,没有深厚的功夫和才华以及丰富的人生体验是不可能达到他的高度的。
当然其楷书也表现出了自然质朴有法度的风格,有八分影子,也有晋唐风格的自发融合,其自认为的六分半书实际就解释了其能集大成的自信,而不是自我风格的自谦,这个观念在其青年时期都能感觉到他绝不是食古不化之人,其审美来源于其品格和气节,板桥书画皆能,就可以说他无处不是自己,画意书情皆能表达到,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其情志也绝非等闲之辈。所以六分半是种观念而非简单的技法杂糅。是高度,而非形式的表现!
书家有不同时期,不一一赘述,以此年轻时期的图片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欧的森森严的方挺的体格,也能看到晋人的潇散灵动,厚润拙朴,所谓能融会贯通,方能集美之大成。笔法有功,又显得不经意之间的巧妙雕琢,实则是心中有法,无往而不胜,下笔自生神!
总体来说,郑板桥有不同时期的作品,不能单纯的看其楷书,整体水准在不同书体上都是上乘。实至名归之人。
能青史留名的书家,无论其字外人看来如何“丑怪”,都不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清中期的郑燮、金农也是如此。
雍、乾年间,在钟王、颜柳、苏米、赵董等帖学笼罩下的书坛,真正另辟天地,力图闯出新路的当推“扬州八怪”,其中书法又以郑燮、金农二人为代表。虽然他们的书法还善欠成熟,但变革的意向十分鲜明,康有为就曾论此:“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郑燮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曾自称:“既无涪翁(黄庭坚)之劲拨,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迹,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究之师心自用,无足观也。”时人把他的书体形容为“乱石铺街”,号称“六分半书”。
郑板桥的楷书得宜于《瘗鹤铭》,以碑刻为宗,追求高古;行书学黄庭坚,并遍及诸家体。但此人天资过人,于真、草、隶、篆各体皆用功至深。又能糅竹、兰等画法入于笔法,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其书肥瘦夸张,大小欹斜,呈偃仰狂怪之态。
郑燮的楷书作品不多见,然于当时“馆阁体”风行,帖学兴盛的时代,要是一个书家没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是不可想像的。郑板桥形成的这种极具个人面目的书体,大都仅限于行书、题画及各种应景遣怀的体裁,正式场合的书体,也是规规矩矩的正楷,而且水平不低。
可以肯定的说,郑板桥的楷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书善工隶,画善工竹,鲜见他的楷书。
仔细观赏和品读郑板桥的楷书,总体感觉是:用笔老辣,书写自然,法度谨严。其不尽人意的是,章法布局稍零乱,字的重心不在一条线。但是,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扬州八怪嘛!有时候是不太按常理出牌的。
据说,郑板桥曾经临习过钟繇的楷书《宣示表》,也临习过王羲之的楷书《孝女曹娥碑》,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他也都临习过。还有,就是“宋四家”的字,他也常习之。汉碑临的就更多了。这些都为他的楷书最终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草书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草书欣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