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恬静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恬静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们常说书法要讲究节律,到底什么是节律呢?
书法中所讲的节律,也叫节奏。
节奏,是利用各种对比的方法而产生的,如同诗歌、音乐一样,书法的用笔,章法也须有节奏感。
书法具体的节奏表现,大概可用三点来说明:
一、轻与重
用笔提按幅度大小,笔中含墨量的多少,都可以产生点画的相细变化,并由此形成节奏感。其中提按是关键,因为书法如果离开了提按,用笔之道也无从谈起了。一般来说,“欲提先按,欲按先提”,起伏之间,方能尽点画运笔之力势。但一味的粗,易失于呆滞;一味的细,又令失之纤弱,只有粗细机辅成,方能得妙趣。
还有,字形大小也能产生节奏感,其形大,可展之更大;其形小,可促之更小,由此拉大字形间的差距来形成对比。当然,大小对比也要掌握一个度,如过分强调字形差异,也会使人眼花僚乱,影响艺术效果。
二、迟与速
迟和速是指运笔的快慢节奏。
运笔的快慢因人而异,因情而变的,古人称其:“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因为起笔要调锋,收笔要提顿,所以要略迟;而中间行笔,只要锋正,则可疾行而过;还有就是有锋与无锋之别:一般而言,有锋者,出锋较快;无锋者,运笔稍慢。“快耀其精神,慢以含气韵,急以取势,缓以会心”。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在我看来,书法中所说的结律,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节奏。
但是我们现在人在某种程度上是误解了这个词的,我们常常有一个词叫做快节奏,但是这种***并不是准确的。
节奏这个概念,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其实可以追溯到音乐,音乐里面是有节奏的,但是音乐里面的节奏是有快有慢的。有快有慢的,才叫节奏,对不对?
但是如果你在前面加上一个快节奏的话,那么这个词其实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词了。
所以节奏,并不是说一味的快,或者是一味的慢就叫做节奏,而是有快有慢,有条不紊的就叫做节奏,在该快的时候快,在该慢的时候慢,这就叫做节奏。
如果我们从它的本意来推断的话,那么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要有节奏,或者说要有结律,其实就是要做到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要做到有快有慢的书写。
其实学习过书法的人都是有过类似的经验的。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笔运行的快和运行的慢,他们写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从常识上来推断,一般来说,写行书的时候要比写楷书要快一点,写草书的时候要比写行书快一点。
书写的快慢所导致的一个效果,那就是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书写效果。
比方说书法中有虚实的概念,阴阳的概念,方圆的概念,这些概念其实都和我们运笔的速度有关。
比方说,当我们写到一个字的主笔的过程中,我们一般而言是写得慢点的,因为这个笔画起到的是支撑整个字的作用,那这个时候要想写的厚实,就得写的慢点。
书法的节律,就是书写的节奏。凡是听过音乐的人,都知道节奏。节奏不是速度,它不管音符有多快,节奏始终如一。写字也是一样的道理。
常常看到一些评论某位书家,完成作品时用一挥而就来表达他书法的功夫了得。如果真是一挥而就的话,则无节点。无节点则油滑无根。无根之木,殆矣!
无论草、行,乃至楷隶,都要讲求书写时的节奏。
书法“清气若兰”四个字怎么写好看?
“兰以清为花上品,梅之雅在雪前香”。兰花素有君子之称,以清为高。“清气若兰”也通常用来比喻志向高洁的君子或不同流俗的女子。这四个字怎么写好看呢?当然也得用高雅的笔触来表现:
曾有人这样形容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
艺术上,不同的内容,须***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书法亦如此。
试想,若以小楷写岳飞《满江红》,放眼望去,只能恬静秀美,如何能表现出“怒发冲冠”?
而“清气若兰”,则应以小楷或隶书中较秀美的《曹全碑》一路的字体书写。
一、小楷。试集王羲之父子及赵孟頫的字。
二、隶书。集《曹全碑》和赵孟頫的字。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清气若兰四个字如何写好看,有人说楷书庄重,隶书雅致,草书潇洒,篆字古朴,众说不一。俗话说"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棒”。其实自已那怕书法水平不髙,还是自已写的看起来舒心。元旦将至,逗您一笑!新年快樂!!!
兰花因为具有清雅质朴的品性,一如君子的之德,故被文人雅士所钟爱,亦为书画家常常做为创作的题材,或铭之座右或书房、胜地佳境。
早在东汉就以有以兰入诗的记录,如 张衡四言诗怨篇:猗猗秋兰,植被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之远,我劳云何。甚至还有据说是孔子作的古琴曲《猗兰操》。一般来说书法作品要辞意和书法作品的风格意境和谐统一,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情景交融。书法作品要想做到情景交融如《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诚非易事。但对于书法修至高的经典书法家来说因其书法内涵熔铸万物,更容易表达君子之境和品德。翰墨书道以五体书集“清气若兰”作品如下,或许有与您心灵契合者。
写“清气若兰”不仅要的兰之画意更以见兰之君子之风的境界。以翰墨书道的想法在如下集字书法中当以简椟集字书法最能体现“清雅质朴”之境,亦如板桥之画兰之风。在匾额中与兰有关的题匾额莫过于拙政园的“兰雪斋”最得书法之境复兼具兰之画意之境。
学了王羲之的书法后还要学赵孟頫的吗?
你好!
首先你要明白,你学书法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学书法的动机和目的,不应当止于把字写得跟某人一样,哪怕这个人是古人。学书法的目的应当是在具备一定技法的基础上,表达自我的情感。
所以,你临王羲之,还是临赵孟頫,还是别的法贴,其实都是在学习技法,在揣摩古人写书法时的用笔用墨结字章法等。
所以只要你喜欢的法帖,你都可以临,最终要融会贯通,在书法创作中表达出自己。
学习王羲之书法后,很有必要学习赵孟頫,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书圣的书法。
书法讲究“取法乎上”,似乎直接学习王羲之书法,就不必学习其他人的书法。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这正如一个人吃了大鱼大肉,还得吃点酵母片,以帮助消化。
1、王羲之书法没有真迹传世,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刻帖,而《兰亭序》则是摹本,通过这些作品无法看出其笔法的使用,故而我仍需要通过赵孟頫这样高手的作品,来了解王羲之的笔法。
2、王羲之书法作品数量有限,很多字在他的法帖中找不到范本,而学习这些字,就要参考米芾、赵孟頫这些王字高手的写法。
3、学习王羲之书法后,如何运用所学写法进行书法创作,就必须参考赵孟頫等人的作品,看他们是如何灵活运用王羲之书法进行创作的。
4、赵孟頫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杰出代表。书法史上学习王羲之书法最好的是四个人:米芾、赵孟頫、王宠、王铎。其中,米芾得王字之迅疾,赵孟頫得王字之端正,王宠得王字之萧散,王铎得王字之雄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恬静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恬静的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