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地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地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园里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写地书,如何看待地书文化?
能在地上写字的人都是一些功力较高的书法人士,不是一年二年就能在地上写字的,经常在桌案上写,在地上是写不好的,一般都是一些老先生,资深人士,这是一种煅练文化情操的高尚风格。一项很好业余爱好,身体得到煅练,又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宣传传统文化,发扬传波正能量。增强大家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感。值得大家欣赏学习。
我对这些地书文化很敬佩,他们一笔一画的付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是经过艰苦磨炼,努力奋斗,克服种种困难才成功的。这些人的毅力坚强,既要对待周围人的讥讽,又要忍气吞声用地盘书写,传播人间文化,书写写作技巧,以正能量的方式感动众人。也是在公园的文化交流方式和方法,这种活动,增添兴趣,应当支持,可活跃文化园地。
社会怪现象之一,公园里写地书的人字迹俊秀,笔法熟练,并无一人写丑书。而媒体上所谓书法家写的字大多都是丑书,不讲究笔法,字体难看。难怪有人说"小丑高居庙堂当***,写出丑书一幅幅。”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道出一些实情。全国省级书协主席真有不少人写字不如公园里的大爷大叔在地上写的字好看。我建议,在公园里写字的大爷大叔,与省书协***在媒上现场挥毫,共同展示书法作品,并由专家、学者与群众点评投票。
记一位在北京遇到的地书高手
——兼谈对地书文化的看法
临王铎书法作品(一)
关于公园地书,我曾经遇到过地书高手!颇有些缘分可说。
那是2014年的事了,当时住在北京市昌平区的沙河镇。
有一段时间,周末的时候会去昌平县城玩。
一次,在中央公园,遇见一位老先生,左手拿字帖,右手用一种很大的、像超大号毛笔一样的东西,蘸水在地上写字。
当时并不知道,原来这就叫做“地书”!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有很多;比如说大部分生活小区都有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过了早高峰,公交车地铁上的乘客多数都是老年人;
如果稍稍留心,不难发现“地书文化”的参与者也大多都是老年人——旁边停着一部电动车或者自行车,自己带着一罐水(写地书用),还有就是一支自制的海绵头“毛笔”。
地书爱好者的年龄一般都是花甲开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有些还是鹤发童颜;这些地书爱好者们也不顾有没有人围观,自顾自在地上笔走蛟龙!
这些老人家的地书大多都是楷书,而且一丝不苟;也有少数写的是篆书;这时围观的人会更多,还有人情难自禁会拿出手机拍照;而老人却丝毫不在意,自得其乐;
地书,顾名思义就是指“写在地上的书法”(也许有人不屑一顾);因为写字都是用的清水;过不了几分钟,“墨迹”就会消失(蒸发)——
由于地书爱好者们活动场所通常都是公园的广场,因此,既不会影响环境卫生,也没有造成噪音污染;
围观群众当中还有不少带着孩子的家长,老人们的书法“作品”成了教育孩子热爱汉字书写的教材;在前几年,还可以看到有老外也加入了围观的人群。
平心而论,地书爱好者比起那些广场舞大妈们来说,在文化上高了几个档次——至少地书爱好者不会影响别人;反正都是公共用地——他们一不制造噪音;二,没有增加保洁人员的工作量(地书练习者必须自己首先将地打扫干净)。
“主要就是一个爱好;不用花钱置办文房四宝! 二来还可以锻炼身体,调节呼吸;三,可以不脱离社会;何乐而不为呢?”一位地书爱好者如是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地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地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