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的主要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的主要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四大家字体特点?
中国书法四大家,一般的是指“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
四大家字体特点:
颜真卿是整个书法史上的一位变古革新的***级人物。唐朝新书体的缔造者。他的书法造诣博大精深,开创了雄强浑厚的独有书风,使书法的审美从俊秀走向雄强,属于唐楷名家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楷书笔画浑厚刚健,结体宽博宏大,极富阳刚之气,对后世的书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不光楷书造诣深厚,颜真卿的行草书也是遒劲高古。有端庄遒劲的《颜勤礼碑》,还有行书经典《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足以看出他的行书造诣。
柳公权楷书以骨力洞达著称。其笔画顿挫工整,法度森严,同时笔力凌厉刚劲,骨力洞达。从结体上讲的话,柳公权的楷书内紧外松,结体挺拔,及其讲究线条的质量。我国著名学者启功先生曾数十年如一日的临写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只为了得其骨力,可见柳公权用笔功力的深厚。
欧阳询的楷书,在书法史上是公认的古今楷法第一,总体来说是以笔法取胜的。
他传世的欧体楷书笔画精到,结体严谨,甚至达到了所谓“一画不可移”的高深境界。欧体楷书虽然工整严谨,但点画之间的变化却活泼生动,给人一种挺拔俊俏的美感。《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赵孟頫(fǔ),元朝书法大家 在楷书四大家里面唯一一个不是唐代的书法家,但更是风格最为突出的一位书法家。
其书风秀逸,字体严整、笔法圆熟,还擅长草书、隶书、真书、行书。赵孟頫的楷书最大特点是以行书的笔意写楷书,书法非常雅致,楷书书法代表作品有《妙严寺记》、《三门记》。
郑板桥书法特点是什么?
郑板桥的书法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他自称这种书法的名字叫做“六分半书”。以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笔致来增强文字的气势,并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他的书法变化与立论的依据。郑板桥的书法、诗词与画是统一结合的一个整体,这三者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被郑板桥创作于宣纸之上。他是我国历史上将诗、书、画3种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的诗、书、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分别对照,否则将会失去郑板桥作品的灵动性。
1、郑板桥即郑燮的书法特点。
他的书法,楷书学《瘗鹤铭》、黄山谷、二王,写得清新亮丽;后来参以隶书的波磔、篆书的结构、行草的用笔,创造了一种称“六分半书”的新书体,以楷、隶为主,把楷、草、隶、篆四体融为一体,并且用作画的方法去写,这是他在书法艺术上大胆独创。他的字用笔方法多样,线条类似他所画的竹子;在结体上进行夸张,使长窄的字更加长窄,宽的更宽,斜的更斜;章法布局上,大小错落,上下左右互相响应,疏密相间,所谓“乱石铺街”,富有节奏韵律感。郑板桥的书法出现在推崇帖学的清代书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众多对联、条幅、条屏等墨迹传世。2、郑板桥即郑燮的书法代表作。他的《满江红》行书轴 是行草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郑板桥因为善画半竹,笔致飘逸,超越当时流行的媚俗风气之上,再加上他的书法往往汇合了篆、隶、楷、行、草五体,从而开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貌,自称“六分半书”。此幅是他晚年的作品,书写的是他的老师陆震(号种园)所作的《满江红》词一阙。全轴以行、草为主,兼参以篆、隶、楷的用笔、结体、行笔或拙实,或秀润,或凝厚,或飘逸,奔放阔达,堪称佳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的主要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的主要特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