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的布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的布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创作节奏和章法该如何安排,针对我的书稿有何指教?
看先生这幅作品,取法米芾,单个字用笔干净利索,线条也有一定力度,可以看出先生有较好的基本功,如果在章法上下点功夫,定会取得一定造诣,下面主要和先生聊聊章法,引先生一笑。
行书章法三要素是分行布白、题款、钤印。1.分行布白指根据纸张大小和书写内容来安排作品几行,每行几个字,同吋考虑落款和钤印的位置。即要考虑行,又要照顾列,有意无意的布白,再加上疏密、收放、轻重、虚实的变化,使作品中的字散散落落如满天星斗,同时又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先生的布白有的太大,有的地方太挤。2.好的题款能调节正文的节奏和行气,和正文一起错落有致,并象绿叶一样使正文更加灵动,先生的题款字可以再小些,位置也离正文远点。3.先生的作品没钤印,如果在款后再上两枚朱红印章,作品前加一引首章,一定会为作品增色不少!
整体上看,有些米芾风,得宋人尚意法脉,非常棒。标题、行与行字与字间距关系,落款安排,舒服得当。不足的是墨的浓淡,字的粗细大小变化少些,少数字有病笔结构失当,建议将未写好的字,专门提出来练,逐一攻关,再通篇反复几个循环写下去,满意为止。另建议文章开头应有起首章,落款应有名章。文章中间可学兰亭序印上几个腰章。营造的视觉冲击力。
不错了,头一遍写成这个水平,非常棒,有潜力大灵根,继续努力吧!
此幅行書作品從字法上看學的是米芾,有米的味道。但從通篇章法來看缺少米的神韻。
一,一般書法作品不在前面題寫文章題目,完全可以在落款時注明,對章法結構整體視覺效果好。
二,在謀篇布局時,心中沒有計劃好,演練不夠,使整篇造成虎頭蛇尾。雖說書畫有既白當黑的技法,但整體不和諧感造成一種急救生硬的感覺。
三,書法作品最忌狀如算珠,這篇行書作品有這種感覺,缺少字眼,才使此篇作品節奏感不強。
四,縱觀整體,前後過於松散,中間大秘。沒見引首和落款鈴印,缺少作品元素。
以上是一點愚見,不當還望交流探討!
你的行书写的不错,可是书法最精妙的地方不仅仅是字写好就行了,首先是把握书写的上下行气,字与字之间的连贯,笔墨的轻重变化,大小变化,要有节奏。或短或长,精彩处有突出字的跳跃显现。多看国内行书获奖作品就会有启迪
你这幅行书《岳阳楼记》,取法宋人米芾,***用手札形式自然书写,完稿后拼接成四连缀。总体上来说,有了一点参展书法的雏形,不过还不够精彩,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从字上来说,你的米芾行书写得还是有一些可观之处。就整幅创作上来说,建议要增加一些字与字之间的笔画连接与呼应,不要全部字字独立,适当做一点疏密关系处理;特别是墨色上要增加一些浓淡枯润的变化,不要一味都是黑色。
其次,最后一张空白处较多,建议将落款移到最后,然后用朱砂写一段小楷题跋,放在正文和落款之间,那样形成一个色块,整体上也就丰富多彩了。
最后,请形式上来说,四连缀拼接是可以的,但是建议:一要把每一张毛边纸裁平;二是中间用焗条将四连缀连成一个整体;三是题头《岳阳楼记》四个字,建议单独用色宣纸,写成竖式隶书或篆书,单独拼接在最上方;这样整体效果就很好看了。
书法创作时在章法上应该注意什么?
这是一个大命题,一两句说不清楚,写上一两天怕是得不偿失。题主贴出来三张图片都是行草书或草书,看样子是限定回答这方面书体的章法,我从事的正是行草书书法创作工作,借这个问答的机会,我挑一些我觉得挺重要的、实用的东西,今天分享给大家,一般人我真不告诉他。
这方面好像是有一个古代书法前辈说过,写字之前要焚香三日,静思一天等等,这显然说得太夸张了,也不可能啊。但在创写之前,至少应该考虑使用什么书写风格,墨色浓淡,计算作品的字数,估计每行多少字,总共多少行,落款的大***置,要不要落上款,天地线的位置等等,甚至连吸墨的废宣纸都要准备好,虽然我不主张这样干,但有时不得已而为之,也情有可原。
这个欹让,有人写作倚让,意思差不多,讲的是在创作中要有意无意制造险情,然后通过巧妙的汉字结体变化及笔画粗细、墨色浓淡变化,实现有惊无险,平安到达彼岸,这个过程要做得天衣无缝,不动声色,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做作,便失去风骨。
首字要大!通常老师们都这样说,我觉得不一定要这样。试想第一个字本来墨就足,如果再往大里写,就会变成一个黑大个儿杵在那里,后边很难处理,而且往往就会洇墨,变得不可收拾,粘来粘去,便失去气势。
连笔字似乎是草书书法的基本功,其实也未必,不是有章草这样的字体吗?人家怀素一笔一行字,那是真了不得,可是近2000年过去了,也就他一两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就不必苛求自己了。能钩连就钩连,不能钩连不必勉强而为之,如果笔已经断开,在去续笔钩连,便丢了率真!
钦印看起来是一个小细节,其实作用可大着呢。除了我们通常说的画龙点睛之外,他可以平衡作品布局,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观赏性。钦印古人已经总结出许多现成的审美规律,不要肆意妄为。有人一幅作品,印章弄上去十几个,说好听点这样会喧宾夺主,说重一点,整个就是一个书法门外汉!
书法创作时,应在章法上注意什么?
感谢相约回答此题,
我的体会,对于创作不单是字的笔法与结体注重,同时作为一幅作品的整体,也非常关健,即局部与整体的相谐同辉,旨意名曰章法与笔法相统一和谐。
一手笔,佳字,仅是功力,那么如何组合字字之间,或字之行列,相互交映,相间参差,呼应交错,实际称之为字行间之气脉,能够展示出疾速之劲力,或漫缓之悠哉,意会中的抑仰顿挫,有节有拍,姿态之势。
摄笔书毕,则是否首尾相呼相应,一气呵成,抑或三步回望五步整走,信笔遊哉?余味仍存。
所以整篇作品,笔法的臻善,所形成的行与列的形式表现,应该是作品布局的主要。
另外作品书写的布局,无刻意为之,经验告诉我们,正书,宜谋局,而行、草之书体,不宜谋篇,顺乎自然起笔与驻笔,在一张宣纸上,自由性情,字可有大小,笔画可作长使转,可作缩而内敛,由此心手相应,定会凭籍长期积累的经验,诗言文稿,大体可尽黑白分布。布白于宣纸笔战之场。
或穷款,或廓余,落下叙述之雅属。
至于,印章,自然是因地制宜,闲章,开始复古,典雅貌呈现,王镛,书作,善用印。少则五到七枚,多作七枚以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的布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的布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