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涂鸦教程简笔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涂鸦教程简笔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墨绘画比书法更难以看懂?大家说说是这样吗?
当然!水墨绘画比书法的基本功要求更多样化、要求更高的悟性,单靠勤快、克苦、写字就容易上手。尤其正楷,格式有规,一板一眼。绘画不一样,既要对传统格局,对形体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对绘画风格变化,一个艺术家要有数次的变格,不一样的追求,尤其要具备一定文化修养,对生活、社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深层次的体会……当然,书法走到了独创、书写草书时,也需要具备气质与修养,品性与丰满的知识,这些都需要知识层次的多元化来充实。
水墨绘画比书法更难看懂,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首先水墨绘画和书法,有些共性。他们都是讲究笔法和笔墨。还有布局与章法。表现意境他们都是相同的。我们只要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位,还可以通过分析作者的创作心境,我们就不难读懂他的水墨绘画和书法作品。
水墨画,除了泼墨大写意,其他都容易看懂(如果都不懂,读一点古诗词,看一看作品简介和画评,特别是绘画理论),虽然说书画同源,但国画所用线条是“以书法的用笔,为实现画面的形神兼备而随时灵活变化的,与书法是有一定区别的。。。
书法,除了草书、行书、篆书、隶书,楷书都较易看懂(如还不懂,可查繁体与简体字对比的字典,就算篆、隶、草、行各体都有书法字典可查)至于笔法、章法、风格等方面就慢慢来吧,不用急。。。
所以我觉得水墨绘画和书法各有各的难看懂,也各有各的易看懂,一切在于你对书画的理解程度。。。个人拙见不喜勿喷,希望对你有用,祝你学习进步!
首先我不赞同。我认为水墨画与书法一样,都属于艺术,应该讲只有创作者自己最满意,创作者本人肯定懂其中的含义。此如有的书法家的"狂草",请问:有几个人能看懂?对不对!所以我说都一样……除了创作者外,也有少部分人懂,也有大部分人不懂的,这要看观看者自己的欣赏水平了……
水墨和书法的的工具都是毛笔,材料都是宣纸。很中国!水墨讲究水和墨的运用,有许多不确定性的机理效果呈现出艺术的美感。书法也是一样,讲究笔法,讲究气韵。其实不必看懂,你要觉得好看就足够了。
郑板桥的书法被形容为“乱石铺街”,那么他的楷书水准如何?
历史上最富盛名的画家,都具有超高的书法水准,也就是没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修养成就不了大画家诞生,板桥乱石铺街,和徐渭粗头乱服书法艺朮不能和现代丑书相题并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乾隆元年的进士,曾经在山东潍坊做过县令,政绩显著,后来定居扬州,以卖字画为生,因为其书法和绘画比较个性,被列入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书法,他的书法将行书、草书、篆书等书体参入隶书,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人称“板桥体”,又因为隶书在古代被称为“八分书”,所以他自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
这种书法乍一看起来是非常奇怪的,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有,参杂在一起,加上一些作品的字距和行距都比较小,看起来连成一片,就像道路上铺的鹅卵石,也被人戏称为“卵石铺街体”。
但是郑板桥的书法一开始就这样吗,他的楷书水平如何?
郑板桥的书法开始肯定不是这样的,前面说过他曾经是乾隆元年的进士,要考上进士首先要参加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必须要会书写当时官方统一要求的“馆阁体”。
而馆阁体是非常注重规整和标准的,它的主要标准就是“乌、方,光”,所有的考生写的基本都一样,乌黑、方正、光滑,写的个性是得不了高分的。
这个我们能从郑板桥的小楷《戒子铭》里看出,当时他的楷书写的还是很公正的。如下图:
40岁以后,也就是郑板桥中了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这种标准的楷书了,开始慢慢的做一些改变。恐怕这种束缚个性的馆阁体,郑板桥早想弃之如敝屣了吧。
郑板桥的这种好几种书体相参的形式并不适合我们普通的书法学习者,他是所以能把各种书体相参在一起,是在他对这几种书体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一般人做不到,强行相参适得其反。
可以肯定的说,郑板桥的楷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书善工隶,画善工竹,鲜见他的楷书。
仔细观赏和品读郑板桥的楷书,总体感觉是:用笔老辣,书写自然,法度谨严。其不尽人意的是,章法布局稍零乱,字的重心不在一条线。但是,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扬州八怪嘛!有时候是不太按常理出牌的。
据说,郑板桥曾经临习过钟繇的楷书《宣示表》,也临习过王羲之的楷书《孝女曹娥碑》,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他也都临习过。还有,就是“宋四家”的字,他也常习之。汉碑临的就更多了。这些都为他的楷书最终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涂鸦教程简笔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涂鸦教程简笔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