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川字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川字怎么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长的像川的一个古字?
川的字形解说 甲骨文 : ‘川’是象形字,字像弯弯曲曲的河流,两边的曲线代表河岸,中间的三点是水流。和川相似的字有:川(山川),州(广州),卅(五卅),钏(宝钏)长的像川的古字有水,古字水就是像川一样,但是有一定的弧度。这是“百川灌河”的“川”字。甲骨文①弯弯曲曲的形状像一条河流,曲线中的四个点儿是指河流中的漩涡。所以“川”字是个象形字,它的本义就当河流讲。金文②则把水中的“点儿”去掉了,这是为了书写方便。③是小篆形体,同于金文。④是楷书的形体。
“川”字又可以从“河流”的本义引申为“平野”或“平地”,如我们现在还说“平川广野,一望无际”。
“川”字是个部首字。凡由“川”所组成的字大都与水有关,如“州”、“邕”、“㐬”等字。
——左民安《细说汉字》
长的像川的古字是巛。根据搜索得出以下结论:巛音同川,古也同川。根据«说文»:“子,十一月阳气运,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像发也。”
本意:头发。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寻寻觅觅的翻阅也只知其皮毛。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实在找不到哪里有风险了。
川的来历?
川(拼音:chuā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2],其古字形像两岸之间有水流过。川的本义是河流、水道。但凡有河流的地方都会有平地,所以“川”又指山间或高原上平坦而地势低的地带,即平川。川也是中国四川省的简称。
象形字。甲骨文的“川”,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弯弯曲曲的河流。字中两边的两条曲线,形象地描画出河流的两岸,河中的几个小点,是指奔湍急的河水。甲骨文中的三个小点消失了,这是为了书写的方便,仍然为象形字,像众水并流之形。金文和小篆基本沿袭的甲骨文。隶书和楷书进一步将笔画平直化。《说文解字》认为疏浚加深加宽“𡿨(quǎn)”“巜(kuài)”而成川。小水为𡿨,即小河、小沟之类。将“𡿨”扩充一倍为“巜”,三倍为“川”,因而“川”为大河,按许慎的说法,“川”为会意字,其实“川”的含义可以从甲骨文中看出,当是象形字。
说法一:“四川”的“川”字是“大河”的意思,顾名思义是“四条大河流经之地”。这四条大河也就是在四川境内的***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
说法二:要从宋朝说起。
在北宋之初,先是在今四川盆地一带设置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二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为川峡路。到了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将川峡路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到了南宋,又把“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词开始作为行政区划名称,这就是四川名称出现之始。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为“四川省”,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至此,四川做为省名一直沿用至今。
从古至今,四川省辖区范围一直变化不定。19***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原四川省重庆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组建重庆直辖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目前四川省行政区域。四川省辖区面积484144.02k㎡,居中国第五位,18地级市,3个自治州,16县级市。人口8262万人(2016年统计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川字怎么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川字怎么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