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柳字体行书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柳字体行书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真卿柳公权谁的行书好?
颜真卿最好。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从开头到结尾,虽然因为只在毛笔的墨汁干枯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开始,墨汁有浓有淡,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
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以楷书闻名与世的唐代著名书法家!两人除了楷书,也都有行书的传世作品,如颜真卿行书有"三稿",即《祭侄文稿》、《祭伯文稿》和《争坐位稿》; 柳公权的行书有《蒙诏帖》、《伏审帖》。
至于谁的行书好?当然首推颜真卿的行书,颜真卿在行草书上成就几乎可以比肩与王羲之,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亚圣"!他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千古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行书,打破了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稍长的娟秀飘逸之风(二王书体),形成了一种开张的体势,结体宽博,平正奇险,质朴遒劲、浑然天成的书风,这也形成了与二王流派截然不同的一种书体!
而柳公权的行书,是初学二王,后又学欧、虞、褚、颜等各体之后才自成一家,整体来说,还依然是属于二王流派的继承和延续者,并没有太多创新!所以他的行书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稍弱,也无法与颜真卿相提并论。
唐代行书四大家是谁?
唐代四大书法家是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柳公权的“柳体”楷书究竟好在哪?其留世经典墨迹有哪些?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后世往往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颜筋柳骨”。他聪颖好学,精通音律,能诗善赋。31岁进士及第,之后一直做着比较低级的官吏,直到书法成就广受赞誉才开始他漫长而通达的仕途生涯。柳公权一生共侍奉过七位皇帝,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谏议大夫、工部侍郎等职,咸通六年卒于家,终年88岁。他不仅工于书法,且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为后世留下了“心正则笔正”的“笔谏”故事。
柳公权的书法源自家学,他的族兄柳宗元善书法,但终因诗文成就太高而致书名不显,柳公权受其影响,远追钟爵、王羲之的笔法,近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的体态,最后从颜真卿书法中化出,逐渐形成“柳体”的独特风貌。他在用笔上吸取了北魏碑刻作品的犀利,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在结体上又借鉴吸收了欧、虞中宫紧缩,峭拔险峻的特征,瘦硬匀称,结构十分严谨,不随性任意。在整体气势上,他更多的受到颜真卿的影响,但他不落案白,化颜真卿的丰脾为瘦劲,使法度更为严谨,真正做到了“法度森严”。正如苏轼所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东坡题跋》)柳公权传世楷书作品很多,影响较为广泛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回元观钟楼铭》等,其中尤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声名最为卓著,影响也最大。此外,他的行书也清和劲畅,较有特色,代表作为《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邵建和、邵建功兄弟刻字,于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于长安(今西安),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共28行,每行54字,记述大达法师在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形。作为柳公权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该碑集中体现了柳体的书法特点和艺术成就。
此碑整体清俊劲挺,开阔疏朗,一变中唐肥脾之风。作为唐人“尚法”的极致,其用笔精雕细琢,近乎苛刻;其结构谨中有变,无懈可击。具体来说,点画爽利凝重,横画运笔健劲舒展,大都方起圆收,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瘦长,干净利落;竖画劲挺有力,凝练结实,特别是悬针竖,力送笔端,入木三分;撇画锐利流畅,捺画厚实,一波三折,在追求变化的同时还避免了单调重复的尴尬,更显英姿飒爽。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横竖关系时,柳公权打破了颜真卿楷书中横细竖粗的形态,整体上各笔画更加均衡匀称,爽利快健,给人以不可屈折的力量感。结字方面,中宫紧敛,***展拓,各笔画间讲究穿插、避让,且每字之中多有一、二笔画突出,或长或粗,轻重有致,突出造势,使字体风格彰显干练紧凑。章法上行列关系整齐,空间布白均匀,整体“疏密合度,张弛入理”,赋予均衡整饰的美感。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刻立,由崔钛撰文,徐方平题额,柳公权书丹,碑文记录了回鹤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以及书法价值。此碑立于长安宫廷禁地,加之后来碑石毁秩,所以拓本极少,传世所见只有南宋贾似道藏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该碑因为是奉皇命书写,所以作者竭尽全力,写得特别慎重,比起早出两年的《玄秘塔碑》而言,减少了些许吟持之色,而显得更加成熟,更为苍劲,可以说是柳公权晚年的得意之作。用笔干,方圆兼施,以方为主,多中锋用笔,笔画以瘦硬取胜,却也刚中带柔,因而其线条瘦而不柴,丰腴而不臃肿,点画灵活变通,顾盼照应,虽在法度的严格要求下,仍表现得极为生动;结字稳健沉着,中宫紧收,四围开阔,敬正相生,顾盼天成;章法方面,字体大小参差错落,随形布势,浑然天成,整体给人以精致劲美,疏朗大气的美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柳字体行书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柳字体行书欣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