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楷书的字体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楷书的字体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有什么区别?
行书乃楷书之小伪。什么意思?就是楷书稍微的改动一点,就是行书。
我们在学习行书的时候,常常会犯的一个毛病,便是在运笔时笔不离纸不停顿的一气呵成。而在写楷书时又一点一画的慢写。前者过于油滑,后者失于板滞。都是书法之病态。
楷书的概念,在今天的人的认识中,是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碑刻字帖中的字为楷书。这是楷书,的确没错。但这种楷书,是碑版楷书。它的应用范围在古代是专门用于碑铭记功,庙堂诰敕,官府政令行文等重要场合。其特点为端正严谨,工整庄重。我们现在练习这类楷书,总是不能够和行书合上拍。以致于产生楷书不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这样的疑问。
其实,古人的楷书,还有一种。叫做“翰牍书”。如智永千字文,赵孟頫所有的楷书,这些类型的书体,书写灵活多变,趣韵生动。稍稍变动就是行书。是古时文人士大夫们日常书信交往,游翰戏墨时的字体。应用十分广泛。
从翰牍书过渡到行书,几乎不需要做专门的行书练习,纯粹的水到渠成。
把碑版楷书和翰牍书分清楚以后,对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才能明确。由楷及行,由行及草,自然而然的触类旁通。
许多楷书的笔顺后人就是根据古人留下的文稿中推敲出来的,比如有字根据行书的游丝引带得知先写撇后写横,还有右字,但是因为许多当代书家认为,行书的基础是楷书,所以笔顺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少数的,比如田字,楷书最后三笔是横竖横,而行书呢则是竖,然后两横
● 一、根据行书笔画、结构的特定“笔势”需要,行书的笔顺有别于楷书。二、同样的部件,楷书的笔顺相对固定,而行书则根据其不同的结构位置,变换笔顺。
——例如“王”字: 不同于楷书横、横、竖、横的笔顺,而是横、竖、横、横。这是由于行书横的短化和横竖合连的书写规律。为了书写简便和笔势连贯,短化的横与竖连写。
——独体字“耳”和“耳”字旁: “耳”不同于楷书横、竖、竖、横、横、横的笔顺,而是横、竖、横、横、横、竖。这是为了便于末笔向下引带送势,也使得行书体势纵展。 而“取”字的“耳”字旁的笔顺则与楷书相同:横、竖、竖、横、横、提。因为“耳”字旁在左边,末笔要向右上引带送势。
——“由”“典”等字: 为了使两横连笔连贯,下横收笔向左下引带,“由”“典”等字的笔顺往往是:横折后先写竖,而不同于楷书的先写里面的横、再写竖和横。
——————
(参见拙著《二王行书要领精讲》《米芾行书要领精讲》《王铎行书要领精讲》。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
说几句楷书笔法吧,点划有八种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八种写法,八种用笔动作。永字八法共八笔但变化起来共六十四笔划。不包括转左笔划,则右笔划。
不管是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是有一定区别的,这其实也是行书的一项书写技巧。
具体来说:
书写楷书,要严格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内后外“等等一系列笔顺规则,而书写行书,为了连写的便捷,有时借鉴草书的写法,适当改变楷书的笔画顺序,让字形更加优美,但是切忌不可生造笔顺。
下面我用签字笔书写几个行书,笔顺都与楷书明显有区别,这样写的目的有三:一是加快书写速度,二是为了字形更加好看;三是有时为了与上下字连属呼应。
1、”些“字
2、”半“字
楷书和行书区别?
通俗讲——
一笔一画写的汉字,若结体符合书法审美,就是楷书!若仅仅横平竖直,我们又俗称“方块体”。
楷书具体又分三类:魏楷、晋朝楷书、唐楷;我们大众练的最多的,当属唐楷;
而我们所谓的“连笔字”,若是其结构、章法符合书法审美,就是行书。行书又分为行楷和行草,但市场上的硬笔字帖,又分为:硬笔行楷、硬笔行书、硬笔行草;
楷书辨识度更高,美观大方,但书写速度较慢;而草书,书写很快,但却难以辨识。
于是,作为折衷平衡的书体,兼顾书法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行书,就成为大众欢迎的书体,正所谓:不真不草,是曰行书。
历史上,行书的审美,沿袭二王,追求飘逸、妍美风格。
硬笔行书,名家很多,如:田英章、荆霄鹏、卢中南、吴玉生、沈鸿根等等。
1、符合传统书法结体,但表现的是硬笔的特性,若过度去追求软笔的效果,就书写过程看,已近乎是美术字式的描字了,包括行书在内。
放弃自身特性,不会是任何美的实质,正如:男性不宜婀娜,女性不宜粗犷。
行书和楷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行书和楷书的根本区别是用笔和结构布局不同。虽然楷书早于行书。
上图为行书创造者、东汉时期的刘德升的行书作品。
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楷书早于行书而晚于草书,所以说,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一丁点儿联系的。近年来,有不少书友总是把“只有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当作学书练字的真理,实际上这是对初学书法者的误导。行书的笔法和结体,与楷书的用笔和结体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行书与楷书的区别。用行书的用笔去写楷书,是行不通的。用楷书的笔法去写行书,也是行不通的。
王羲之学行书,师法的是东汉时期刘德升的字。王羲之学楷书,师法的是楷书鼻祖钟繇和卫夫人的字。王羲之学草书,师法的是草圣张芝的字。由于王羲之学书刻苦,且天尊和悟性极高,他的草书,楷书,行书,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通过王羲之学书的经历可以看出,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上图为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集》局部。
学习行书一般要求有一点书法基础,具有一定的临摹和创作能力,然而行书的运笔要求更高。相对楷书,行笔有其独特的地方。
1、书写速度更快。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书写速度比楷书快,比草书慢。
2、笔画弧多于直。楷书笔画以直为主,行书以圆转代方,很少有提按比较繁杂的方折笔,而是隐含折意的圆转。
3、牵丝引带,体态神动。楷书的点画独立,而行书的点画之间,通用“牵丝”,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联系起来。
4、多以露锋入纸,中锋侧锋互用。楷书入纸既有露锋也有藏锋,但运笔以藏锋为主,而行书一般起笔都是顺势落笔,逆锋起笔是少数。
5、结体欹正相错。楷书方正,结体讲究端庄、匀称丶平正,而行书讲究在一种相对的运动状态中保持重心的平稳,故体势欹侧,跌宕起伏。
6、章法自由度大。楷书章法多为纵有行,横可成行也可不成行,字距、行距相对固定,而行书通过富有韵味、富有情趣、富有生动变化的节秦来布局,章法自由而多变。
谢谢诚邀!
行书和楷书是我们曰常生活中常用的书体,相比之下行书比楷书方便实用。
楷书也就是正楷,写起来是十分复杂的,它除了斜撇之外,几乎每个笔画都有顿笔和收笔,看似每个笔画都是孤立的,但也有呼应关系。
楷书需要一笔一画,笔笔到位,所以写起来费时费力,是小学生和初学者打基础写好字的必经之路。
行书可分行楷和行草。
行楷也就是楷书的快写,写起来就快捷的多,行书可以直接入笔,变方为圆,在转折处可以直接带过,提高了书写的流畅性和连惯性,缩短了书写的时间。
而行草可以借用草书的笔意,很多笔画可以用一笔或两笔带过,比如:日、王、等等。不但好辨认,也可以增加行书的多元化。
在行书里,点画还可以代替许多笔画,如:横、竖、撇、捺。点可称作是行书里万能笔画。
为了书写的连惯性,行书还可以改变笔顺,如:有、方、等等。
总之,行书相对于楷书来说,更灵动、更潇洒!书写起来更方便、更快捷!所以被很多人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楷书的字体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楷书的字体区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