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羲之草书如何选帖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王羲之草书如何选帖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想练钢笔草书,喜欢王羲之的字,首先应该练他的哪篇字帖?
王羲之的字并不是那么好学的。
古人言:取法乎上,于是很多人一开始学书就直奔圣教兰亭而去,学王不成,反成百种怪,从古以来学王书而有成就者,大多是中晚年切入才有所得,在这之前已经是功底非常深厚了,才能在右军的宝库里挖到一些东西,平常人入宝山而空手回,徒费了时间留下留下遗憾,非常可惜。
当然,不知题主基础如何?学书目的如何?如果只为改善一下自己的字写漂亮一点,那么随兴趣而至,学谁都可以,只要自己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所投入了自然会有所收获!
但如果是立志于取得一定造诣,或者说非常喜欢书法,打算花很长一段时间去做这件事,那么务必讲求一下取法途径。就好比婴儿胃弱,不能直接喂食牛肉,而应该先喂牛奶,以后再吃面食米饭,慢慢成长。
所以不建议直接从二王入手,特别是难度最高的王羲之草书,建议先从二王体系风格的行楷书入手。
学书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很考验耐心和毅力恒心,当然其中的乐趣也是非他事可比。写楷书有写楷书的乐趣,写草书有草书的乐趣,然而书法的法度,于楷书最为完备,古人学草尚且有回楷书中推求,我们把楷书打到一定的基础再去学草肯定是有必要的。
硬笔学习学古人法帖也是可行的,毕竟古人的书法造诣之高,今人很难企及,硬笔虽然不是毛笔,但笔法结字章法都是一体相通。古人留下的法帖灿如星海,可师者众多,如果目的是为学习行书草书的话,不太推荐欧颜柳等唐楷,不容易转化行书,反不如从初唐的禇遂良虞世南入手,笔法灵动,方便转行书。赵孟頫的楷书近于行楷,也是不不错。硬笔本来就偏重实用性,直接学行楷是非常棒的选择。
楷书字帖可供参考的有禇遂良的代表作《雁塔圣教序》,虞世南的《孔子堂庙碑》,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洛神赋》等以及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其中最为推荐的是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孙,为弘扬祖学,曾习字四十余年不下楼,留下“退笔冢”“铁门限”的***故事。其书法楷书和草书造诣均很高,深得二王意,奉为二王正脉,古来学书者很多人都是由此入手溯源二王,追寻魏晋风流,智永是学王学晋的一个重要驿站。
智永***生前曾作《真草千字文》若干,挑选其中七百本广施于当地的寺庙供人习字,我们今天能见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即为其中一本。原迹现存于日本。因为千年历史变迁,战乱动荡频多,历史上很多宝贵墨迹都已成劫灰,此卷真迹意外现世,可谓稀世之珍。我们知道在书法上,笔墨失一毫,即可能差千里,所以学书必得真迹观看揣摩,才能见着笔墨细节妙处,真实还原作者当时的书写,在这一点上,拓本与各种下真迹一等的精仿本都难以与之相比拟。所以启功***主张学书法从现存世的墨迹下手,并且大力推荐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作为法帖范本。
谢谢”***阳光“邀答。
从题主的表述来看,是想要练习草书。而且希望能取法古帖。这很好。
但题主所列举的王羲之的两大名帖,却不是学草书的范本。兰亭集序就不用说了,”天下第一行书”,是人都知道。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虽然其中偶尔夹杂有草书的笔法,但整体来说,还是属于行书字帖。
行书和草书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草书是非常严谨的字体,一个弯拐的幅度不对,可能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字。从这一点上来说,草书的自由度,甚至还没有行书大。
所以,就算是拿着最好的行书范本来练草书,也无异于是缘木求鱼。而王羲之虽然也有草书流传,但一来多为简短的信札,二来殊少真迹存世,很难据此为范。如果真想练草书,还是从草诀歌入手吧。
至于喜欢王羲之的风格嘛,那就在掌握草书的基本写法之后,多看看王羲之的字,来慢慢领会其神韵吧。
学练书法,不管是古人也好,当代人也罢,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不论是谁的字绝对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勤学苦练才是唯一。那些不分美丑,照猫画虎的所谓传承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提高,中国汉字才能源远流长!
草书要临哪位书法家的帖更好?
草书有章草、小草(又称今草)和狂草(又称大草)三种,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史上经典法帖。爱章草者从《皇象》到索靖,再到宋克;小草热爱者,二王羲献和孙过庭是绕不开的;大草师王铎张旭怀素。
哪位的都好,关键是自己对眼。只是千万别学现在的丑书大家,那层次太高,地球人学不来的。另草书要多读帖背帖少临帖,毛主席就是这样学帖的,所以他能成为一代大家。草书是极讲究个性的书体,临帖容易把自己带进套路中不容易出来。
草书开始阶段,以认识为主。当以草诀百韵歌,千字文,标准草书等字帖练习草书的偏旁及构成形态。弄清楚了草书的结构以后,则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做进一步的布局练习。草书的难点,就是对一幅作品的整体结构进行布局。这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对于整体布局,应多看古代经典。格局要高,不要学现代的东西。现代的东西不讲究。总是差着一些东西。
入门级字帖,可以选王羲之十七帖,集王羲之书草诀百韵歌,智永真草千字文。学习过程中,参看于佑任编写的标准草书。对草书的写法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后,自己就能做出选择临习的范本。参考书目有张芝冠军帖,终年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论书帖,张旭古诗四帖,贺知章孝经。宋徽宗千字文。还有明代祝允明的草书 ,都是学习草书的极佳范本。
我的建议是:初学草书宜先临山西出版社出版的《草诀歌》再临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这样两本歌诀类的草书法帖易记易临对于识草临草打基础增加兴趣很有益,然后再临《智永真草千字文》丶《书谱》与《十七帖》,当草书有相当水平与功底后才进一步临《怀素自敘帖》《张旭古诗帖》等法帖!广泛阅读祝枝山贺知章王铎及《于佑任标准草书千字文》等名家法帖有助于提高草书鉴赏力,没有鉴赏力的书家达不到高水平!另外还要提高国学水平与打扎实繁体字根基!另外习草书者年龄不宜过轻,性情必须洒脱豪放!必须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
历史上精通草 书的书法 家不少,但人数最为集中的是唐朝。在唐朝,有两 大书法家 都被称为“草圣”:一是宰相张旭,二是和尚怀素。但是在我国民间,更多的人把张旭称为“草圣”。
张旭 ,吴郡人。字伯高,生卒年月不详。 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 楷书 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 楷书 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 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 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 远远超过了前代 书法家的作品 ,具有强烈的盛 唐气象。 古诗四贴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 纸本,草书,写在 五色笺上,共40行。 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 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 首为谢灵运 的“王子晋赞”和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 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 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 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 在章法安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 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 速度,而***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
他的草书代表作有《肚痛帖》和传本 墨迹 《古诗四帖》,正书有《郎官石记》等。《新唐书》卷二百二有传。《古诗四帖》, 墨迹 本,无款。明董其昌定为张旭书。五色笺。草书。竖28.8厘米,40行,凡188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子固”、“项元汴印”、“宋荦审定”、“乾隆”、“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鉴藏印。曾经宋宣和内府、明华夏、项元汴、清宋荦,清内府等收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_a***_]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羲之草书如何选帖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羲之草书如何选帖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