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楷和楷书字体对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楷和楷书字体对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和行书区别?
学习行书一般要求有一点书法基础,具有一定的临摹和创作能力,然而行书的运笔要求更高。相对楷书,行笔有其独特的地方。
1、书写速度更快。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书写速度比楷书快,比草书慢。
2、笔画弧多于直。楷书笔画以直为主,行书以圆转代方,很少有提按比较繁杂的方折笔,而是隐含折意的圆转。
3、牵丝引带,体态神动。楷书的点画独立,而行书的点画之间,通用“牵丝”,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联系起来。
4、多以露锋入纸,中锋侧锋互用。楷书入纸既有露锋也有藏锋,但运笔以藏锋为主,而行书一般起笔都是顺势落笔,逆锋起笔是少数。
5、结体欹正相错。楷书方正,结体讲究端庄、匀称丶平正,而行书讲究在一种相对的运动状态中保持重心的平稳,故体势欹侧,跌宕起伏。
6、章法自由度大。楷书章法多为纵有行,横可成行也可不成行,字距、行距相对固定,而行书通过富有韵味、富有情趣、富有生动变化的节秦来布局,章法自由而多变。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谢诚邀!
行书和楷书是我们曰常生活中常用的书体,相比之下行书比楷书方便实用。
楷书也就是正楷,写起来是十分复杂的,它除了斜撇之外,几乎每个笔画都有顿笔和收笔,看似每个笔画都是孤立的,但也有呼应关系。
楷书需要一笔一画,笔笔到位,所以写起来费时费力,是小学生和初学者打基础写好字的必经之路。
行书可分行楷和行草。
行楷也就是楷书的快写,写起来就快捷的多,行书可以直接入笔,变方为圆,在转折处可以直接带过,提高了书写的流畅性和连惯性,缩短了书写的时间。
而行草可以借用草书的笔意,很多笔画可以用一笔或两笔带过,比如:日、王、等等。不但好辨认,也可以增加行书的多元化。
在行书里,点画还可以代替许多笔画,如:横、竖、撇、捺。点可称作是行书里万能笔画。
为了书写的连惯性,行书还可以改变笔顺,如:有、方、等等。
总之,行书相对于楷书来说,更灵动、更潇洒!书写起来更方便、更快捷!所以被很多人使用。
1、用笔上
行书在用笔上有了很大关键性的改变,比方说变楷书的方为圆,并去掉了顿笔。
楷书在用笔上是非常复杂的,除了斜捺之外,起笔和收笔都需要顿笔,尤其是在转折处都需要顿笔。
2、字形上
行书在字形上还借鉴了草书的写法,很多笔画可以简省和替换,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书写的速度还可以增强表达的元素,起到一种简省笔画,以简代繁的作用。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楷书讲究严谨的法度,笔法规范,端装正危,结构求形质。而行书则是简洁流畅,讲究韵味,结构求灵变。以军人队列训练为例,楷书就是正步,齐步走训练,要求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而行书好比战术训练,求变,求活,出奇制胜,以战胜敌人为根本。部队上有句老话叫“队列没有对,战术没有错",这句话很够品味。中国汉字的特点是横划多,在王羲之的《姨母帖》,横划很少雷同。
行书的韵味在于精气神。笔法多变,起承转合连贯性十分强烈,是书者性情,审美,笔***力,文化沉淀,阅历积累的集中表达,书法的乐趣也体现在行草书中,书法家于右仁讲,我在写行草书中才体会到书法的美妙,乐此不彼。对书法爱好者而言,还是不要只停留在楷书阶段,要勇敢的向行草迈进。看王羲之的正楷书传下来不多,王羲之是在中年三十多岁写的《兰亭序》和《黄廷经》,可见,他没有在楷书上停留很长时间。
练习行书还是以二王为宗,依《圣教序》《姨母帖》《二谢帖》再配以得圣教序笔法明显的杨凝《韭花帖》,遂步走向创作之路,享受书法的奥妙与乐趣。
行书和楷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行书和楷书的根本区别是用笔和结构布局不同。虽然楷书早于行书。
上图为行书创造者、东汉时期的刘德升的行书作品。
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楷书早于行书而晚于草书,所以说,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一丁点儿联系的。近年来,有不少书友总是把“只有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当作学书练字的真理,实际上这是对初学书法者的误导。行书的笔法和结体,与楷书的用笔和结体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行书与楷书的区别。用行书的用笔去写楷书,是行不通的。用楷书的笔法去写行书,也是行不通的。
上图为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楷书作品。
王羲之学行书,师法的是东汉时期刘德升的字。王羲之学楷书,师法的是楷书鼻祖钟繇和卫夫人的字。王羲之学草书,师法的是草圣张芝的字。由于王羲之学书刻苦,且天尊和悟性极高,他的草书,楷书,行书,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通过王羲之学书的经历可以看出,行书和楷书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上图为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集》局部。
写楷体比写行书要累,是这样吗?你怎么看?
一般来说,楷书的书写速度与节奏比行书慢一些,同样写一篇文章,楷书所花费的时间更长,如果二者劳动强度相当,书写所付出的劳动量应大于行书。如果单就汉字信息书写的实用性工具性而言,行书书写的效率要大于楷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写楷书更“累”说得过去。
楷书相对于行书与草书,线条短促,界限明晰,由此单独的笔画往往比行草更具独立性,因此书写过程更严谨而刻板,不像行书草书,在线条与结字的处理上,相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并不能说行书与草书书写比楷书更随便更随意,草书有字诀,亦有严谨的法度,而行书虽被称真书之小讹,但点画与结字也不是无所拘束随心所欲的。各具书体特点,便各具书写的特殊性。
实质上,无论是写楷书写行书,就体力与精力消耗上来说差别并不是很大,对娴熟的书者来说,更多的是付诸乐趣而非受累痛苦。当然,如果是长篇累牍夜以继日的写下去,因楷书书写的速度较慢,可能比行书更加劳力伤神一些。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写楷书可能也会被认为有更多的约束而更加耗费精力。
浅谈。插图自《抱庸硬笔行楷唐诗三百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楷和楷书字体对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楷和楷书字体对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