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笔画顺序书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笔画顺序书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外国朋友想学毛笔行书,请问哪本书有笔画的,能标明先写哪笔后写哪笔更好,APP也行?
学习毛笔行书,有一本书有笔画的,并标出笔画的顺序,上面特意用***数字标出先后关系——
注:张东华编著 《新书谱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年4月第1版
建议由楷书入手吧,现在有很多教程笔画顺序都标注的很清楚,有些还可以扫二维码看老师的示范视频,向您推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姚孟起临欧阳询毛笔字帖宋拓李祺)杨华临本***讲解通临示范。
毛笔行书古帖练哪本?理由是什么?
不要说练,那太非专业了。要说研究。
行书字帖研究结体我推荐米芾的蜀素帖,研究用笔我推荐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研究章法我推荐寒食帖,祭侄和兰亭也还可以。
外行说书别当真!
《兰亭序》为行书帖,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称。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作者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进人书艺的最高境界。据说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不可能再达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
兰亭序,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毛笔行书古帖练哪本?理由是什么?
题主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选贴的问题。
古往今来,行书碑帖如此之多,如何选贴,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1.入门阶段
初学行书,对于行书的笔法结构都没有了解,那么首选《集王羲之圣教序》(刘铁云藏本),选这本帖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集字数量众多,行书基本的笔法,结字结构法度完备,可以说是书家学习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对于初学者来说,集王字圣教序是非常适合初入手的一本贴,入手难度较低,但是不是说这本帖只适合初学者,我在单独讨论圣教序的文章里有谈到,初学者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下。
由于是石刻本,且是集字,想要学习其章法也比较难,所以章法上不建议学习。
《圣教序》和兰亭序都可以。圣教序全称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圣教序》为唐朝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行书字而成,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是因为是由当时存世的王羲之真迹中直接摹写上石,所以历代书家倍加推崇。其书法高雅遒劲,笔势流畅,气韵生动,是学习行书的极好范本。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通篇浑然天成,文美意深。两个选哪个都好。
先临习圣教序吧,这本集字古帖由唐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虽是碑刻,但不失字的气韵,飘逸而美隽,是临习王羲之行书的范本。
圣教序全称叫《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怀仁用王羲之的笔迹集成一碑,立于弘福寺,现今王羲之的笔墨存世殆尽,传世的只有临摹本。圣教序虽是集字,但不失章法,字间的映带顾盼一气而成,雷同的字也尽可能避免相同旳姿态,且此帖字数多,是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酷爱的碑帖,
现今书界,学圣教序的人众多,便于交流,避兔走弯路,能快速入帖,现今教圣教序的***、书友的习作都可以观看一下,看一下他们是怎么用笔,怎么理解,再与碑帖对比,他们旳笔法是否正确,是否有到取之处,这可以加深你对碑帖的理解,也可以纠正你对碑帖错误理解,学习中,我们切不可有孤芳自赏的心态,要吸收别人好的临习心得,也不可一味的祟拜,这容易使自已的眼界及心胸变小,对以后的书法之路极为不利。
古书书写顺序?
古籍纸质书书写顺序为从上向下,从右往左。
因为书写都是用右手,为了防止在刻制的过程中损伤泥土制成的柔软的范,就必须从左到右刻铭文,这样右手就不会压坏左边已刻好的铭文。反过来,铸成的铭文便是从右往左的。 而后面的竹简木牍的使用方式进一步促进了从右往左下行书写的这一顺序。
行书开始的时候临摹《前后赤壁赋》好不好?为什么?
可以啊,只有喜欢,任何古人的字帖都可以练,建议你学习赵孟頫行书,如《赵孟頫书洛神赋》,赵孟頫的《妙严寺记》。原因有三:
1.这两本贴都是赵孟頫行楷书代表作,亦楷亦行,由楷入行容易上手,深入学习也不会“跑偏”。
2 .赵孟頫的行书雅俗共赏,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3. 赵氏行书源自于二王行书,尤其是王羲之行书,等你有一定书法水平再学习二王行书或者源于二王的其它行书(如宋四家行书),也较容易上手。
另外如果你以前学习楷书是颜真卿的,建议你继续学习颜真卿的行书,无需学习赵孟頫或二王行书。因为颜氏行书用笔、结字、章法和二王一系的行书有不同之处。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最近也在写赵孟頫的和文征明的
当然可以,很多书法爱好者行书是从赵孟頫开始的,学习赵体行书必须了解他的书法特点。
概括地说,赵孟頫行书取法二王,整体风格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字体偏于楷书,结体端正稳健,用笔清晰干净。第二,在严谨端稳中见灵动,突显了赵孟頫书法楷中带行、行中有楷的特点,偶然在作品中出现几个连带,不是经常用。楷、行、草穿插映衬,非常生动。第三,外观圆润,筋骨内涵,点画通姿秀美,结构上竖画多取相向之势,结体宽绰,点画之间呼应紧密。第四,整体一气呵成,书风清秀圆润流畅,在统一中见变化。
赵孟頫《赤壁赋》可窥其盛年书法之严谨,为行书之最佳范本之一。这个书帖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临习时要重点把握。
一是起笔以一拓直下为主,收笔意到即止。几乎所有的笔画都是承接上笔的一拓直下或者露锋入纸,很少藏锋,而收笔处则意到即止,常用回锋或短小的出锋。
二是提按丰富,运笔变化明显。在笔锋运用上很有特点,有的笔画轻处如游丝,有的笔画则比较重,提按对比明显。而在行笔速度与节奏的变化上又不是十分突出,往往前三个字行笔速度慢,后两三个字行笔速度加快。
三是重心下压,字型较短。字的中心大都集中在下半部,竖向笔画较短,结体扁平,字体取横势,为扁方形。
四是中宫紧缩,疏密对比鲜明。点画聚散关系处理灵活,或集中在左部,或集中在右部。
了解掌握赵孟頫行书的这些特点对于学习赵体用笔技巧有很大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笔画顺序书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笔画顺序书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