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之前练什么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之前练什么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初学者想学王羲之行书先练什么楷体打好基础?
学二王的行书,楷书从哪里入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应该是走二王系统里面哪位楷书你认为写的是很好的,从里面截取
个人建议哦,欧阳询,赵孟俯,虞世南,褚遂良等,他们的笔法路数和二王比较接近,尤其是和王羲之的接近,都属于那种一拓直下的笔法,而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的笔法,更近篆籀笔法
所以风格不同,也决定了你的学习方向不同,王羲之的字写出来非常潇洒,秀美,颜真卿的字写出来非常雄强,大气磅礴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意见,意见仅供参考
初学者上来就王羲之!?勇气可嘉,手动点赞👍!不过,个人愚见:所谓书法,更多的是方寸间的一种个性张扬,基本的笔法、笔顺、间架结构要有,但是更重要的是沉浸在纸墨中的意境和挥洒中的满足!对于普通人,临帖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形似!君不见,书法大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像极了哪个名家!成为大家需要天赋➕苦练,但是对于自己,有满足感就好了,不必强求
‘我是先学的欧楷,从小字到十几公分的大字,练了十年,又上县老年大学,经过连金斗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从理论上到实踐才转入正轨。又学的行书兰亭序,从笔顺到理论弄通后,比着千年兰亭行书帖,一遍又一遍的临写,先临小字,临四尺的又临六尺的。直临到基本满意。现又临大字,用4尺白宣每张纸临21个字的兰行。每天下午两点临到四点,历时两个小时,写一百另五个字。写后找出不足之処,下次加以纠正,下决心天天练,自始至后的苦练。不管临小字到临大字,只要你按帖写的顺手了,也就写的正规了。兰行在日常生活中用途甚廣。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个人观点如下:第一、初学者想要练习王羲之的行书,建议先从唐楷入手,比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打好基础;
第二、练习灵飞经、道德经、洛神赋十三行等经典小楷作品,练习笔法、了解章法、学会布局;
第三、练习钟繇小楷,二王楷书,去体会他们之间一脉相承的书风和用笔之道,进而去临写王羲之的行书。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对于初学者练习书法,不建议一上手就去学习王羲之的行书。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行书书法法度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个初学者是无法驾驭的。
“矫若惊龙,飘若浮云”,这是王羲之书法的写照。他的笔法飘逸,字法稳健,墨法虚实,章法和谐。
临习王羲之的行书需要一定的功底,起码需要:1、笔法,对笔掌控能力。你在书法中不只是简单的工具而已,也是表现书法法度的一则。笔的弹性,峰的长短,正侧的旋转调换,按压停顿等,都是基本功。2、字法,对字基本结构的了解,提高文字悟性,字的空间布局,重心把控,上下疏密等,这些也是基本功。
那么初学者更好入手学习的应该是唐楷,唐楷比较注重法度,学习唐楷容易进入状态,学到基本功。而王羲之属于魏晋书风,比较尚韵,比较注重个人性格的表现,对于初学者不容易感悟,所以不容易进入状态,也学不到东西。
只是个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之谈,不知是否对初学者有没有帮助,纯属分享快乐吧!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理由有
一 这几种书体是初学书法必须练习的书体,因为在写这几种书体时笔速要慢,是练习的控笔能力。在教学中,遇到很多没有练扎实基本功的学员,上手就直接写行书,如果没有控笔能力写行书,写出来的线条发飘,而且很多笔画写不出来应有的效果。
二 上述三种书体对字形要求严谨,稍有差样整个字就会写败。如果字形不过关,上手行书会遇到很多问题。
回到正题行书入门可以先练习《灵飞经》,它的字形是楷书字形,用笔有行书的笔意,和王羲之赵孟頫的用笔方法相似,建议楷书转行书练习此帖。如果直接学习王羲之的字帖建议先学习兰亭序或者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万万不可先学习《圣教序》,我非常赞同米芾老师的观点,有墨迹就不学碑。碑刻师水平再高也和原迹不一样,而且碑文大多看不清楚,给临摹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只能盲人摸象的来想象。请看看图片对比。有清楚的墨迹不学,偏要学看不清楚的石刻碑文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要抬杠说冯承素的《兰亭序》版本也不是真迹,我请你不要低估了古人的双勾临摹能力。你也可以看看我主页小视频临兰亭序单子的效果。我不是炫耀,主要是证明在纸上写字比在石头上刻字容易的太多了。
当你掌握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再去临《圣教序》会容易的很多。也可能你会说《兰亭序》难写,那你刚学圣教序就会容易吗?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对自己有信心。圣教序可以学字形,毕竟字数多。但不是刚开始就学。用笔没学会,练习再久会养成错误的用笔习惯!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之前练什么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之前练什么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