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行书哪种字体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毛笔行书哪种字体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到底是用钢笔写好看还是中性笔写好看?
谢谢邀请!有句话说,善书者不择器!根据个人喜好,现在,中性笔的使用是最多的,除非你对钢笔情有独钟,相对于钢笔来说,中性笔更加方便携带,而且还便宜。而钢笔就没那么方便了,就凭抽墨水就是个麻烦事,但对于善写钢笔字的人来说,钢笔字可控性更强,写出的字比中性笔更有神***!
对于高手而言,行书好看与否,并不取决于工具,而在于个人能力,但是就一般人而言,我自己还是觉得钢笔字一定比中性笔写的好看,从笔锋就能看出来,
对比中性笔与钢笔行书就能看出钢笔字的魅力所在:
再对比中性笔行书
1、总体来看,字体结构都不差,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真的都是望尘莫及的行书书法,简直太好看,只能膜拜了。但区别也很明显,钢笔的笔锋很明显,行书讲究的是灵动多变,中性笔很明显缺少这点。
2、但是要说笔锋,粗一点的中性笔同样可以写出笔锋,但是并不是那么明显,而且需要一定的功力才能达到,这对一般人来说是考验。有空的人可以看看赵贺新老师的中性笔楷书,笔锋很棒,但是就不知道其行书如何。
3、就写字而言,现在虽然很少有人用钢笔写字了,但是想要练字的人建议还是钢笔字着手,毕竟钢笔字才是正统!
别忘了点赞!
当然是中性笔写好看了。钢笔的工具原因,写方笔容易,但容易出侧锋,而中性笔比较圆润,只要功夫好一样可以写出漂亮的方笔,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写字的能力问题,工具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下面是我用中性笔写的行书,用中性笔感觉得心应手,而且不会出现钢笔的断水情况!
我认为还是用钢笔写好看,钢笔写出的汉字更飘逸洒脱,若注重书写时的轻重缓急,更能显示出它的美感。而中性笔的笔头是圆珠,则不具备这种优势,笔头粗一点的还好一些。因此练书法还是用钢笔为好!
有一说一:虽然我常用钢笔练字,但我认为硬笔最漂亮的书写工具是中性笔!为什么?
实用硬笔书法中,硬笔字的书法美,是在流畅舒展中体现出来的!而中性笔由于出水更为均匀,流利,所以,写出来的字,往往比钢笔字更为干净、清爽!
下图是一位书友用中性笔写的,他的行楷写的干净、流畅、赏心悦目,我觉得,钢笔很难写出这样效果:
硬笔书法艺术,大神赵贺新老师的中性笔更是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娴熟的控笔,写出毛笔书法的效果,当然,由于硬笔的特性,需要书法垫作***的:
我也想尝试下中性笔练字,却一直在用钢笔,其实,习惯也是一种惯性啊!
书法中楷书篆书草书行书隶书哪一种属于最高境界?
从书法家创作的实践看,每一种书体都有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如果非要说个一、二的话,当然草书是书法的最好境界,既要掌握草书符号,也要写出神***和感情,是最难把握的一种书体。
以下是我临《书谱》所写,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书法中各体哪一种属于最高境界?
不是可以随便来说说的,只要看看创造书法的古人是怎么讲的,才能服众:
汉蔡邕《笔论》谈书法:任情恣性,若飞若动,若水火,若云雾。
还是蔡邕《九势》谈书法: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汉末崔瑗《草势》谈书法:放逸生奇。注岸奔涯。
西晋索靖《草书状》谈书法: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窊窿扬其波。
唐代韩愈谈书法: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宋米芾诗形容草书:墨电!
清翁方纲谈书法: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应是甲骨文,这五种皆有包罗万象……首先……天书出于殷墟……受近代名家推崇……再者篆隶……无此基础,凭你天大智慧,也写不好楷草行书法……更要学点有关书法学的理论书籍……学海无涯……学不追朔上源,难解笔之大用趣斋……
悟空提问我回答: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楷书都是书法,而且都是使用毛笔书写的。
毎一种书体都有最高境界,篆书在秦始皇时代已经奠定了,并且已经达到最高境界。隶书是秦始皇时代出现的,是篆书的简写,它在汉朝达到最高境界。行书是西汉出现的,是隶书的快写,在王羲之的晋代达到最高境界。草书与行书同时出现,在西汉与东晋就达到最高境界。楷书从西汉末期初唐,基本成形,中唐的颜真卿和晚唐的柳公权完成了最高境界。
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完善各种书体的写法。现代的书协继承了前人的书法遗产,总是痛苦地前行,却总是摸索不出具有当代风格的书体。
我认为书法中的楷篆草行隶各有千秋,历史上各体都有写的好的***级人物。若要非得分别哪种书体属于最高境界,本人推崇草书。草书从篆从隶书变化而来,有自己成熟的书体,并非是楷书行书的快写,既有篆书和行书线条的使转,又强调楷书的点画特性。所以写的好的草书属书法中的最高境界。
文徵明、赵孟頫和王羲之,你认为哪个人的行书更好?
文徵明、赵孟頫和王羲之,你认为哪个人的行书好?
我很喜欢文徵明,赵孟頫和王羲之三人的行书作品,在工作之余就临写他们的作品。若把他们行书作品比较一下,不难看出,王羲之当居第一,赵孟頫第二,文徵明第三。
先说王羲之,其行书特点,用笔精到,顿挫分明,线条富有节奏感。结构多变,体势欹侧,打破了汉字结构稳定的标准形。其字大开大合,体态多变而无形,就是只能看到它的变化但又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变化,找不到规律性,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超越不了他的原因。他还善造书眼,每篇作品都有靓丽一笔,统领全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点在赵孟頫与文徵明作用中很难找到书眼。在统领全局上他们都要逊色于王羲之。
再说赵孟頫行书特点,笔路清楚,起笔,运笔,收笔都有交代。使学者易懂易学,其字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其点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笔圆架方,流动带行。这与赵孟頫苦练书法有关,他日书万字,笔法精熟。这与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最后说文徵明,他行书特点是,宽展舒和,结字平整,方正,中规入失巨,同时也不失宽展舒和,它主要表现在撇捺的舒展开。放中有敛,是结字上放纵中紧敛。讲究意连,行书之中笔画之间章丝连接不多,讲究笔画之间的左顾右盼,看起来是断开的,但相互之间气韵是相通。还有疏密有致,向背成势,揖让避就,款侧互倚,长短不一,大小相杂,行而兼草,避免雷同等等。文徵明行书虽然精彩绝伦,但在气势恢宏上要比王羲之与赵孟頫弱点。
感谢邀请,前人书法各有千秋,侧重点各有不同。这也是学习书法一定要博***众长,合力打造个人书体的原因!
肯定是王羲之了,王羲之作为中国历史上开一代风气的书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后人的书法艺术都是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上发挥创造的。
赵孟頫的作品十分秀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明代书法的巅峰状态。但是文的创新能力不够,而且行笔篇文弱之气,缺乏王羲之的那种苍凉刚劲挺拔之感。
至于文征明的作品尚在赵孟頫之下,和王羲之的距离就更远了。
我更喜欢王羲之的行书。王羲之的行书清新端妍,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轻盈灵动,敏捷有力,潇散爽快,率真流畅。《兰亭序》是有名的天下第一行书,更是历代书家心摹手追的行书范本。所以我更加喜欢王羲之的行书。
文征明、赵孟頫和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都是我喜欢的,我最喜欢书圣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书圣王右军的杰作。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力屈万夫,韵高千古!价值连城!赵孟頫终身学临《兰亭序》只有七、八层。文征明临《兰亭序》只有六层功力?
书写楷书、行书、草书分别用什么毛笔?
有时想想,古人也真是不易,不管篆隶楷行草何种书体,他们全凭一支硬毫搞定。
羊毫的普及在清代,其制作工艺的成熟也是在清代。
不过,就清代以来几百年的书写实践来看,一般认为,篆书、隶书、楷书宜用狼毫和兼毫,行书、草书宜用羊毫和兼毫。
以上说的是一般规律,但具体到一些字体,毛笔的选择还有些区别。
比如“二王”的小行草,就宜选用狼毫,王字的一些细节处,必须利用狼毫的弹性才能表现。而实际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当年所用毛笔也确实是硬毫。
又比如邓石如,他将隶书笔法引入篆书,并创造性地以长锋羊毫写篆书,开创了篆书新局面。
对于我们初学者,知道选笔的一般规律就可以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楷书、行书、草书分别用:狼毫笔、兼毫笔、羊毫笔
一、楷书的结体呈平稳方正,典雅端庄。在书写楷书时十分强调用笔的笔力、笔试和笔意,讲究相互之间的长短结合,曲直并举、刚柔并济。楷书是静态书体,运笔速度较缓慢,因此需要选用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所以用狼毫笔最为合适。
二、行书是一种统称,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因此选用狼毫笔和兼毫笔(狼毫和羊毫混合制成)比较合适。
三、草书是指草写的书体。在现代看来,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的书写方式比较放逸奔放,运笔跌岩起伏,运转自如。草书最好选用羊毫笔,可使笔毫柔顺流畅,笔力足,不枯涩。
在书写毛笔字时,选用羊毫还是狼毫或者兼毫。主要在于书写出来的笔力效果。比如:想书写妍美一些,像王羲之、王献之、杨凝式 的那样的字 羊毫比较适合。
想书写的雄健大气一些。像[_a***_]、米芾、王铎的那样的字,狼毫比较适合。所谓兼毫,就是既有狼毫也有羊毫缠在一起的那种气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行书哪种字体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行书哪种字体好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