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喜欢小篆字体怎么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喜欢小篆字体怎么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练好小篆?
小篆只有一种笔法——中锋行笔,没有提按使折的变化。相当于武术中的桩功,是基础中之基础,核心中的核心!
字形修长,很多字是轴对称,开始觉得识记困难,一两个月以后,连猜带蒙,基本上都能认出来。
现在网上的视频很多,因为技法单一,初学者可选粉丝多的😊,观看练习
相对于其他各种书体而言,小篆是比较容易写的字体。篆书看起来很神秘,其实我告诉你写就会觉得很简单,而且不是一般的简单!以吴让之篆书为例:
第一,先学会用中锋写出均匀、圆顺与整齐一致的线条,这一点应该难度不大,多练的功夫!
第二,如图所示:小篆的字形结体较长,大约是楷书的一个半字的高度,其中一个字的高度是篆书的正体,另外半个字的高度是篆书的垂脚。掌握这一点最重要!!
第三,弄明白上面两步,基本上就能写好篆书。但要写出艺术效果,写得很精彩,那还需在笔墨、意趣、意境等方面下功夫,那是后话了。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小篆结体匀称,字形统一,中锋用笔,藏头护尾,圆劲宛通,委婉而刚劲,端庄又肃穆。
临习秦代小篆,要体味其敦古、简易、浑朴的气息,运笔要纯中锋。书写时,要曲直合度,笔笔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尤其是笔画之间的搭笔处,要轻松而不松散。
临习小篆时结体很重要,要抓准字形,取纵势,重心平稳而偏上一点,或左右对称,或四面匀称。
特别要注意结体中部分笔画纵长的字,要取上紧下疏的态势,长处拉长,短处缩紧。
学习小篆,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可从清代篆书入手,因为邓石如等人以隶书笔法融入篆书,降低了篆书的难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想要练好篆书,首先要临帖,了解各个偏旁部首的形状以及形成的原理,练习笔墨运用的把控能力,了解字形的结构,多学习篆书方面的理论,细心揣摩,只要坚持定有收获!
一、篆书体美奇古,要写好篆书,首先要了解字体形成的特点
1、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2、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3、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二、书写小篆同样也讲究笔法、墨法、章法。
1、笔法:线条圆润均匀,中锋用笔,出入锋平齐,平衡对称,上紧下松, 不同字的大小一致。
2、墨法:用墨相对均匀,浓淡枯焦变化不是很大,創作书写过程中,相对于楷书还是允许一些变化,作品会显得更加灵动,前提是要有娴熟的把控能力,变化切不可过于明显。
3、章法:小篆字体多为长方形,行列排列整齐,可以用中堂、斗方、镜心、挑山、横幅、扇面、条屏、对联、条幅形式,不管用什么形式创作,其落款(上下款)基本用行书或行草书,切忌用楷书、隶书及篆书落款,长短款只能根据作品空间及形式确定,落款长度小于正文,尽量不超两列。落款章不可过多,加上引首章尽量不超过三枚,保证作品整洁。
具体说明学习篆书对学习其他字体的益处?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自然会接触到篆书,因为他差不多是书法的初始形态,小籇之前的石鼓,籀,金文等可统称大篆。篆文在用笔上比后来的楷隶简单些,但是,有了对篆书的认识和实际的临习后,会进一步懂得文字的形式美,或者说是造型美,如对称,匀衡,弧度,圆角,等,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 ,而这种练习就直接增强了手的控制力。另外,篆书的笔画写法,是独特的,有很多字还保留着象形文字的痕迹。如:鳴,鳳,驹,草,等,这些写法,如能在自己的其他类型的书法作品中,得到表现 ,渗透,是会增加一些看点的。我前几年学习了一段邓石如的篆书,很受益,笔画的表现方式丰富了,感觉笔的运走更加有劲,到位。其实,要写好自己的字,就要多学一些书体,不仅是篆,还有章草 ,隶书等。学的越多,字会越有份量,有看头。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了。我的一点体会,供书友们参考指正。
学习篆书对其他书体的益处,就是中锋行笔
篆书无论是大篆还是小篆,都要求中锋行笔,长期的练习篆书,会使笔画的篆籀气加强,金石味浓厚,之后写行书,楷书或草书都有浑厚大气之感,所以现代学习书法有很多人就是从篆书入手,然后再写隶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学习篆书大篆,可以学习金石刻文,如散氏盘等等,小篆可以学习秦篆,以至于后代的清代篆书,这都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目前在书法展览中,篆书的书体很多,因为篆书的线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不需要提案,所以只要把握住字的形态结构,经过几年的练习,就已经很不错了,见效比较快,所以现在学篆书的人非常之多
老范爱书法个人浅见:学习篆书无疑对其他书体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任何书体的学习,一是用笔,二是结体,三是章法以及这三种因素结合而产生的气韵。
篆书的用笔最主要的是藏头护尾中锋用笔,在结体上篆书最讲究均衡和对称美,在章法上既有行列分明的也有如群星散落的。篆书的整体气韵平整,横平竖直,圆转规矩,既庄严肃穆又有自然天趣。
同时篆书又是隶书草书楷书的母体,带着篆书的风韵写其他书体自然风貌高古不落俗套。
为什么学书法必须学篆书?
学习书法,要想提升书写技艺水平和创作能力,各种书体、字体尽可能的多涉猎一些,并且有所侧重的选临一些具有独特个性的字帖、碑帖。实践证明,专门苦练一两个帖,或一两种字体,难有成就,充其量只能说算个模仿秀。
要修炼真正的书***夫必须博览多帖,所谓专工一体的说法纯粹是自欺欺人的鬼话。
即使不专工篆书,但是,大篆、小篆的书写技法必须要懂,对创作有利。
只有系统的练过篆书,才知道什么叫中锋用笔,什么是停驻、驶转、调锋转势,并不是只让笔尖在笔画中间就得了,还需要有行笔节奏感、力度感……写篆书,起止处笔法动作微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直线、曲线,都不是匀速的,更不是画出来的。只有通过练篆书,尤其是练小篆,才能真正的体验到“椎划沙”之感,对指法、腕法、肘法三者协调一致关系有深刻的理解……
我曾经凭直觉感到:颜篆欧隶。
即颜字来自篆书,欧字来自隶书,颜字的点画更像篆书,欧字的点画更像隶书。
后来在《历代书法精论》找到理论支持:
明代杨慎在《墨池琐录里》里说:“今之笑书学者曰‘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予诘之曰:‘为此言者,非唯不知书,亦不知古今矣。羲、献学钟、索,钟、索学章草,章草本分隶,分隶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递相祖述,岂谓无师耶?……’”
元朝郑杓、刘有定在《衍极并注》里说:“今古虽殊,其理则一。故钟、王虽变新奇,而不失隶古意。庾、谢、萧、阮守法而法存,欧、虞、褚、薛竊法而法分。降而为黄、米诸公之放荡,犹持法外之意。周、吴辈则慢法矣。”“草书,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纠,遂号为草书。不知与科斗、篆籀同法同意。”
看来所有字体和风格,都有共同的根——科斗篆籀,就是古代那些“慢法”之人,也与篆籀有关。
虽然学书不一定非要从篆书学起,但懂得这个道理,写起字来就会有所根据,不至于暗中摸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喜欢小篆字体怎么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喜欢小篆字体怎么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