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楷字体教程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楷字体教程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楷?
首先,去掉练楷书时的“逆势、藏锋、顿笔、回描”等乱七八糟的动作(原本毛笔帖里就没有)。
次其,在原来楷书帖上,用描写法练习,把书写速度适当加快,必须一个字一气呵成,甚至连续写两个字,找到运动感。
我认为楷书是无法过度到行楷的。如果说有,也是用笔或运笔技法方面的过度。如提按粗细、转折顿挫、急速迟缓、用墨的浓淡的等技巧的过度,还有就是读帖方法和能力的过度,对书法临摹创作实践经验的过度。这些技术性的技法技巧经验完全可以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到行楷书法的临摹练习过程中。而在字形、点画、偏旁部首、结构特征和章法布局方面,虽然行楷和楷书非常相近但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书写方法与技巧。之所这样认为的认识基础就在于行楷书的偏旁部首有一部分是经过连带处理的,而且在点画线条的起笔收笔方面多有有形的牵丝连带或笔断意连的意气。虽然仍然有回锋收笔的技法,但和楷书不一样,就是蓄势方面就存在的细微差异。
我们知道楷书的点画是非常清晰的,点画之间的连带是意连形断,而行楷书则不一样。
字,非常清晰的是有明显区别的,就是在写法上。所以说,如果有楷书向行楷过度方法的话,就是技法方面的过度,在字形方面是各有各的特点的。实际上,从本质上说,书写技法可以互换,如楷书要当做行书去写,行书要当做楷书去写,是这样的。但设计到具体的写法方面他们仍然是有区别的,仍然需要我们去临摹行楷书字帖掌握行楷书的字形特点与规律。
比如行楷书中的一些偏旁部首的连代减省写法。如三点水的写法等。
所以说技法技巧和书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可以过度,涉及到具体的楷书和行楷是难以过度的,因为他们是各自有各自的自身的规律的。
学习楷书要掌握楷书的技法特点,学习行楷也要掌握行楷书的技法特点。是无法学过楷书就能直接过度到行楷书法的,需要通过临摹学习行楷书法帖,掌握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和技法才行。
学书法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谈过多理论都没有什么用。学好了楷书以后如何过渡到行楷呢?其实掌握以下五条窍门就很容易,下面麓风轩就手把手来教你:
1、第一条技法:将相邻的笔画连写,减少起笔、收笔的频率,大部分字一笔写成,简洁流畅。如下图的“笔”字;
2、第二条技法:将一些楷书的方折笔画去掉棱角,变化成为弧线,显得更为流畅生动。如下图的“贡”字;
3、第三条技法:将一些楷书的笔画顺序进行调整,适应一笔、两笔快速书写的需要,显得更加便捷和流畅。如下图的“坠”字;
4、第四条技法:以点代横,以点代撇,或者将一些长捺画,变成长点,改变笔画的形态。如下图的“皮”字;
5、第五种技法:将一些楷书写成比较常见的、通俗的草书,增强线条的流畅,调节整幅作品的行气。如下图的“特”字。
行书与楷书关系密切,楷书的快写即为行书。从楷书向行书过渡,要先了解行书相较于楷书,有哪些的基体特征。
1、圆转增多。楷书方笔多,行书因书写快捷,更加圆转流利。
2、笔画缩短。为使书写便利,行书笔画相对变短,长横变短横,短横变点画。
3、笔画间牵丝引带。这既是字与字之间呼应的需要,也是快写时自然的连带。
由楷书向行书或行楷过渡,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临习一下杨凝式的《韭花帖》。
楷书过渡到行楷两种情况。
一是强行过渡。楷书基本功不够,进行行书临帖学习,加快书写速度,笔画易于飘浮,墨不入纸,学书大忌。
二是自然过渡。楷书学习扎实到位,入帖了。此时的行书练习水到渠成,在楷书的基本功中稍微加快书写速度,简化字形结构,取神临本,比起初学楷书,会轻松惬意很多。
本人自行揣摩,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我想练一手好的“华文行楷”应该怎么练?从何处下手?
先练楷书,再练行书。楷书分三步来练习:
1.先是临摹一些书法大家(如庞中华)的字帖,时间大概一个月。该阶段是在练习比划和用笔;
3.接下来就是自己写了,创出自己的字体,时间大概一个月。
经过3个月就能够达到书法小成,当然要想成为书法大家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探索。
楷书小成后就可以尝试练习行书了,因为行书实际上是楷书和草书的结合。
想练行楷字,有好的建议吗?
想写行楷的话,个人建议在楷书有了一定的其础之后可以写一写赵体的楷书,赵的楷书说是楷书其实就是行楷,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认认真真的看懂笔顺之间的连带关系。有的字行书和楷书的笔顺是完全不同的,同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行书)在不同的地方笔顺也会不同的,不用纠结这个。等到行楷写熟了再写行书自然就过渡了。
你想学习行楷书,我想主要是被行楷书的特点所吸引。行楷是行书与楷书的结合,是借鉴行书笔法的楷书,其最大特点是在楷书结构的基础上融入行书的连带笔法,变端庄严肃为活泼跳动。行楷笔法被历代书法家所追崇。
如何练好行楷书?结合我个人学习书法的经历,提供一份学习的方法步骤,或许能帮助你在学习书法方面少走一些弯路。
第一,写好行楷要有一定的楷书功底。既然行楷从楷书中演变而来,就要花一些时间把正楷字练好。我开始是从颜体开始的,大约临了2个月左右的《多宝塔碑》。
只所以从颜体开始学,个人感觉颜体楷书用笔清劲腴润,结字严谨匀稳,而《多宝塔碑》几无一懈笔,法度完备“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王澍语)当正楷字练好时,行书自然水到渠成。
第二,写好行楷要非常注意字体的结构。当练一段时间正楷之后,就要注意笔画的连贯性,将行书的意态用于楷书,要做到笔致顾盼,但不能想当然,那样就会把字写散掉,也不能每个单字写的好看,而整幅字要流动连贯。
我在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之后,选择了赵孟頫的行楷书法《胆巴碑》,主要考虑赵体行楷既有楷书的端庄严谨,又不失行书之灵动,而《胆巴碑》字体秀美,法度严谨,规整庄重,神***焕发,最能体现赵体的风格特点。这一阶段,我花的时间比较多,因为赵体看上去好写,但真正能学到赵体的精髓恐怕要一辈子也学不到七分像……
第三,写好行楷要切忌笔画的连贯太过生硬。有书法家说“行楷就是楷书的型行书的神”,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写行楷要一气呵成,不要到连笔的时候紧张的不得了,在连笔处要轻松自然,让人看上去有浑然天成之感,但该有的提按顿转还是应该有的,不能太过草率。
我练习《胆巴碑》之后,接着就临习了赵孟頫的行书《赤壁赋》《洛神赋》《感兴诗》等一系列书帖,自我感觉有一定的控笔能力以后,就上追晋人笔法,重点临习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圣教序》就是最好的行楷书,是学习行书必须要做的功课。
第四,临习行楷书法字帖的方法要得当。在临帖时,尽量不要描红,而是要对临,既要注意结字又要注意章法布局,做到笔法精到,笔力遒劲,用笔规范而又不失活泼,气息醇和,笔墨合度……
第五,最后说说写好行楷书的秘诀:细看+精临+深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楷字体教程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楷字体教程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