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最好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现代最好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谁的行书字体最好看?
一、王羲之的行书比较好。
1、原因
(1)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2)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更有《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等著名行书作品传世。
(3)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楷书、赵体和行书,最好练的是什么字体?
学了赵孟頫楷书,行书也宜学老赵,这样有承接性,更加系统。
赵孟頫,是个矛盾体。
关于其人,大多数人认为他没有骨气,作为宋朝皇室后代,却作了元朝***,当了贰臣。但也有人认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岂是一个人所能阻挡的?更何况,赵氏书法笼罩整个元代,不是表明,元人的铁蹄虽征服了中原,但赵孟頫却以中华文化征服了元人。
关于其书,有人认为他是“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家”,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字过于“甜熟”,一个字:俗。明证便是,清代的康熙与乾隆,一个喜欢董其昌,一个喜欢赵孟頫,写来写去,直接导致了馆阁体的产生。
可是,馆阁体确实与董、赵无关,写得俗、写得甜,不是老赵的错,是学的人走错了路。
但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即学赵孟頫不宜太久,由他入门行书后,应该很快向他所取法的对象王羲之学习,否则会有甜俗的可能。
回到题目,你现在已有赵体楷书基础,学习行书的正确“路线图”是,由赵孟頫行书入手,掌握基本特点后,应立即转向怀仁集《圣教序》,而后再学习王羲之尺牍和手札。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赵楷大致有两种面貌,一种带有“魏碑”风格的,如《三门记》;一种带强烈行书意味的,如《胆巴碑》。
《三门记》这种风格比较接近唐楷,渗有李邕风格;《胆巴》则个人面目突出,形成世人称道的“赵楷”印象。
赵孟頫行书也分别有三种风貌,三十岁以前,骨秾肉丰,唐、五代风韵较浓;中年渐入晋法,浓纤飘逸;晚岁融晋唐法为一炉,瘦硬恣肆,达到人书俱老境界。
赵孟頫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且成体系,贯穿了一条完整的书法学习轨迹。因此后来者通过学习赵书,循序进入晋法堂室,是一条捷径。
打好了赵楷的基础,稍加放纵,便能无碍地入行书法,稍后参与大王《圣教》、《兰亭》及各尺牍,则更能体会行书意趣。
赵孟頫行书是他的主要成就,其变化多端,风格各异是别的书家无法比拟的,历代学赵书者,不论学其惟妙惟肖,还是通其笔法变化者,皆有不少名世者。所以学习行书,先以赵体入手是光明正途。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赵孟頫的书法,是一个较为丰富多彩的书法系统。以中小楷居多,尤其是楷书、行书独具特色,并且风格迥异。
赵孟頫的行书帖很多,如《长春道院记》、《崇福寺》等,都非常好。如图:
感谢邀请:
赵体楷书多有行书笔意。书写快一点,也就成了行书了。赵体的风格,也是分时期的。在赵体的初期楷书,还是有些柔媚清丽的,比如赵体的秋兴八首等帖,笔画精致丰盈,用笔极细腻婉转,结字端庄雍容,珠圆玉润华美,有人说,这个帖与赵孟頫的其他名篇相比,在韵味悠长,老辣苍劲上都要逊色几分。但我非常喜欢他年轻时的这些作品。因为从他的这些写帖里,看到了他当时的心境和精神状态,那就是一种年轻人的雄姿英发,挥斥方遒的有为信心。
这个时期的赵体,是赵孟頫30岁左右时的写的,都是比较美艳的。我们看到的那是书家上升时期那种蓬勃向上,朝气温婉的新气象。跟他到中晚年时期的书风比较起来,虽然说是不够成熟,但表现出来的那种积极的精神和清新的面貌是让你看到了心里欢喜的。如果你想练习赵体的书法,可以先练练他这些早期作品,作为你练赵体的基础。但在练习中也要注意他楷体这个时间的柔媚的一面,不要在楷体中参杂过多,多了就显得楷体过软。对以后的练习是不利的。因为我们没有赵孟頫那高的天赋和书***力,控制不住柔媚与清丽的力度,往往就会顾此失彼。
在练习赵体楷书时,给你几点建议。第一是要切实把握住赵体用笔干净利落的特点,尽量把笔画交待清楚,下笔痛快沉着,决不拖泥带水。赵体本就崇尚古法,但又有别于古法。就是人们常说的那样“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赵体笔画的特点,多练习具有赵体特色的用笔方法。这就是为下一步练赵体的象打下坚实基础。因为赵体的特点,多体现在笔画上,如果笔画不象,那赵体的风格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二是积小象成大象,循序渐进。写字不能心急,要有耐心。一开始,要认识到井不是一下子就能挖出水来的。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学任何书体,都有一个临写开始不象,慢慢的有个别笔画象,后来有些字的结构象,再后来个别字象,到了真的多数字都很象的时候,那写的字就有一些成绩了。这就是学字的普遍规律。当然这里面有心灵手巧的人学的会快一些。但总体还是天道酬勤的。第三是先求平整,然后再讲华丽。我们现在看到的赵体的字帖,每个帖都很精美,在临写时先要把结构写的方正谨严,横直和谐、撇捺舒展、重心安稳。在此基础上,再寻求点画的圆润华美,结构布白上的精心谋划。再就是照顾到字的顾盼连带,稍有行书的笔意。就如赵孟頫认为的:“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楷书学习的是赵孟頫?
赵孟頫楷书也有人称之为“行楷”的,也就是说赵孟頫的楷书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有行书的笔意又有楷书的法度,但整体更接近于楷书。
赵孟頫是继欧、颜、柳之后的第四楷法宗师,赵孟頫让楷书有了行书的韵味,比以前的楷书有了灵动流畅和自然,赵孟頫继承和发扬晋唐传统并集其大成,赵之后再无超过赵者。
初学者一般放弃赵体而习唐楷,就是因为赵体的行书笔意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有了唐楷的功底再尝试习写赵体楷书就容易多了,笔者一直认为赵体楷书恰恰是向行书过度的一种书法。
赵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碑》、《仇锷墓碑铭》和《福神观记》等都是后人临摹学习的范本,如果能够把赵体书法学到一点程度再临习《圣教序》、《兰亭序》等,行书自然而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最好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最好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