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诸葛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诸葛怎么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宁静致远"四个字怎样书写写好看?
谢谢好手机用户友邀请!关于“宁静致远”四个字怎么写好看,我谈谈自己的观点,供题主和各位网友参考。
宁静致远,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 、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宁静致远这个句子最早出自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 《诫子书》也有引用。
关于“宁静致远”四个字怎么写好看,我认为,用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写都好看,只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或者是集古今书法大家的书法。但是,我更侧重于用隶书和行书来写 “宁静致远”四个字。
用行书写“宁静致远”四个字,建议取法晋字。晋字,建议取法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
上图为王献之写的“宁”字,用的是繁体字,这个宁字,点画十分丰富,线条非常优美,且神韵十足。
上图中的“静”字,取法王献之的书法,用笔老辣,重心稳健,结体微妙,左右呼应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堪称雅致,高古!
诗仙李白的书法如何?
李白诗最好,字也不得了。
留下阳台贴,唯一一墨宝。
字亦随其人,笔纵鋒也挑。
点画皆风流,云烟满纸跑。
重若山石崩,轻似蝉翼巧。
法度有奇趣,浩荡如波渺。
劝君常赏析,除忧解烦恼。
译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照片作品:李白上阳台贴临稿。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杜甫并称“李杜”。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之句。李白一生中创作了一千余首诗歌,其中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将进酒·君不见》等耳熟能详,脍炙人口。尤其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诗句豪情万丈,意趣横生。殊不知李白除了诗歌写的好外,尚是个书法家,书体同样豪迈雄逸,天真发露,个性突出,自成一体。
李白《上阳台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白传世书法作品有《上阳台帖》,也是目前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此帖写有:“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王屋山有三宫,阳台宫为其一,全称为大阳台万寿宫。该宫依山而建,北依天坛山,形似凤首,面对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阳台宫正处于凤背之上,被视为“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王屋山道观是司马承祯奉唐玄宗之命所建,唐玄宗并题写匾额。司马承祯不仅精通道术,且能诗、书、画,曾在阳台宫内作巨幅山水壁画。李白与司马承祯早就相识,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但到达后方知司马承祯已仙逝。李白虽未见人,但见其画,有感而作《上阳台帖》。
大唐王朝盛产伟大的诗人,李白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一个,他豪饮之后肆意挥洒的浪漫诗文,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化一个不朽的***,他狂放不羁,不媚权贵的率真性情,更是成为后世人心中不朽的佳话。然而与李白的傲人诗才相比,他的书***力却常常为人所不知。
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书法瑰宝,它便是李白的《上阳台帖》,纵观此帖,气势豪迈,挥洒自如,落笔天纵。堪称中国古代书法中的绝世精品。然而,就是这副集书法、诗歌于一体的旷世佳作,竟是李白留存至今的唯一一副传世墨宝。
李白书法师承草圣张旭,他的这件墨宝到底如何呢,我们且看历代大家的评价:
先看宋徽宗赵佶的评价,徽宗在帖后写了一段长跋,是这样说的:《上阳台帖》字画飘逸、气势雄健。并慨叹李白的书法其实和他的诗是一样出名。徽宗可是古代有名的书画家、收藏家和鉴赏家。徽宗对字画的鉴赏结果,往往被后人视为权威。
再看另一位大收藏家,元朝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张晏, 怀素《食鱼帖》、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等名品都曾被他收藏。张晏在《上阳台帖》后也写了一段长跋,是这样说的:诗仙的此帖写的是风流潇洒、超凡脱俗,和李白相比,唐朝的书法大家欧陆虞褚(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陆柬之)简直就是墨守成规的“书奴”,他们是为写字而写字,毫无才气可言。这番话对李白书法的推崇可谓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由此可见,同是文学家的张晏定是诗仙的铁粉,他的这番评价有一定的偏颇,但也能证明李白书***力是相当深厚。
乾隆也曾收藏过《上阳台帖》,乾隆一生酷爱收藏字画,他对《上阳台帖》也是青眼相看,并题写了吟首“青莲逸翰”,还专门对此帖做了考证,乾隆认为此帖用笔豪逸,非他人所能模仿,充分肯定了这件墨宝是诗仙真迹。
解放后此帖由张伯驹先生转交到毛主席手中,***看到此帖后是日夜观摩,爱不释手。后又转交至故宫博物院,一直收藏至今。
诗仙能有墨宝流传至今,实乃国人之幸,让我们都能一睹诗仙书法的风***。《上阳台帖》就算不谈诗仙的名气,也堪称是古代书法中的绝世精品!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名声最大,书法上的成就则被诗的成就掩盖,实际上李白的书法也非常好,在唐代盛行学习书法,以书法可以致仕的时代,李白这样的天资英才,必然会学习书法,李白的老师是张旭,“癫张狂素”是我国历史上的顶级草书***,李白能师从张旭本身就可说明李白有很高的书法水平,不过李白的书法并不多见,在《宣和书谱》中所载共有李白行书两种,草书三种,但是均无流传。李白擅长诗文,被称为诗仙!李白的书法作品至今只剩下《上阳台帖》一件。
因为现在只能见到李白真迹一种,我们对李白的书法成就就要倾听古人的意见,起码宋朝时人还能多见到李白的书法真迹,黄庭坚是宋四家之一,拥有很高的学问,他对书法的品鉴应该是有权威性质的,他曾经评价李白的书法作品时说:“李白在***,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意思是李白的草书水平不比古代大家差,《李白墓志》中也有记载:“翰林字思高笔逸”。因此在宋朝时,李白书法作品受到黄庭坚这样的草书大家高度赞赏,宋徽宗也是一个书画家,创瘦金体,在书画上也是行家,他更在《上阳台》跋中说到:“太白尝作行书 '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我们品鉴李白《上阳台》通篇,不难看出,李白用笔对锋的控制力很强,收放自如,大小变化,粗细变化,快慢变化极多,用笔快健流畅,如行云流水,行笔苍劲雄浑,如同他的诗风一样。
关于《上阳台帖》是流传有序的,宋朝时入内府,是宋徽宗之物,后流传到个人手里数百年,一直到清朝时又入了朝廷宫中,清末时散落宫外,据说被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大收藏家张伯驹用20万大洋购得,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把此帖赠给***,1958年的时候***把此帖交给北京南故宫博物院收藏。
我们知道一个书法家能自作诗文而创作书法作品是最佳境界,李白的诗歌天下无双,而书法也是上乘,因此《上阳台帖》艺术价值极高,被视为一级国宝中的国宝!从古人的评价与鉴赏李白的《上阳台帖》,我们可以断定李白也是个一流书法家,甚至可以达到“大书法家”的行列!
附乾隆题字
附李白《上阳台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诸葛怎么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诸葛怎么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