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好练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不好练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四大家中谁的楷书最难学习?为什么?
一般认为”颜欧柳赵”为中国书法楷书四大家,还有钟.王.虞.褚等。我没临过虞世南的帖,其余都临过。综合起来看,四大家中柳体难度稍微大一些。全部看起来褚字难度最大,褚字的特点是笔画较细,起笔落笔空中动作和纸上动作较多,笔画形态变化非常丰富不易掌握。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会,我认为是欧阳询的“欧体”楷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年轻的时候分别去临过“欧体”、“颜体”、“柳体”等,总感觉练来练去,就是“欧体”难以把握,尤其是字体结构不好掌控力度,有点“险峻”。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一旦练“欧体”上手后就难以自拔,几乎做不到“进出自由”。后来接触到各个层次的书法爱好者均有此意也!
书体最难是楷书,楷书最难属柳体,深究其因还是笔法的失传,其次是社会的人文精神,再有就是书家本身的个性使然。
唐末以后魏晋古法失传,导致宋的尚意大行其道,忽视笔法的重要性,从而出来了苏黄米蔡代表着整个宋的行书时代,没有楷书大家,说明当时的书家都没有去研究楷书,米芾就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甚至把唐朝的几个大家都批评了个遍,把楷书打入无底深渊,为后人习楷做了一个不好的反面教材。赵孟頫代表着整个元朝的楷书地位,现流传的《胆巴碑》说其是楷书,不如说其行楷书更为确切,整个作品的行书气息远比楷书明显魏晋唐的笔法消失殆尽。到了明朝,出现了台阁体,有董其昌,文征明,明末有诸多的草书大家,无一例外的也没有深究魏晋唐笔法,文征明的小楷笔法只能是今法的象征,没有唐楷的博大气息。(并不是说他的成就。)
从各个朝代的社会环境分析,大唐盛世无疑是中国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书法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而涌现一大批书法大家名家,以至于当今书家都受其影响,李世民创办弘艺馆,推崇王羲之,把书法的好坏和官衔等级相对应,把书法的无为而为联系到无为而治,真乃异曲同工之妙,后来的贞观之治出现也不足为奇了,后来的各朝皇帝虽有同样的爱好和建树,但高度无人能及,社会的人文精神信仰高度后人也无法超越。
就柳公权的个人性格而言,也是历史独一无二的,他所尊崇的(人正则笔正,笔正则心正)完美的诠释了当时的人文修养价值观,高风亮节,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等等,让后人永远无法模仿,他同时又把欧阳询和颜真卿的笔法推向历史的巅峰,这也奠定了其在书法史至高地位。
终上所述,今人要学柳体想不妨琢磨这几个原因,从而更好的了解笔法。以上属个人理解,不到之处请见谅。
哦哦?柳公权字体在这四大字帖是比较难临唯写我今年63岁了1985年我上的河南函授院那个时侯学院们都不是学赵孟頫就学颜真卿或欧阳询的或学隶书乙瑛史晨好大王碑等等唯独学柳公权很少’那时老师讲颜筋柳骨!柳体难写就难在一个骨上还说柳体不能放大放大了字就飘了颜体写好了小字好看;字放大了做牌匾更雄强伟岸你看大部牌子都是颜字此较多!而柳字做牌子很少很少!现在看柳字学的人也是很少!原因大概就是这两个原因吧?!晒一下我三十多年前我写的颜楷!
学其实都不难。难的是学其内核,这个内核很难说明,各人理解也不同。从后人实践来看,没几个人走出来,基本入其一体,终生胎息。所以学四家启蒙可以,深造必迁。一入规矩,雷池难越。
颜真卿的楷书中,哪些笔画比较难写?如何突破这些难题?
颜真卿的楷书哪些笔画最难写?他最随意的笔画最难写。这不仅是在颜真卿书法里面,所有人不经意的笔画都是最难模仿的。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工整的笔画,它是按照笔法的特定规矩来写的。只要你掌握了它的书写要领,按照点画的起行收去写,八九不离十的点画大致都差不多。而一个不经意的神来之笔,它的妙处是不可***的,越是刻意的去模仿,越是做作呆板。
他的笔画中最难写的笔画是哪些?‘’点‘’画最难写。不夸张的说,只要你把他的‘点’写完美后,所以笔画就解决了一大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所有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都要从点起笔。起笔关系到一个笔画的成败。起笔不对,这个笔画再写下去形态都不会好。点的形态是所有笔画中变化最为丰富的,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变化有多复杂,它始终是有规律的。
我们学习的东西,就是要学有规律性的东西。神来之笔是无规律的,一生人当中所写的字也许就那么一笔。换了在其他字当中,它或许就是败笔。学兰亭序的人,从古至今何止千万!有谁把兰亭序中的字***出另外一件成功的作品?把共性的规律学会了,就打下了学习的基础,在进行创作时,就能够按法度去写。
难与易,就是在于一个规律。有了他的规律,再难的笔画也易。没有规律,再易的笔画也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好练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好练的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