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草书字体字典在线查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草书字体字典在线查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草书中的行字符结构?
《草诀歌》是关于草书偏旁部首以及结字规律的一部草书法帖,它既以歌诀的形式归纳总结性的介绍了许多草书字符与结构又示范了许多结字规律与识草和草书草法的例字!是一本不可不读不临的草书学习的启蒙法帖!伟人兼草书大家毛泽东墨迹中的许多字的草法均源于《草诀歌》,另外据介绍清*韩道亨书写的《草诀百韵歌》也是伟人***常读常临的草书法帖之一。(文中图片选自网络——深圳市书***)
行、草书古法是指哪些代表作?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末。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沒有草书的草率。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草书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写,结构简省,偏旁***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它的艺术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算两种。章草是隶书简易急就快写成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笔划带有隶书的笔意。东汉的史游《急就草》是著名的代表作品。今草就是楷书的急就快速写法,点画飞动,上下字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相通。今草的著名代表作品是王羲之的《十七帖》、唐代孙过庭的《书谱》等。唐代的张旭和怀素两人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飞腾奔宕,数字相连,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夸张浪漫,难以辨认,成为“狂草”(亦称“连绵书”)。狂草的代表作品是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巜自叙帖》等。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难识,也不像正楷那样整齐方正,其实用性很强,多为人们日常所使用,因此这种字体一直到今天还是诸书体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
行书中有楷法多于草法者,称之行楷;草法多于楷法者称之行草;在行楷和行草之间称之行书。唐张怀瓘:“务从简易,相谓流行,故谓之行书。
行书自东汉始,从晋唐继之今天有几千年历史,其间行书大家频岀,留下许多经典古法碑帖,最为著名的行书作品出自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存世最古的行书著名墨迹真本(不包括刻本),应推王珣的《伯远帖》,还有唐摹王羲之《丧乱帖》等等。
其主要经典范本如:
王羲之:《兰亭序》、《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十七帖》、《姨母帖》。
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
王献之:《廿九日帖》
米芾:《蜀素帖》、《苕溪帖》。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李建中:《土母帖》
草书起源不是在魏、晋时期!而是在汉代。真正的“草圣”并非唐代张旭,而是东汉的张芝。尽管后人推崇张旭丶怀素丶孙过庭丶王羲之等人的草书,豈不知他们都是学张芝草书而得成就。张芝仅有五件草书作品传世,即:“张芝五帖”,收录在宋代传拓的“淳化阁帖”中。其中“终年帖”丶“冠军帖”最为经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草书字体字典在线查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草书字体字典在线查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