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字草书字体字帖下载软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字草书字体字帖下载软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行草用什么字帖好?
学习行草用什么字帖好?
根据我10多年教学实践,我建议从王羲之的字入手,具体从这三个方面去操作:
王羲之的手扎比较少,就那几个行书如《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初月帖》等,专注点比较集中。
具体训练方法,以笔法为目的,可以把这几个手扎复印放大,先描红到临写,整体感知训练;
再精挑20个左右的字,以横画、竖画、撇画、捺画、钩画分类,细心揣摩,起笔时的切、顶、压,转折时的提按、翻转,以及结尾时的提按,顿挫揉回等动作。
第二,结合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练习字法。
用笔和结字是古人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圣教序》解决了王羲之其他字帖中字量不足的弊端,在具体训练上,***取先局部再整体的方法。
局部训练指把字进行分类:
1、按偏旁部首分类,右边的偏旁反文旁、立刀旁,左边的偏旁如单人旁、绞丝旁、提手旁、土字旁、牛字旁、王子旁等等;
首先瘦金体风格的书体并不存在,仅瘦金体一家别无分号,可以说瘦金体无法个性化,泛化,无法开拓,所以出现之后就是高峰,也是终结。
其次学书法不要卡死在一本字帖上,要在开阔眼界的基础上专精一贴
不论你说的是硬笔还是软笔,我都建议你不要直接学行草。学了两年瘦金体,恐怕一时半会出不来,我建议你写写篆书隶书,缓一缓,要不然很容易尖刻露骨,走上歪路。
行草书当然是二王入手,圣教序是不错的范本,楷行草皆备。原碑字并不大,用来写硬笔也可以的。另外,小草《书谱》,智永千字文(真+小草),二王书札(行草书)等
行草还要注意草***确,不能胡写,写硬笔写久了容易按照连笔字写,是不对的,要格外注意。草法不要看哪些百韵歌之类的,那些说的都不准确,容易被误导。草法的学习可以从章草入手《急就章》,熟悉草法,再转今草(小草+大草,大草不需要学)
硬笔行书谁的字帖最好?
书法入门还是从楷书学起为好,这是基础,从基础打好了,再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其他书体。
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也就是说,晋代的书法比较注重韵味,就像你说的王羲之,以韵味取胜。而唐代书法比较注重书法的法度,所以,初学书法者,大多是从从唐楷学起,具体可选择颜真卿(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的代表字帖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你可以从这四个字帖中选择来学习
楷书打好基础以后,再学行书,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会有很多大的收获。行书除了“二王”,建议学学“苏黄米蔡”四家,也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他们都是宋代人,前面说过,“宋人尚意”,他们的书法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也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书法充满了意趣和文人内涵。这四家的字帖有很多,象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黄庭坚的《松风阁》等)
最后,还可以参学明代王铎的行书,他是从王羲之到米芾以来的发展,王羲之—米芾——王铎,这是很多学习行书的途径,因为他们一脉相承。
至于当代人的字帖,很匠气,离真正书法的还有很大距离。作为学生,只想把字写端正,可以学学,学书法的话,还是学古代经典,虽然古代字帖都是毛笔字,用笔不同,但结构笔法是一致的。
如果非要选的话,可以选吴玉生、顾仲安、田英章、王正良、谢继东等人的行书
其中,谢继东的行书运笔流利,以露锋为主,线条清劲有力,作者似乎偏爱流畅的力度美。王正良的书法点线内敛,典雅含蓄,秀润清朗,作者凭借深厚的毛笔书***底,使观者领略到了硬笔线条的另一种风***。
自古文无第一,行书字帖每个书法家有每个书法家的风格,谁的字帖最好,完全取决于习字者的喜好,喜欢哪位书法家的行书,哪位书法家的字贴就最好。
那么我们来盘点一下,比较有名的硬笔行书大家主要有:庞中华,卢中南,司马彦,吴玉生,顾仲安,田英章,荆霄鹏等。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这几位硬笔行书大家的行书风格,看看你喜欢哪一位吧。
一、庞中华
庞中华是著名书法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 庞中华的行书形状圆润扁平,字体比较端正,中规中矩,秀气婉约。
二、卢中南
中国著名书法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卢中南的硬笔行书博***众长,注重笔法多变,挺拔险峻,灵动潇洒。
三、吴玉生
吴玉生酷爱书法, 担任过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华艺硬笔习字会副会长、中国书协函授培训中心副教授。硬笔行书清新脱俗,舒朗工整,笔路清晰。
四、司马彦
司马彦著名书法家教育家。自幼酷爱书法,功底深厚。其名已编入《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司马彦作品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范字推广。其行书作品刚劲有力,笔画锋芒毕露,结构严谨。
庞中华的硬笔书法,清新秀逸,自成一家,被称为“庞体”。上初中那会接触到庞体,受字如其人之影响开始练习硬笔书法,很喜欢庞老师的书法,多年来,庞中华在大陆及港台地区、欧洲、日本、东南亚的高等学府、中小学校、机关、部队演讲逾千场,反响热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书法情缘。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练习毛笔行书有什么好的字帖推荐?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今日分享书法学习***——
关于毛笔行书的取法,建议取法二王一路,当然从“取法乎上”的角度考虑,直接取法王羲之为佳,因为后世名家行书,基本上都有王羲之的影子。
今日推荐的是王羲之《兴福寺半截碑》,此碑为集王书十大家之一,其名声仅次于唐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其实古人认为它比《圣教序》更加传神。
据说,唐代怀仁和尚等人花20余年时间集出王羲之《圣教序》以后,受到皇上的嘉奖,一时集王字成风。其中就有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人又集了王羲之行书《镇国大将军吴文碑》(简称《吴文碑》),721年(***九年)立于长安,徐思忠等刻字。
后因不明原因沉睡地下几个世纪,明万历年间出土。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因只有半截,未受重视,长期被弃置西安城南城隍庙中。后来一位叫王尧惠的人看见了,向当时郡守报告,将该碑移至西安泮宫,方才名扬于世,现该碑存西安碑林。
《兴福寺半截碑》行气流畅,摹刻精良,为研习王羲之书法之重要碑刻。后人推《圣教》为集王字第一,《兴福寺半截碑》仅次于《圣教序》。其实,《兴福寺半截碑》在很多地方优越于《圣教序》,简单说就是更加“传神”。
行书的字帖有很多,经过历史验证的,大家都在学习的就是好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性格平和的,可以选择王羲之,赵孟頫,李邕一路。
性格大气的,可以选择黄庭坚,王铎等。
有点小怪异的,可以选择米芾,张瑞图等。
主要还是自己喜欢哦,又切合你的风格。
谢谢邀请!前一段时间回答过一个类似问题,再***过来您看看,是否有帮助。
我认为自古以来,行草、行楷,包括行书最好的还是王羲之的字,无论古今书法家怎样创新,其实都没有跳出王羲之的[_a***_],建议学习行草、行楷书优先选择“二王”体系的字帖。
一、王羲之的行书是当之无愧的行书之宗、天下第一,初学临摹应当首选。
行书应该是楷书和草书出现之后发展起来的书体,行楷则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楷书在在魏晋时期由隶书发生第二次隶变之后诞生的,这个时期正是王羲之书法最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王羲之的楷书、尤其是小楷达到了高峰,其行书也在草书和楷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兰亭序》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唐太宗李世民视国珍宝,死后还要带到墓中,他把《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文化史上的书圣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不仅是唐太宗推崇,他的楷书、行书、草书均被后世所临习,其书风遗韵一直延续到今天。
初学王羲之的行楷、行书和行草,建议从《圣教序》、《十七帖》和《兰亭序》入手学习,尤其是《圣教序》可以作为入门书帖。
二、同时学习“二王”体系的书法名家行书,可以取得相辅相成的功效。
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大家,不少是传承了他的书法风格的,在笔法、结构等方面同“王体”书法一脉相承。比如唐朝的欧阳询、元朝的赵孟頫等。
学习行楷书法,在学习王羲之的同时,兼学赵孟頫的书法也是不错的选择。赵体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韵味,很多书家也称他的楷书为行楷。如果要学赵氏行书,他的“秋声赋”、“秋色赋”都很好,其他类似的墨迹书帖也很多,完全可以临摹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字草书字体字帖下载软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字草书字体字帖下载软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