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看得懂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看得懂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字用草书怎么写才好看?要点在哪?
关于“明字用草书怎么写才好看,要点在哪”这个问题,我谈一点看法。
明:明亮;明净;光明在前。
明:姓也!
关于明字草书的写法,我搜集到了几十个,虽都是草书,却写法不同,风格不同。
请题主和各位网友看上图中的草书“明”字的九种写法,有古人写的,有今人写的,都很有特点。
上图中的草书“明”字,有一个是唐代书法家怀素写的,其它八个均为徐伯清所书。
上图中的九个草书“明”字,有索靖 书《出师颂》中的章草“明”,有孙过庭书的今草“明”,有张旭写的大草“明”,还有归庄等书法家写的“明”。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明”,其本义是明亮,清晰,后延伸至懂得,了解。“明”通常有三种写法,第一种常见的是“明”(如《易·系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第二种是“眀”(如《书·太甲》视远惟明。),第三种是“朙”。
在甲骨文中,“明”是象形字,字形像宫殿两侧迂回曲折的游廊,后来将表示宫殿区域的“囗”形写成“日”形,将曲折的游廊简化。
虽然现在规范的简化字是“明”,但书法当中以上这三种写法都存在,在行草书当中也有很多书法家是分别依据这三种写法来写,因此草法上略有不同。请看以下例子:
2、晋 · 王羲之 · 前从洛帖
“明”字是一个会意字。
这个字由“日”和“月”两个部分组成,日月都很亮,古人用二者和起开表示明亮的意思。但是古代的写法里面大多数使用“目”和“月”来表示明亮,这个也能够说的通,因为眼睛也可以用明亮来形容,有了眼睛才能够看到光明。
这个我们可以在甲骨文里能够看到:
甲骨文和金文“明”字
但是在篆书里面,尤其是小篆和金文里面,明字是由一个“囧”加一个“月”字来组成,这主要是古代半坡时期,为了防止野兽袭击,人类会把房子一半建于地下,一半建于地上,白天房间里会非常的阴暗,他们就把窗户建在了房顶上面,光线从外面穿透过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囧”字,这个很形象,看窗户也很明亮,也能说的过去。
我们看颜真卿的楷书的“明”字就是一个“囧”加一个“月”。如下图:
颜真卿楷书“明”字
在草书里面,“明”字简化了很多,简化成了完全无意味的一种符号,没有经过专门的草书训练是识别不出来的。
王羲之草书“明”字
“辩”字草书请教?
这幅字已多次展示了,如果是你自己写的就把中间两个字按规范草书重新写,这是两个谁也认不出的错误写法的字,如果是别人写的,这种只有四个字写错两个的作品就不成其为作品了,写的时候就该作废。
“辩”字草书请教?
这幅字已多次展示了,如果是你自己写的就把中间两个字按规范草书重新写,这是两个谁也认不出的错误写法的字,如果是别人写的,这种只有四个字写错两个的作品就不成其为作品了,写的时候就该作废。
全字草书怎么写好看?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全字草书的书写,须遵循法度。而遵循法度,就要以法帖上的字为标准!
上图为《鲜于枢》中的全字草书的写法,用笔老辣,线条流畅,肯定是出自书法大家之手笔。
上图中全字草书的写法,都是来自法帖中,风格各异,甚是美观大方,特别是怀素和孙过庭写的全字草书,更是胜人一筹。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提问的人单问一个草书的全字如何写才好看,想必是应该有一定的功底。只是对这个全字的把握上不不够精道,可能是在用笔,结构,力道某些方面有些迷茫。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贴,大量,海量的读贴。这对过去学书人来说是很难办到的,过去字贴很少,尤其是草书的贴更少,然后在仅有的贴子中寻找某一个或几个字,更无异于大海捞针。而现在网络技术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书法字典随时随意搜索任何字的任何书体方便快捷。
就对题主所说的全字为例如下,各位大家的全字尽收眼底,就我个人来讲比较喜欢孙过庭和怀素的全字,孙过庭的全字在草书中来说标准规律,不失典范;怀素的全字潇洒秀美,飘逸灵动。如果你功底深厚临怀素之全字,如为初学可临孙过庭之全字。两者皆为上乘之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看得懂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看得懂的草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