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兼字行书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兼字行书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欧体最好兼学什么?
学欧体,应首选《九成宫》,并一直坚持临摹下去。学书法,贪多了不好,因为贪多嚼不烂。卢中南和“二田”坚持学欧阳询的《九成宫》几十年,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的追求,后来不是也学出名堂了吗!现在,他们三位都是书界赫赫有名的欧楷大家,这就是他们坚持的结果。建议题主借鉴之。
欧体没学好就想兼学其他书体,这样的想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仔细想想看,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加上人生苦短,一生能把一两种书体学好学精并非易事,哪能顾及学太多书体呢。学书法,忌博而不精。
上图为田英章老师临摹的《九成宫》。
那么,什么时候才可以兼学其它书体呢?回答是:当把欧体学的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可以兼草书或行书,但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欧体上,其它兼学之。这就是学习书法的窍门。
上图为卢中南老师的欧体书法作品(局部)。
各人天资,基础,文化底蕴都不同,学习方法不可能整齐划一。但凡学习都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自然就能进步 。大家的话不能信,坚决不要信,不是话本身有错,而是对象错了。为了达到效果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善意的夸大,撒谎也是常事,孔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这个意思。盲目崇拜,对号入座是学习最大的误区。
学欧体就学欧体,考虑其它字体要等到欧字写的差不多了才好,这可能就要好多年时间,然后,可以再选一楷体,大家都可,欧、虞、褚、柳随你喜欢,过几年感觉写的差不多了,再回头找原来写的欧字认识上的不足,这时候你手上的功夫就不错喽!再向隶书进军,因为手上有功夫了,会简单好多,个人以为篆书两可只间,学不学都行(笔法简单,笔力到了只要认识字就好办)。再然后(*^ω^*)别着急,这就是个长功儿;行、草,以及古代诸大家涉猎越多越好,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来回的比较各书体,纠正原来理解的错误。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力可控的部分,剩下的交给天生的那一部分。
学习书法,有人讲要专注,不能朝三暮四,不断换帖;可是又有人讲,学习书法要博***众长,从各种不同风格的书法中吸收营养。
如何理解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呢?其实这正是书法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先专后博,先专注于一帖或一家,待打好基础后再遍临诸家,寻求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学习欧楷亦是如此。初习书法,宜先强其骨,而欧楷在楷书中以骨力强健著称,故学习书法者很大一部分人从欧楷入手。
欧楷较难,没有较长时间的临习,是难以入其门径的。
但是,当欧楷写到一定程度,便会遇到一大挑战,也即瓶颈,那就是越写越板,越写越死,似乎被束住了手脚,放不开。
这在欧楷的学习中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也是正常现象,有经验的书法大家给出的解决方法是:
在学习欧楷的同时,兼习行书,或者相对明快、灵动的褚遂良或赵孟頫楷书。
其实,这种兼习的现象在书法学习中较为常见,比如,在练习行草时,可适当兼习篆隶楷书,以增强行草的沉着稳动;相应地,在临习楷书时,兼习行草则可增强楷书的灵动活泼。
学楷书就是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说在楷书基础不过关的前提下,尽量不去兼学其他什么行书、草书。否则两头不靠岸,白白浪费时间。等楷书基础打牢后,可以练赵孟頫和圣教序的字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兼字行书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兼字行书书法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