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临摹哪种字体好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临摹哪种字体好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赵体和行书,最好练的是什么字体?
学了赵孟頫楷书,行书也宜学老赵,这样有承接性,更加系统。
赵孟頫,是个矛盾体。
关于其人,大多数人认为他没有骨气,作为宋朝皇室后代,却作了元朝***,当了贰臣。但也有人认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岂是一个人所能阻挡的?更何况,赵氏书法笼罩整个元代,不是表明,元人的铁蹄虽征服了中原,但赵孟頫却以中华文化征服了元人。
关于其书,有人认为他是“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家”,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字过于“甜熟”,一个字:俗。明证便是,清代的康熙与乾隆,一个喜欢董其昌,一个喜欢赵孟頫,写来写去,直接导致了馆阁体的产生。
可是,馆阁体确实与董、赵无关,写得俗、写得甜,不是老赵的错,是学的人走错了路。
但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即学赵孟頫不宜太久,由他入门行书后,应该很快向他所取法的对象王羲之学习,否则会有甜俗的可能。
回到题目,你现在已有赵体楷书基础,学习行书的正确“路线图”是,由赵孟頫行书入手,掌握基本特点后,应立即转向怀仁集《圣教序》,而后再学习王羲之尺牍和手札。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楷书学习赵体是可以的,赵体指的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赵孟頫本身就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和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齐名。
赵孟頫的楷书非常出众,他的大楷学习钟繇和智永的楷书,同时加入魏晋行书的笔法,去掉了欧体、颜体和柳体等唐代楷书顿挫用笔,书写非常流畅,和唐代的楷书有很大的不同,赵孟頫中年以后,又在他的楷书里加入了李北海的笔法,使他的笔力更加雄健,风格更是卓然超群,自成一家。
赵孟頫楷书
其大楷的代表作品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等。
在书法的创作上,赵孟頫是一个五体兼擅的大家,虽然他的楷书卓然出众,但是最能体现他的书法成就的还是他的行草书。
他的行草书初学高宗、释智永,后来又学习晋唐书法大家,对于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学习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宋濂说他学习书法非常用功,把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临摹了好几百遍,其书法在当时就已经“盛名充塞海内”。
赵孟頫行书《兰亭十三跋》局部
赵孟頫的在学习古人的行书基础上,也有自己对于行书的理解,他的行书可以说以“中和”二字贯穿始终,无论他学习谁的书法,到了他的笔下总能变的温润秀雅,把牙和俗的度掌握的恰到好处,文质彬彬,不激不励,温婉而平和。很多人不建议学习赵孟頫,说容易写俗,其实就是没有掌握好这个度。
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兮辞》、《前后赤壁赋》等等。
赵孟頫行书《赤壁赋》
综上所述,根据题主的情况,题主楷书学习的赵体,建议行书还继续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这是最好的选择,等行书入门以后,可再去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
赵楷大致有两种面貌,一种带有“魏碑”风格的,如《三门记》;一种带强烈行书意味的,如《胆巴碑》。
《三门记》这种风格比较接近唐楷,渗有李邕风格;《胆巴》则个人面目突出,形成世人称道的“赵楷”印象。
赵孟頫行书也分别有三种风貌,三十岁以前,骨秾肉丰,唐、五代风韵较浓;中年渐入晋法,浓纤飘逸;晚岁融晋唐法为一炉,瘦硬恣肆,达到人书俱老境界。
赵孟頫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且成体系,贯穿了一条完整的书法学习轨迹。因此后来者通过学习赵书,循序进入晋法堂室,是一条捷径。
打好了赵楷的基础,稍加放纵,便能无碍地入行书法,稍后参与大王《圣教》、《兰亭》及各尺牍,则更能体会行书意趣。
赵孟頫行书是他的主要成就,其变化多端,风格各异是别的书家无法比拟的,历代学赵书者,不论学其惟妙惟肖,还是通其笔法变化者,皆有不少名世者。所以学习行书,先以赵体入手是光明正途。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赵孟頫的书法,是一个较为丰富多彩的书法系统。以中小楷居多,尤其是楷书、行书独具特色,并且风格迥异。
赵孟頫的行书帖很多,如《长春道院记》、《崇福寺》等,都非常好。如图:
楷书学习的是赵孟頫?
赵孟頫楷书也有人称之为“行楷”的,也就是说赵孟頫的楷书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有行书的笔意又有楷书的法度,但整体更接近于楷书。
赵孟頫是继欧、颜、柳之后的第四楷法宗师,赵孟頫让楷书有了行书的韵味,比以前的楷书有了灵动流畅和自然,赵孟頫继承和发扬晋唐传统并集其大成,赵之后再无超过赵者。
初学者一般放弃赵体而习唐楷,就是因为赵体的行书笔意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有了唐楷的功底再尝试习写赵体楷书就容易多了,笔者一直认为赵体楷书恰恰是向行书过度的一种书法。
赵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碑》、《仇锷墓碑铭》和《福神观记》等都是后人临摹学习的范本,如果能够把赵体书法学到一点程度再临习《圣教序》、《兰亭序》等,行书自然而成。
学习柳公权的帖后,行书学什么体好上手?
学习柳公权的字帖以后,还是从行楷先学起,如果你楷书练到一定的程度,要转为行书也不难了,就象骑车一样,你会骑了,不管你怎么弯都可以的,可以先选容易入手的行书先练一段时间,等练熟悉了,再转变的也好,也可以取各家之长,看看别人的丝线条是怎么连笔,用时间来锻炼自己,至于选什么行书不重要,欲心所欲就行,跟你穿衣服一样,喜欢穿什么颜色,自己定夺,做什事还是靠自己,路是自己闯出来的。
我是学柳公权的楷书,说一下我自己的经验吧!
因为柳楷需要强劲的笔力,而且柳楷也是那种棱角与筋骨强的书体。因此,我选择的行书是王羲之,我是从《圣教序》开始学起。
可是《圣教序》很难入手,我又转学赵孟頫的《胆巴碑》,学习赵孟頫的《胆巴碑》一段时间后,我又重新学习《圣教序》,感觉上比开始就学《圣教序》强得太多了,我现在一直在临《圣教序》。
个人感觉很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一名书法初学者,准备学习柳体,请朋友们推荐几本柳体的好字帖
推荐内容
我是一名书法初学者,准备学习柳体,请朋友们推荐几本柳体的好字帖
最佳答案
柳体字帖无外乎《神策军碑》和《玄秘塔》,二者相近,玄秘塔清晰完好,但字形瘦硬,练习中容易造成过于骨感、剑拔弩张;神策军字形比玄秘塔略丰腴大气,本人认为更适合初学,但可惜残损较多,实在是不可兼得。当今练柳体的不多,写得好的更少,网上有一段北京书协张书范的视频示范,可以参考。辅导材料也没啥特别好推荐的,市面上的大致类似。写柳体很难,柳体字已经是晚唐楷书的收官之作,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收官之作(柳公权之后,不再有划时代的楷书大家),已经发展到极致,高度形式化,甚至是僵化了,所以柳体的点划结构章法难有丝毫改变,稍改就不是柳体,这增加了初学者的难度。如果对柳体非常喜爱,也不是不可学,但要用最大的毅力“打进去”,还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学书过程中可能会有“越学越差”的阶段,不要气馁,这是自己眼力提高的表现,正所谓“眼高手低”与“手高眼低”交互进行的过程。想要练好字,建议使用类似书法三宝这样的练字[_a***_],进步会很快。记住柳公权的一句话——“心正则笔正”,我想这就是练柳体时时应找到的感觉。
2016-01-16
17
更多回答(6)
相关搜索
柳公权字贴正楷书法字帖柳公权楷书字帖大全 入门毛笔字临摹字帖颜真卿行书字帖大全王羲之行书字帖健康过大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临摹哪种字体好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临摹哪种字体好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