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ps孙过庭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ps孙过庭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孙过庭的书法?对后世书法有什么影响?
孙过庭(646~691),字虔礼,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书法作品以行、草名世,特别是草书。他的草书全面继承和发扬“二王”的书风,而自己的书法特点不能得以表现。在笔法上,起笔、收笔、使转等纯为“二王”一系,且方圆并用,处理精妙、准确,用米南宫的话讲,“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著名的是《书谱》一作,堪为绝无仅有,书法圆熟浓润,为书文并茂的典范。
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草书上,特别是《书谱》,比较适宜初学草书入门之用。一般说,初学草书,“当取今草之规矩者,逐字写过,令使转虚实,一一尽理,至兴之时,笔势自生。”这是学草书的一般规律。而《书谱》笔法、体势已达到十分圆熟的境界,通篇气势流畅。“得草书之正,虽变化不及右军,而格律严谨,无鼓努惊奔之态。”(王澍《竹云题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学草书先写智永《千字文》、过庭《书谱》千百过、尽得其使转顿挫之法、形质具然,然后性情、笔力足矣,然后求变化。”
孙过庭是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擅长楷、行、草体。他著的《书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草书要想写快必须删繁就简,让笔画有连通一气呵成。将方折变圆转,因此出现弯曲流美的曲线。他的章草是隶书快写的草体。字字独立,有燕尾捺存在。比隶书要笔画简略快速。
孙过庭草书《佛遗教经》,内容是佛陀释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是佛将入涅槃前对众***语重心长的教诲。
清代华黻题跋赞:"此帖笔意圆浑,纯从章草夺胎,较之《书谱》,有放敛之别。盖《书谱》乃是属稿,非经意作,虽同出一手而实不相逮也。″
(孙过庭草书佛遗教经)
(上图为孙过庭所书草书佛遗教经,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对孙过庭的评价,首先是对他作品的评价,他的很多作品在古代书法史学中都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尤其是他总结的很多论点,至今都有很大的意义,其书法方面做出的贡献可谓是很多人都无法比拟的。孙过庭在书法方面他擅长楷、行、草等,其中著名的有《书谱》、《千字文》、《景福殿赋》三本,但是他的墨迹《书谱》一直流传直今,故而在书法方面,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
对于孙过庭本人而言,尤其是他的品行方面,后人评价历来都非常高,他淡泊名利,为官清廉,学习书法刻苦认真,据历史记载,孙过庭出生贫困家庭,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练习,终于成为了一代书法家,并且因此而谋得了朝廷中的职位,可是因为他为人太过于清廉高洁而得罪了人,受到了一些人的排挤而辞官回家,因此他的为官之路很快就结束了。
人品既书品,孙过庭当之无愧。
怎么形容孙过庭的重要位置呢?也许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习草书的初学者或书法家,不可不习《书谱》,不可不学虔礼。
其一,虔礼先生书法笔笔规范,法度严谨。而初学草书,必须过第一关,即草法。很多人学草书不知道草法之严格,喜欢“自创”草体,这是很难步入草书堂奥的。《书谱》作为“天下第一小草”,是今人学习草法的必修范本。
其二,虔礼先生草书用笔方圆结合,提按转换多变。结字奇活正,正导奇,大开大合,错落有序,精读孙书,方能知用笔之活,结字之秒。
其三,在学书的高级阶段,需领悟书法的精髓是什么,而《书谱》对此做了精妙准确的回答,即书法的“表情”:“达其情性,行其哀乐”,书风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外化,这对书法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当然,孙过庭及其《书谱》在书法史以及学习价值上的意义远不只这几点,篇幅所限,就此止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ps孙过庭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ps孙过庭草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