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设计创意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设计创意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成年人想练一手比较好看的连笔字,需要从楷书练起吗?要准备什么?
根据老师的提问,我简而言之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有不妥,还望见谅,不过,还是希望能帮到老师。
1.首先,老师应当弄清楚想要写好连笔字的目的和意义,是自己平时工作需要还是确实有所爱好,两者的不同决定选择的不同。
2.其次,老师需要对自己的控笔能力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如果有比较好的控笔基础,也可以考虑行书直接上手,更不会有其他的束缚。
3.另外,不管是硬笔还是软笔,表达汉字的理论和审美都是相同的,只不过表现时的方法有所不同罢了,想要写好硬笔字,必备的理论知识是要有的。比如,对比,呼应,布局等等。
4.还有,如果老师想写好连笔,应当充分掌握一些常用连写方法,也就是规范的草写,不然想写出流畅不容易。
5.古人写字习惯和我们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临帖有所创新和改进,学会变通可以多看看别人写字,拓宽自己对书写的认识。
谢谢朋友的邀请。好看的连笔字,应该就是行书了。我主要谈谈硬笔行书。练习硬笔行书,最好也从临摹开始,究竟需不需要先学楷书,主要看个人硬笔规范字的书写基础。规范字写得不错的,可以直接从行书开始;规范字基础很差,最好是从楷书学起。
有的朋友会说,“规范字基础比较好”的标准条件比较模糊,也不太容易把握。我个人理解,规范字基础比较好,就是硬笔书写的笔画结构比较美观和谐、工整漂亮,这就好比是玉器制品的粗胚,底料比较好,尤其是没有太多的江湖写法与固癖动作。能达到这个标准,字就有救,就可以避开楷书直入行书。
练习硬笔行书的初始阶段,需要先进行点画线条以及结构结字的练习,通常可以放在临摹习练之中。笔墨纸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需要准备一本字帖。在动手临摹之前,我建议先把字帖看几遍,会有助于从整体上进行理解把握,尤其是对笔画线条、结字技巧、风格特点等技法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性把握。这样可以加深对字帖的了解,临摹起来效果可能也会更好。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有的朋友常也问我一个问题,硬笔学行书,要不要先学楷书?我们还是分类讨论一下吧!
但从现实来看,广义的行书硬笔字贴又分为行楷、行书、行草,通俗的讲,也就是连笔的程度越来越了草!
那么,若有楷书基础,上手会更快,有楷书基础的优势非常大,毕竟,行楷,笔断意连的较多,结构变异的很少,对牵丝感要求不是很高;
行书牵丝适中,结体的变异适中,但对牵丝感,流畅感要求较高;那么,有楷书基础会好一点,好在结体上,掌握得更到位;
但是,往往楷书学到一定层面,再突然学行书,往往因楷书影响而放不开,行书的牵丝感、节奏感差,结体上拘谨很多,结合实际,这样的爱好者有很多!
所以,若能理解到位行书特点,有楷书基础还是有好处的;
若理解不到位行书特点,有楷书基础,反而因为习惯了一笔一画,对行书的流畅感,牵丝度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上,有楷书基础还是有好处的,但也真没你想的优势有那么大;若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学行书,上手也快。以写一手好字的目标,直接练行书:完!全!可!行!
倘若有再高书法追求,那么,最好有楷书基础,或者软笔书法基础!
至于书法家,不但楷书写的规范到位,行书也能行云流水;
练习书法,从专业的角度讲,是必须从楷书练起的,尤其是毛笔书法。如果要学习毛笔行草书,还得有一定篆书基础,因为行草对中锋行笔有较好要求。
从题目来看,题主似乎只是想练一手好看的硬笔行草,那么,我介绍你一个方法,大约一两个月你就能写一手好字了。
买一本单字练习的行草书字帖,一般都是按偏旁部首和结构特点分类的,一天按类别练习十来个字,注意总结其中的规律。
这本书主要是用来练习单字的。
买一本散文或诗词类行草书字帖,蒙上薄而透明的纸,不用动脑,拿起笔狂描。描完一遍可从头再描。
这本书主要是用来找行草书的感觉的。
用学过的字组成一些词来书写,先从两三个字开始集,再将两三个词组成一个更长的词或短语,如此这般不断增加长度。
这既可调节枯燥的临帖时光,又能提高运用技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毛笔因其柔软更容易感受笔法的变化,这是硬笔所不及的。
不是啥专门练书法的,恰好是直接练的行书,谈谈自己的体会,跟您分享一下,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初练字是在高一,没办法,字太烂,被老师天天罚写小楷。后来下恒心练。当时真的是用心练的。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练字,包括饭前饭后那点间隙时间。大约练了2个多月吧,成功通过老师的认可,好歹是能看过眼了。
我说一下上来就练行书的一些弊端吧,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了。主要就是写字的时候容易忽视细节,导致总也不写字的我,现在容易提笔忘字。
另外,成年人练字,比从小练要困难一些。因为书法毕竟是属于神经习惯系统的形成,这种反射需要比儿童更长的时间。但是成年人练字也有优势,就是对于字的间架结构的理解要比儿童快。
希望我的经验对你有帮助。
大篇幅楷书创造,字与字之间如何处理的横竖笔直,行气通透?
你所指的大篇幅楷创作,是字大纸大?还是纸大字小?
最大的篇幅作品,全部都是小楷作品。无论从字的数量,还是用纸的长度,都没有哪一种格式的作品比小楷作品的篇幅大。像《道德经》《金刚经》这样动不动五千多字的作品,在小楷作品中,只能算小篇幅。我抄写的《庄子》《陶渊明集》《四书五经》《小窗幽记》,随便一卷几万字。长度最短的《论语》都超过二十公尺。
大篇幅的楷书作品,你完全不必在布局的问题上下功夫。你有能力写二十米长的小楷作品,布局肯定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如果你所说的大幅楷书作品用的是大字,最好的布局,应***用横成行,竖成列的布局方法。楷书的布局,特别是大字,不能零乱。在楷书中去讲行气通透,谁这么评论楷书,他肯定是在说客套话,不是真心话。
至于如何把字写的笔直,非常容易。写在格子里就能解决。空白纸上,教你一招。把纸铺在印有格子的毛毡上,在透过来的印痕中写,问题就解决了。凭手在白纸上写,不借助任何工具***,要写直,起码得有二十年以上的功夫。篇幅越大,书写的难度越大。所以,还是先写一些小幅作品。能力强了以后再去创作大幅作品,才能创作出合格的大幅作品。
严格意义上说,字与字之间的点画同样点画是不能处理成同样的横竖笔直,也很不容易做到,做到也也就机械的不生动了,点画线条的形、质、神也很难说会存在。故高明的书法家在处理横竖笔直问题上多***取同中有异,和而不同,犯而不违的作法,相邻两个字的横画笔画仍然是同中有异,不能处理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那样。
我们以柳公权楷书中这几个字的横竖笔画的状态情况试做分析。字与字之间和一字之内的点画处理道理是一样的,这里为了节省篇幅以单字为列。
先看“街”字的竖画吧,三个竖画有一样的吗?没有。
看三个竖的起笔一样吗?三画三形异,有方头的,有起笔较圆的,起笔角度也不一样。三竖从整体看并不一样,但仔细分析一下不能发现三竖之中每一点画的中段部分又有和其它竖画互相垂直的部分。
以中竖最竖直直中正,左右二书还有相向势。我们在看柳公权的“柳”字的木部的竖画仍然不是竖直的,若说有,也是视觉上的感觉直。实际上书画中有几个弯,虽然非常微妙,但又是不难发现的。右竖显得比较竖直,
“则”字同样如此,四个竖的笔画处理方式仍然有丰富变化,有相有备,有和有违有方有圆,有区有直,可以想见柳公权对书法技法驾驭之高超。特别是有法复不见法,将法融入自然而然之中的高妙。
在看横画的处理,同样如如“街”、“权”字中的横画,一点一画皆意別。
我仔细分析一下“辅”字的横向笔画包括竖向笔画都能够从中发现许多技法技巧,特别是同样笔画不同变化的技巧。一般情况下,主笔较复杂一些,副笔相对简洁一下,也有***取相反的处理方式。我们看一下辅中横与横画之间的俯仰相背关系处理,以及起笔收笔方圆的对比变化处理,有多么丰富。
无字与字之间亦或一行与一行之间,或一篇的作品的大章法在原理上大同小异。一字之法可以通一切书法之法。
至于行气通透问题,字要处理的疏密得宜,点画有断有连,有粗有细即可,无论一个字笔画多寡都能够处理的通透,气脉畅达贯通,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密可跑马,疏不透风,全在一字或一篇作品之内气疏密得宜也。我们可以通过“辅”字中的短横的处理来分析理解一下这个问题,看左部“田”形部分内部横画的粘连情况,看看柳公权是如何在结构的使得字形的气脉贯通的。田部中短横左粘连右离竖部分。使得右部空间没有完全被中横封死,使得上下两快空白连贯起来气脉也流通起来,如果横画直接和右竖部分粘连一起,两个空间就被完全封死了,形成两个没有关系的两个空白,势必会使得字形僵化。田字的左部的气脉有如何呢,柳公权***取了第一竖画的起笔和横折竖的起笔断开的处理又使得左部两个空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并且中部短横的起笔和左竖的粘连也不是的,直接插入左竖画,这个字只要字的右半部分的最后一画的起笔才***取了横画起笔完全插入左竖画中的处理,可见柳公权的对气脉畅达的处理手段是如何高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设计创意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设计创意教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