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风字体手写毛笔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风字体手写毛笔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书法家写楷书的速度也像当今有些人写得那么慢吗?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水平。古人写毛笔字如同今人写钢笔字,实用为上,通常情况艺术性是第二位的,楷书也不例外,不可能像今天有的人描头画尾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书法之所以叫书不叫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书写性,没有一定的笔速就是画字做字了,做作乎不可为书。
古代书法家写字没见过,也不知道写的快慢。我只是从我自已学习写字体会。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字,无论写楷书还是草书,都是熟能生巧,慢慢的练习会写出自已独有的特征,没有必要必须按书本宣科的。
话有点啰嗦,说白了就一句话,熟能生巧,巧能生辉。
我也一直有这个疑问。要是像现在的书家这样写毛笔字,那读书写文章的时候是有多累!
现在有很多写书法视频,不是教人写字,而只是教人画字。关于起笔收入都要回锋描画,以使笔画完美,不露笔锋,其实皆因写字的技艺不到家,只能依赖描画来弥补不足。
我们会发现当今许多的书法作品,字的笔画和形状都非常到位,堪称近乎完美,只是欠缺神***和气韵。有些书家每件作品都一个样,还自诩已自成一体,实则已堕入邪门歪道,并难以自拔了。
今人楷书入门,无非欧、颜、柳、赵,其中以欧体最多。而这些名家留下来的作品,如《九成宫醴泉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胆巴碑》等等,都是碑刻的拓本。也就是说,大家都在以毛笔模仿石刻出来的字。即便碑上的字是先由书家书写,再由雕刻工雕琢而成,字依然是雕刻上去的,其中的自然书写感觉必定会有所差异。比方说,经过雕刻加工的字,多少会有些铁凿斧劈的锐利之感,这种感觉,要是要用毛笔表现,就得描,就得画。
所以我们在学习碑帖的时候,一定要具备辩证思维:毛笔是毛笔、斧凿是斧凿,用毛笔练字,没必要描成石刻的模样。
同时也要记住,你是在写字,而不是在描字。如果你发现,今天写的作品跟前几天的是一个样的,那就得小心自己把字给“画死”了。
不说太久远的,就拿清代流行的馆阁体书法来说。清代文人写信、考试用的还是毛笔,如果像现在的书家那么写楷书,考试的时候哪里还有精力和心思去思考文章内容?
肯定会,现在的人用笔不好,不笔势。写字大都写个形态。就如同古籍上说,偏旁布置,穷工极巧。古人用笔用腕,写字一左一右就可以了。现在的人写字,到了收笔,都是慢慢来的,什么抬笔,先上后下,画个圆尾都有,如何能快。
如果你想科考就得写的又快又好,通常科考的人写字是经过系统训练的。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书协的人百分之九十都不如人家那会十五六的孩子写的好 ,因为这个年龄段就已经是准备考秀才了。你字不快交不了卷,你字写不好扣分。这不是练几本帖子就完事的。
这就好比人家是拿刀上战场***的,咱们是拿刀上赛场跳舞的。这都不算你得有自知之明。自己练了几本帖子就说自己写的是书法。尤其是啥教授们读个教材拽啥
古代书法家谁的楷书可以作为教学范本?为什么?
谢谢邀请!
要说古代楷书大家,那可是太多了,钟繇、二王、唐代四大家等等。
要作为楷书教学范本的话,初学者推荐钟繇(楷书鼻祖)、二王(书圣)、下来选择唐代四大家(优先推荐颜真卿、褚遂良的)。
有一定书法基础,要想在楷书方面有所成就,则推荐南北魏时期的魏碑,厚重老辣古拙,以方笔居多,是书法教学的很好范本!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祈祷][祈祷][祈祷]
古代书法家楷书可以做范本的很多。欧颜柳赵四大家,是最广泛学习书法的人选择的。他们四大家,各具风格,欧体字劲利秀美,颜体字朴实庄重,柳体字钢健华丽,赵体字秀丽妍美。
欧阳询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书法在唐代书名远播海外。朝鲜使者来长安时,对唐太宗说,很想见见欧阳询。从他的书法上看,一定是一位气宇轩昂的伟丈夫。当他们见到欧阳询时,却对欧阳询矗肩缩脖的形象感到意外。
早期与晚期风格大变。早期的书法,以《多宝塔》为代表,经历了安史之乱,颜真卿对当时华丽娟秀的书风大为不满。风格急转。颜真卿忠肝厉胆,在抗击安禄山的|战斗中,其从兄颜杲卿一家四十多口人被杀。而颜真卿在后来的李希烈叛乱中,遭奸相卢杞的陷害,前去劝降李希烈。颜真卿明知此去必死无疑,依然前往。面对李希烈各种威逼利诱,颜真卿不为所动,最终被***。
柳公权,心正笔正的典范。他的书法,与颜真卿合称“颜筋柳骨”。他的楷书,藏露顿挫,方折圆转。把笔法运用到了极致。
赵孟頫为宋室皇亲。他的书法承袭王羲之一脉。他不满宋代尚意的书风。坚持以晋唐时期秀妍的书风。因其特殊的身份入仕元朝,被明末书法家傅山视为二臣。现在的一些学者对他也颇有微词。他的书法妍美,用笔细腻。被誉为“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在楷书四大家中,三人为唐人,而他以元代的身份,占据其中一席,这是大家对他书法的肯定。
学习书法,临摹经典碑帖是基本途径及重要前提。教育部曾也根据历代书法教育的经验,推荐过一些临摹范本。其中,赵孟頫的作品就有四件分别为楷书《妙严寺记》、《三门记》、小楷《道德经》、行书《洛神赋卷》。
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他善于汲取他人所长,精于研究各种书体,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他的书学理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也对后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赵孟頫的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赵体楷书深得传统,删繁就简。他的“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起笔、运笔、收笔不矫揉造作,十分明确。
他的字外表看起来柔润,实则筋骨内含,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点画圆润,字体自由、灵动,楷书中略有行书笔法。
赵孟頫传世的楷书中,有不少上乘之作,他的小楷《道德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最适合当范帖。
而且《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临习的过程也是与古人对话,修身养性,领悟大智慧的过程。正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风字体手写毛笔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风字体手写毛笔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