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金文与篆书的区别?
1、时期不同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
篆文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
篆文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金文属于大篆的一种,广义上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
金文更象形,更简练。
大篆的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峄山碑》的主要风格特点是什么?
《峄山碑》的主要风格特点: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是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作。
唐张怀懽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峄山碑》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刻,为丞相李斯所书。该碑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
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现在所见为翻刻本。《宋史》记载:《峄山碑》为徐铉勾摹,郑文宝翻刻于(宋)淳化四年(九九三年),碑高二百一十八厘米,宽八十四厘米,两面刻文,共十五行,满行十五字。该碑今藏于西安碑林。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评价说:“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秦朝统一文字为秦篆,李斯善篆书,为天下定规范,后世习篆均以李斯为楷模。
峄山碑内容为四言韵文,结字横平竖直,布白匀称,笔画劲挺,法度森严,有宏大气象。字结构中宫收紧重心上移,开阔正大,笔画没有起伏,清晰从容,神态肃穆,其文字内容和秦王朝泱泱大国气象和谐统一。
《峄山碑》篆法规范,结体严谨,笔法精到,是学习篆书的最佳范本,后人习篆无不从此入手得其法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好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