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用硬笔行书字体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用硬笔行书字体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硬笔怎样写行书又快又好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行书的特点。流畅,严谨,合理,力度。都是行书的必备条件。无论是选择软笔或者硬笔,都应该把行书的味道提现出来。
学习写字,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教程。字帖固然重要,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好比做饭,只给你一张图片,你很难做出来,更别提味道如何了。所以,学习要找方式方法,有***就要好好的利用起来。有老师就要去学习,有了教程,岂不是学的更快更好吗?
硬笔行书,首先不是简单的楷书快写,而是按照行书的书写规则和方法,来进行书写。钢笔丶中性笔丶铅笔都属硬笔。以多年习练的体验来看,关键是对纸和笔的控制。首先,自己要认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字,有个目标。然后把它当字帖进行习练。行书笔画,像五笔输入法一样,会有字根。一个笔画,在行书这个书体当中,都会这样写。谁都会这样写。其次,每天都要拿笔半小时,进行练习。字不求多,一个足矣。反复观察,长短高低,切入角度,轻重粗细,在不断习练中体会乐趣和进步。第三,不拿笔时,也要养成看帖的习惯。看,也是一种练习。练你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另外,凡事必有过程,不必太着急,写字是个慢功,不能用急劲,下猛功,不然会前功尽弃。切记。
硬笔书法要想又快又好,不难,那就需要您认真地把其中的技法和法度,做到心中有法,手中有度!那样就可以做到又快又好!
首先说技法,在熟练掌握了笔划练习后,对于每个笔划的方向,长短,位置,能准确地定位。在按照笔划顺序进行书写就可以吗!
再说说法度的问题,个人还是提倡多临古帖!取法乎上吧!这里的法度古帖那里都有,古人已经弄的很清楚了,我们拿来为我所用即可!时间常久以后就形成了自己的书风!古帖的话个人见意写写怀仁集王圣教序,很好的范本!
最后祝大家学成有成!书写快乐!
你的想要硬笔行书写的越快越好,又要好看,可以说已经是书法的范畴了。
关键是字的结构!练习字帖,对着字帖学习,某一个是怎么连写的,至少得掌握字得结构和笔顺,这样你写起来才能够手到擒来。筑好写字得基本功。楷书的底子要好,楷书的底子好了,就像一个人从出生的蹒跚学步,再到走路,再到跑步,才能够走的稳当。
这一点就是你要熟悉字,坚持对着字帖练习!注意字的重心,重心稳了,跑起来不偏!
关键是章法!好看是看起来觉得好,一定要重视字体的章法,也就是行文的技巧。章法也就是行文的结构。这里说几个掌握章法的办法。1.学会控制一行字的上下轮廓线的基本对齐,那轮廓齐了之后,整行字就会变直。字大小差异比较大的,保证我每一个字的重心都落在同一水平线上。
2.学会控制字的距离,对齐行和列,整体上看着协调就好看了!
总的来说,行书一定要注重章法和字的结构,做到有行气和有气质,字自然就又快又好看了!
行书不流畅主要是笔顺关系不熟练,很多书法上正统的笔顺关系与我们从小学习的笔顺不同,这种区别在写楷书的时候影响还不算太大,但行书讲求的是牵丝引带,如果笔顺不对就很难写出字帖上的神韵,所以正确的方法是仔细读帖,观察笔顺关系,反复在心中或以手指虚划。同时认清字中的笔划与牵丝,从而确立强弱关系的变化。在间架结构方面,行书相对要灵活一些,在秉持原则的基础上允许有一定范围的变通。在将以上几点都熟记于胸,熟划于指之后,再提笔于纸面上临写就会比较流畅了。最后推荐楼主去看看田蕴章老师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
硬笔行书,哪位老师的行书更适合日常书写?
就目前硬笔书法的现状看,还没有哪位老师教授日常实用的书写方法。况且日常实用的硬笔书写法至今还是空白,无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尚未形成系统的教材,何来传授的老师?
现在的硬笔知名书家还都忙着参赛,无从顾及硬笔日常书写的研究和普及。目前硬笔书法还沿袭着毛笔书法竖写的模式,纵行实用写法少入展。导致纵行写法受众最多,即快写又实用,急需提升写法和普及,但教授这方面的师资却少而又少,几乎无人问津。我曾在五年前,结合自身练习和探索,呼吁过加强硬笔实用书法研究的文章,但反应平淡,沒人搭理。硬笔实用书法适宜简约笔划快学,且学起来并不难,只要你不是奔着硬笔书法家头衔去的,肯用心,真心想练,便能很快上手,写出漂亮实用的汉字。
我的自学体验是:以毛笔书法的法度为准绳,以硬笔行楷书为基础,以行书牵丝映带为标准,在娴熟上下块夫。只有达到了单字的精熟,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快写成形。精熟需要加大书写的质和量。硬笔书写因笔的质地优势,为发挥手指及硬物等做为快写***工具提供了便利条件,基本解决了实用快写量和质的问题。我在自学时,多用手指或就地取材的,在空间,地面,沙地,玻璃板等任何环境,训练单字或组字的快写,然后在手指和硬笔之间转换或交替快写,使之生成熟练的肌肉记忆。由此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巧则成艺,进步十分明显。此法简单易学,建议你不妨一试。以下是我用圆珠笔芯写的快写稿,供你参考。
如果要求不是很高,我自荐一下,可以看看抱庸诗书的硬笔字,草根味十足,但也有些自己的小风格,并不是很难学。
不论学谁的,长远的看,都是殊途同归,都要从临摹走起。临摹重在点画结构以及结体,初学阶段就是抓形貌,先不要考虑笔法行气章法的问题。形貌抓住了,字的肢体骨骼拉开了,再去琢磨用笔之法、章法之妙。很多学硬笔书法的朋友,才学了一段时间,感到效果不理想,就怀疑自己的方法有问题。方法不会有问题,主要是临摹习练得太少了。
硬笔不像毛笔书写那么复杂,最关键的就两点――点画形态与结体。所有前期的习练都要始终围绕着这两个关键点。点画形态是技术活,需要多看多练,结体是艺术活,把有形态的点画拼组结构而成字,这就需要把点画按照结构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变通处理,光靠重复的写就不行了,得用脑袋琢磨。这就要求,即便是初学者,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从何处来,靠帖读多家。
硬笔书法,一半靠悟性,一半靠苦练。古代抄书的文吏写一辈子的字,也没几个成为书法家。而光琢磨问题,不勤于动手实践,只可能成为书法理论家、评论家,而不可能成为书法家。如题主所言,只想把字写好看写规范,随便选一本字帖,照着猛练就可以了。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书祺。
硬笔行书不像毛笔一样,风格多变,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硬笔书法字帖,其实相差不是太大。要想学硬笔行书的话,建议学习有传统书***底的老师的字,你去看看,跟谁比较对眼就选谁的。
庞中华和司马彦的字不建议学,这两位虽然是当初八十年代硬笔书法大潮中大红大紫的人物,但是随着民众的审美水平的提升,两位硬笔书法的先驱者就暴露出了他们技法单一,格调不高,缺乏传统书***底的弱点了。后来随着一些新的硬笔书家的出来,如吴玉生、顾仲安以及后来的田英章等人,这俩人的字帖也就渐渐失去了市场。
虽然题主的意思是不想成为硬笔书法家,只想把字写好看点,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应该很多。但是不管你的目的是不是成为书法家,其实练字都需要找本字帖临摹,这个过程不能少。如果说把字练到美观好看,算是硬笔书法的初级水平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管目的如何,大家下的功夫都差不多。既然下的功夫差不多,那就找一个有传统书***底的老师的字练,练出来的字会更高雅一些。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硬笔书家:
沈鸿根(别号:江鸟)硬笔书法的老前辈了,软硬兼修,我上学时就学过他的字。现代新秀辈出,知道“江鸟”的人已经不多了,老一辈书家的魅力在于他们的字更有韵味,蕴含了更多的东西。目前市面上他的字帖应该很少了,他的字帖大多数是行草书。
钱沛云,1946年生,也是老一辈书法教育家,他的老师是任政老师(任政是沈伊默的***),因此起点较高。一辈子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很少去宣传自己,书法界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网上有他的教学视频。他的硬笔行书好看、耐看也好学,但因为没有刻意宣传,一直没有热卖过。
卢[_a***_],1950年生于武汉,中国著名书法家。是我非常尊敬和喜欢的当代书法家、楷书大家。软硬笔实力深厚,连以欧楷出名的田蕴章老师都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在南开大学教硬笔书法的时候,不用自己的,而用卢中南的硬笔楷书字帖。
田英章,1950年生,也是软硬兼修的书家,楷书功底非常深厚,以欧楷出名。他的硬笔行书流畅自然,写出来也非常的漂亮、耐看,各种字帖也是市面上最多的了,网上还有各种***教程,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顾仲安,1956年生,从小练毛笔书法,因此他的钢笔书法中蕴含了传统书法的神***,有书卷气、耐看,既有法度又不拘谨。他的硬笔行书风格独特,个人来说也非常喜欢他的字。
李放鸣,1957年生,令人尊敬的老书法家,讲究用笔,一招一式强调师承古法,硬笔也是追古、绝美。楷、行都极力推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用硬笔行书字体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用硬笔行书字体练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