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帖正楷字体教程毛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篆字帖正楷字体教程毛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大家对楷书的笔法和篆书的笔法怎么看?对铺毫和绞转怎么看?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楷书和篆书的笔法
说到笔法,首先你要明确一个概念,何为笔法?笔法粗略的讲就是古人的用笔方法,可分为执笔,起笔、行笔和收笔,篆书的书写孙过庭书谱里有介绍“篆贵婉而畅”,就是篆书贵在婉转流畅,他的笔法相对于楷书就少一些,线条也少一些。一般注意藏锋起笔,收尾可以收,也可以不收,不收的话,古人谓之皴锋。楷书的话属于时代的产物,唐人尚法,所以在唐朝由于政治经济,自己书写的要求,在汉魏基础上做了改进,制定了一些规则。它的起笔有尖(阴符经),有圆(颜麻姑仙坛),有方。在行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粗细的变化,收笔也会有顿笔,皴锋,回锋收笔。
关于铺毫和绞锋的看法:
铺毫和绞锋是笔峰在行进中的两个状态,铺毫一般用到笔毫的三分之一处,如万毫齐发,一般在写榜书和魏碑时用的比较多。
绞锋是一般在画大圈的时候,顺时针到七点方向,往十二点方向走的时候,会出现,古人结字时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提笔换锋,重新走下一个动作,这种写法在书谱里面体现较多,详见书谱。并不是说我画大圈,写到七点方向,非要把它绞锋写过去,一旦这样,必是枯笔。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楷书可以用侧锋,而且有很多地方用侧锋,比如:短横,但长横不宜用。在写捺的时候也用一点儿侧锋。而篆书必须用中锋,而且还要揉一揉笔毫,把笔毫铺开,万毫齐发抓住纸,力争力透纸背。篆书也有点儿侧锋,但极少的。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我是初学者,也没老师指点,全靠 悟。所以理论方面也不会太说。只是感觉隶书和篆书用笔差不多,我写篆书笔笔中锋,写隶书多用铺豪,刚开始练 玄秘塔 不好把握,很难!准备返回来练篆 隶!看看写的中不中!
书法的笔法问题是一直一来需要切磋交流的一个长久性话题,只要是书法存在他永远是一个无法弄明白的,笔法的高度永远是每个书法人追求的目标(高度),艺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每一个书体用笔的法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书体有每一个书体的用笔特点,有了每个书体的用笔特点所以才形成真草隶篆等书体,它才称为书法艺术…
你好,我是新堂,一直关注书画艺术的书画人,很高兴跟你分享我的见解。
您的问题涉及到比较强的专业性。我们先来理一理你的问题:第一,楷书和篆书的笔法区别,第二,铺毫和绞转的区别。
先来讨论楷书和篆书的问题。以下我分点论述。
第一,楷书用笔以侧锋露锋为主,线条讲求起承转合的变化关系。篆书行笔以中锋为主,不论是大篆还是小篆,都要求首尾藏锋。
第二,篆书在楷书之前,从笔法演变角度而言,先有篆书再有楷书,它们的笔法也有着前后的演变关系。
第三 ,楷书笔画多,形状变化多,而篆书一根线条写到底,两个笔画的不同,而用笔上的技巧也有很大的区别。
而关于铺毫和绞转的概念,下面也做个论述。
铺毫,笼统的讲就是中锋,只是在中锋前提下更具了体操作方法。中锋用笔,一个是铺毫,一个是裹毫,两者在具体操作上不一样,但都要求线质浑厚。绞转,应该是比较晚出的词,明确说清楚定义的是当代的邱正振中。我个人认为更接近于裹锋。
两种用笔都有很经典的书法大家作为经典参考案例。铺毫,最经典的代表就是伊汀洲,他的隶书名扬四海,就是用铺毫写出。而绞转用笔的,一个是颜真卿,他的祭侄文稿堪称一绝,另一个是康有为,近代的林散之用拖泥带水之法,也颇见几分绞转意气。
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我是新堂,欢迎关注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帖正楷字体教程毛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帖正楷字体教程毛笔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