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帖行楷字体临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字帖行楷字体临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成人硬笔行书字帖临摹谁的?
选古人法帖最好。行书的碑帖墨迹本,都可以临习参考,但对初学者说,宜选择适合练习基本功力和风格鲜明的作品,作为练习范本为好。各种行书碑帖很多,如传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怀仁集王字圣教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李北海的《云麾将军碑》、《法华寺碑》、《麓山寺碑》,杨凝式的《韭花帖》,以及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祝允明等的行书帖。在这么多的碑帖中我认为最好选《唐怀仁集王字圣教序》练习。
楷书临柳体,接下来想练行书,临哪家行书帖较好呢?
我的目标是楷书和行书。不写草书的原因是不喝酒,没有意境。具体规划是柳公权,赵孟頫,柳公权,王羲之。
柳公权学楷法,赵孟頫学行法,柳公权学楷意,要达到写楷书要有行意。
第二阶段,王羲之,写行书讲究楷法。
我一直主张,初学者千万不要先学欧楷、柳楷,因为,这两种楷书字体,没有兼容性,写得多么漂亮,最终写不了行书,而且向其它字体过渡极其困难,无法贯通。
这个实例充分说明,自学者最容易犯的失误就是不考虑日后学什么字体,只顾眼前,比如,就喜欢欧楷、柳楷,怎么看都顺眼,而对别的字帖一点儿不感兴趣。殊不知,学习书法第一步选择什么样的范本适合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将走什么路子的大问题……
恕我直言,在柳体基础上想练行书,恐怕不行了。因为,柳体的笔法、字法特性所致,笔性手感与行书不吻合,无论是练二王,或练另外哪一家的行书字体,都比较难。
因此,我建议你,暂时先放置柳楷,重新学起,并且规划好路线。例如:
一个是,学王羲之的楷书~行书。
另一个是,学赵孟頫的楷书~行书。
再一个是,学文征明的楷书~行书。
特别提醒一下,不管练哪位书家的楷书~行书,有两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其一,必须按正规的训练套路进行,如图:
其二,楷书必须练小楷,行书必须练中楷。千万不要练大楷! 所谓大楷不是纯粹的传统书法,是当代人伪造的一种现代字体……
在接下来的整个训练过程中,有三个要点有必要强调一下:
行书的话我建议你从行楷开始这是一个过度阶段,赵孟頫的字帖就是个很好的范本,字体规范,漂亮!
练完了赵孟頫的行楷之后,你可以练一练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公认的天子第一行书,
唐伯虎,米芾的行书也很漂亮!古代的书法大家很多,看你的个人审美了!你喜欢哪个就去练哪个就行,只要对路,练着顺手就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一句话,学习行书必须要从晋人入手,学习晋人历代公论要师法“二王”,师法“二王”最佳门径是临习王羲之的《圣教序》。
东晋行书达到了理事上的最高峰,而且至今未能被超越。
古人有句话叫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说,入手学习最上乘的范本,学习者也只能学到中等水平。所以要学最上乘的,就必须从晋人入手。如果“取法乎中”,就“仅得其下”了。
为什么行书在东晋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呢?
书法在东晋时期实现了第一次文人化过程,任何实物一旦文人化了,就上升到一个至高的境界。
从思想上说,人们普遍***和反对汉代以来独尊儒术而形成的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追求道家的自然无为,追求个人生命的体验,即所谓“越明教而任自然”。社会时尚由重道德功名和学问而转向了重个人才情气质、风貌和精神追求。
从行为来说,由于常年的社会***,上层的互相残杀,使士大夫阶层为求自保,开始躲避政治,厌倦政事。转向以老子、庄子、《易经》为内容的清淡。
从思想语言的载体——文字书写来说,从汉代严整方正,以直线为主的隶书,转向了自由流畅,以曲线为主的行书,草书。而且可以看出这一转换正与玄学相一致,即行草书的自由奔放和洒脱离隶书一比一画的真实越来越远,离心灵越来越近,从而成为一种时尚。
个人认为临写圣教序也可以!其实不论从哪个朝代哪位书家开始应该都不算错!因为圣教序是行书典范!但只可临写单字!因为是集字,所以没有什么章法可言!主要是临写行书用笔和结构!行书讲究变化,多临写一些有特点的字!如非要通行或通篇可以临写心经部分!
接下来可以临写王羲之手札!着重临写章法!比如二谢,孔侍中,丧乱得示等,
我临的二谢帖
当然可以接着临写其他书家的!因为所有行书都源自魏晋,哪条路都不算跑偏!我最近写王铎!下图为临作
想练习行书,临摹米芾手札就可以吗?
为什么不可以呢?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只要坚持不懈,得其意,就会有进步的!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是初学,米芾手札并不适合。贺铸,德忱,晋纸等帖,没有一定的控锋能力,造型能力,恐怕格格不入。还是蜀素,苕溪二帖宜于初学。
如果是具有较高行书水平,想更加丰富自已的行书技法,当然可以学习米芾手札。如果是想纠正自已行书笔力软弱,或线型单调,或运笔速度缓慢,导致线型弹力不足等问题,米芾手札是很好的纠偏范本。
成亲王行书《爱莲说》,是怎样的一种美?
成亲王行书《爱莲说》是怎样的一种美?
圆润温婉,秀泽闲雅。
成亲王为乾隆十一子。嘉庆皇帝的哥哥。少年时期着力于赵孟頫书法。因其得天独厚的***收藏,遍学历代名家。与翁方纲,铁保,刘墉四人合称清四家。在乾隆、嘉庆年间,成亲王书法独占鳌头,无人能出其右。
《爱莲说》是成亲王在嘉庆二年写的。行书。结合了赵孟頫圆润的结体和董其昌秀妍的用笔,雍容之中不乏灵秀。意韵优雅,逸气纵横,丽质天成。
成亲王所处的年代,正值盛世。这个时期的书法,是清代书法的高峰期。成亲王,铁保,翁方纲,刘墉,都是这一时期的书法代表。被称为书法中兴期。而成亲王博涉诸家,兼工各体。居四家之首,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对清代的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爱莲说》是成亲王书法中的精典之作。如同文中写道的“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书与文相得益彰!
谢谢邀请! 赞同子衿书法的评论! 成亲王其楷书传世最多,其行书爱莲说总体风貌清新自然 气韵流畅 结字端庄雅致 用笔圆润犹如溪流涓涓,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美。就像人之呼吸韵畅。 成亲王行书总体上赵孟頫要多一点。赵体漂亮妩媚却少了钟繇二王的风骨和奇绝。看上去美不胜收但却少了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 对于美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有人喜欢牡丹的雍容,有人喜欢桃李的妖艳,陶渊明爱菊,朱自清爱莲……! 浅见拙识,望勿见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帖行楷字体临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帖行楷字体临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