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米芾草书标准字体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米芾草书标准字体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米芾行书和谁的行书结合才会出自己的风格?
随着你对书法研习的深入,能解析出各代及其代表书家之风貌,也逐渐形成了你对某种或几种体式和用笔方法的偏好,这同时决定了形成你自己风格的取向。换而言之,不是米字结合谁谁的字形成你自己的风格,而是谁谁的字结合你心中最理想的书法面貌构建出自己的风貌!
苦临米芾行书,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何突破?这个问题可以从米芾自己学书的经历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1.学习晋书以前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2.学习晋书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博***众家之长
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
米芾习书经历启示我们,先要熟习自己钟爱的书法,得其精髓,再兼收并蓄,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家周慧珺临米芾帖十年,你是否认为她的行书已超越米芾?
上海书法家周慧珺名气很大,也担任过书协高级职务,但并不能说明周慧珺书法水平有多高,这个评价同样适合对当代其他书协领导,不要以为自己有书协的领导职务就是大书法家!
米芾的字笔锋丰富变化,在结构中强化了二王的摇曳之美,增强结构变化。米芾以书法名世,以行书成就最大,也擅长篆、隶、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能达到乱真程度,是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的全才。他的存世作品主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米芾的字有学有肉,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后世学者甚众!
周慧珺只是学了米倚斜的皮,然后夸张化地强化大小、正侧对比,跟江湖上混饭吃的一些书法从业作品没什么本质不同。她笔法上近于迟钝,用楷法写行草,一根线直接怼,周慧珺的用笔枯涩,拖笔,笔断意不连,大小故意扩大对比失去自然协调,表现出来的字没有生气,没有生气的字是不能称为书法的!没见周慧珺有什么名闻天下的代表作品,也看不到她有什高深的理论著作,有什么大学问!
东西怕比较,附图中周慧珺的字跟米芾的书法放一块能称的上是书法吗?常看我评论的人都能看到我的用词,“写字”与“书法”是不同的概念!
我们必须实话实说,可能会得罪人,但不管是从书法本身,学问,还是知名度周慧珺与米芾都不在一个层次上,不管什么书,说周慧珺超过米芾都是夸大其词,不合实际!
感谢邀请!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周慧君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书法家,虽然在当代名气很大,但我认为,她不可能超越米芾。我们可以用她的作品与米芾的作品做一比较!一家之言!
书法家周慧珺在当代是大家,书法到后来拼的是风骨学养,说她的行书超过米芾,还是言过了。
下图是米芾行书《清和帖》,此帖是行书为墨迹。共八行,纵28.3厘米,横3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用笔万毫齐力,超逸俊迈,结字多欹侧之势。笔画跳宕,摄人心魄,二王自然脱俗的格调是他作品的精神内涵。
(米芾行书清和帖)
书家周慧珺曾得到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家亲授。
(周慧珺行书作品)
释文: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周慧珺曾学过魏碑《嵩高灵庙碑》《广武将军碑》,在米芾书行中融进碑意,拙趣。走的碑帖相融刚健雄强之路,筋骨老辣,有气势。
她虽然是学米芾书法为主,但自出新意,又有别于米体有创新风格,独树一帜,实属不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米芾草书标准字体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米芾草书标准字体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