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木字旁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木字旁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柳字怎么写好看?
柳,形声字,从木,丣(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说文解字》:柳,小杨也。柳也是中华一姓氏,著名人物如柳敬亭、柳如是等。
2、杜牧写法
3、米芾《甘露帖》写法
问题,柳字怎么写?
柳字从古到今的变化不是很大,都是木字旁加一个卯字,只是古代把它写成上下结构,从隶书开始才变成了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书法里一般会用“错落”的方式来处理,就是一边高一边低,通常是左边高,右边低。柳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左高右低的字。
看看其他书法家是怎么写的:
在甲骨文里是这样的,上下结构现代有很多书法家,楷书也把柳写成上下结构,也不算错。
清代书法家吴昌硕的小篆,在他的小篆里,已经把柳写成了左右结构。
清代伊秉绶的隶书
唐代草书是这样的
苏东坡的行书是这样的
颜真卿的楷书是这样的
经常有人说,学好书法要五体都练,通过这一个字也能看出来,五种书体都是相通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会一种,其它的就很简单了。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这张草书有什么毛病?
技术层面没问题,甚至可以说有很高的造诣,线条质量很高,行气章法也不错。
注意抒情性和个性。
古代那些顶尖的书法,都是戴着镣铐跳舞。遵守法度,技术层面上乘,这些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抒***感表现个性。
此作有抒情,但表现出来的情感有一点点俗,有一点点卖弄,潇洒的行笔显得有些自鸣得意沾沾自喜。
深藏不露才值得玩味,看得越谈传达的越浓。
总之我认为技术层面完全掌握,再熟一点就油了,关键加强修养多读书,前途无量!
这幅草书作品的笔意和章法都有,最基本的草书要领已经掌握!其流畅度、饱满度、和谐度已经有了!两点小瑕疵:
(一)笔意不到。草书不一定是蜻蜓点水,而是犹如蜜蜂扑花***粉,应该有起有落!一气呵成不是一秀到底,而是环顾左右而成心书!感觉一:落笔有点仓促,应该放慢节奏和速度!要提高控墨控笔的能力!
(二)笔墨问题。中锋行笔不是说不要锋和不出锋!枯笔也不是不蘸墨、不吮墨!还是要提高控墨控笔的能力!一枯到底、一秃到底诚不可取(个人认为:一个人书法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他控墨控笔能力的高低!)
这幅草书之作,用笔迅疾,痛快流畅,缺陷在于写得太快,笔画油滑,吃墨不深,没有力道。此外在笔法、章法上还有很多待改进之处,细说如下:
1、写得太快,笔画油滑,吃墨不深,对于中锋用笔把握还不够,笔力不够坚实劲健。建议多参考同类风格的怀素《自叙帖》的用笔,该帖像一道道乌金似的线条、笔笔中锋,非常有力道。
2、用笔单调,都是一个笔法,类似于硬笔字的写法,没有毛笔的用笔技巧、变化、对比和笔墨趣味。
3、章法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如第一竖行“坐幽篁里”四个字大小、姿态基本一致,缺少变化;横向看,“横长明”和“复知”两处,大小、姿态都过于雷同,毫无对比变化,与上下文相距形成一条空白带,也非常明显,似有“布如算子”的缺陷。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漫漫书法路,加我不孤独!
欢迎书法同道关注“麓风轩”,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这张字写的很大胆,敢说是好事,但敢写一定是建立在纯熟的技法上。
很显然,这张字技法上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笔法的问题。草书对中锋行笔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来说,没有篆书的基础,是写不好草书的。这张字一味枯笔,笔锋散,哪能写出草书的韵味,“梅”字尤其差,勉强画出字形。
二是草字不规范。草书绝不是潦草之书,每一个字都有相对固定的写法,少一个动作都不对,“寒”字显然差得很远。
三是章法上,三行顶天立地,写得满满,密不透风,墨色一味求涩,躁而少润,犹如西北的黄土高坡,黄沙漫天,空中迷漫沙尘暴。
希望作者能静下心来认真临帖。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有临帖的功夫,作品完成得也比较流畅!
看通篇作品,你的艺术感觉还是挺出色的!功力方面还是明显不足,虽说可以看到飞白,可是你的飞白不是用功夫写出来的,是焦墨使然!
可以看出来,你现在书写的速度比较快,可是快是需要功力的,功力跟不上,败笔一定会出现的,所以,你的整篇作品败笔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指出!
需要提醒的是,你的提按需要加倍训练!
《兰亭序》真的是后人的托伪之作吗?
有这个质疑的原因,大概是汉代隶书的盛行。可是,在汉朝,不仅隶书蓬勃发展,章草也发展成了较为成熟的一种字体。王羲之对于汉、魏书迹,只推崇曹魏的钟繇和东汉的张芝两家,其余皆不足观。他说,他的书法跟跟钟、张两人相比,能与钟繇抗衡,或者可以说超过他;但张芝草书就像大雁飞行一样,笔法精熟,即使自己像他一样沉迷学书,使池水尽墨,也未必能达到他的境界。
对于张芝的书法,连书圣王羲之都自叹弗如。
张芝,是东汉时期的书家,初擅长章草,后来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他的“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字势一笔而成,形断意不断,气脉相连,贯通隔行,如行云流水萦绕不断。张芝的创新,已脱去了隶书笔意;何况,王羲之又如此的推崇他的书法,必会精心观摩学习,《兰亭序》中丝毫没有隶书笔意,何足为奇哉!
再看与王羲之一同雅聚兰亭的名士谢安的书法。
因此,以《兰亭序》中丝毫没有隶书笔意来断言是“托伪之作”,简直荒天下之大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木字旁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木字旁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