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孙字体行草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孙字体行草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书法该如何练习?
第一,草书忌讳涂鸦。
衡量一个人是否写的是草书,就看这个人动不动草书符号。草书2千余年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所谓章草、今草、狂草三大阶段,这种看上去信手而书的书体其实尤其内在的基本脉络,这个基本脉络就是草书符号。丢弃了草书符号,便不能称其为草书,就是涂鸦了。
第二,草书忌讳临单字。
有些学书者在临写草书的时候习惯单字练习,这个办法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单字练习的时间不宜过久。掌握了草书的基本书写规律之后,建议就不要单字临写了,而要整行练习,至少要三五个字一起练习。这里头有两个问题,一是草书的笔势,二是草书的行气。只有通行、通篇练习,才能掌握草书的笔势、行气乃至章法。
第三,草书忌讳虚浮。
现代人写草书为了追求草书的所谓灵动飘逸很容易把草书写的虚浮,灵动和飘逸的确够了,但是笔画都是飘在纸面上的,没有入纸。“古人以楷法作草”这句话其实把草书内在精神概括的很到位了。灵动和飘逸固然重要,但在追求灵动飘逸的同时,如果能照顾的笔力,写出力量感则更为重要。
欧阳询《草书千字文》
草书是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都非常喜欢的一种书体,感觉写起了可以挥毫泼墨,十分潇洒。但要注意的是草书不是“潦草”,也不是“草草行事”,更不是一味地疾风暴雨。要想真的把草书学好,就一定要学好楷书。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同草,殊非翰札”,孙先生在告诉我们,写草书的时候如果不兼具楷意,那就失之于单调拘谨,不会写出好的草书;写楷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参入草意,也会失去“尺牍”书的韵味,也不是好的楷书。所以作草要兼真,作真要参草,方可写出好的作品。
孙过庭在《书谱》中还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楷书的基本要求是点画,点画结构严谨构成其形体。但是楷书的精神则是使转表现出来的,使转不顺,则流于刻板、呆滞。
草书的形体是由用笔的转折、呼应之势体现出来的,而它的精神则寄托在点画之中。宋代的欧阳修也说过:“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告诉我们,草书不是一味地潦草,草书也有它的法度。
学习草书也要临帖,从今草入手,首推最为经典的孙过庭的《书谱》,《书谱》既是一部书法理论著作,又是非常精妙的草书作品。边临帖,边学习一下古代书法理论知识,一举两得。
草书的笔法最为丰富,但是尽管千变万化,始终不离擒纵转折。擒是要受得住,不要一味地快,纵要放得开,转折之处要注意行笔的方圆变化。所以千变万化,最终落在四个字上,那就是“提按之间”。
孙过庭的《书谱》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它是墨迹书稿,用笔的提按变化可以看得真切。所以在临习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点画行笔的提按变化,按下不死,提起不虚。提按之间就有了行笔的节奏感,快慢相兼、动静得宜,这才能体现出草书的韵味。
在临帖之余,再多去记记草书的字根、符号,草书是有规矩、有法度的,不可胡乱行笔,随意牵连、减省。
草书书法练习与其它书体一样,都需要临帖,需要高师指点,因为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是口口相传的。草书与其它书体不同的是,草书的偏旁部首大多是代笔,大多是约定俗成的,因此需要熟记于心。草书变化非常,与书者个性一致,因此写草书需要天赋异禀,一般人初学尚难,再进一步就好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故没有那个灵性天赋就不要练习草书了!
许多学习草书的人分不清潦草和草书的区别,片面认为胡乱写去越潦草就越像草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此学去离真正的草书还有十万八千里!
草书的学习要抓住两点精髓:
一是要熟记草书符号。草书是有符号识别的,也是有约定俗成的笔法和章法的,不是胡乱草去,更不是满纸涂鸦人不识,以潦草以为草书!
二是不能臆造它的笔画和结体。这个要通过阅读草书法帖和大家作品去体会去临摹,否则很难入门!通过大量的阅读、临摹和练习掌握草书的点画线条的流动和结体,真正悟透它的闪展腾挪、疏密有致、枯湿浓淡才能步入正轨的草书学习!
谢谢邀请,谈谈个人经验,开始喜欢草书觉得很连贯,并没有注意到如何草法,拿起毛筆便胡写乱画一通,在当时看來,真有一笔可看的,从此便一点点开始写得多一些,一直到现在也没系统的学习,不过时间久了会记得多一些,用笔熟练了点,慢慢來吧!慢慢享受吧!
请问初学者学二王行书前,先练哪位的楷或隶打好基础,容易衔接?
现在学习书法这件事都被那些以此为业的书匠书霸搞得玄乎了。非要推荐这个,崇拜那个。其实初学者,找个本地人写的端庄点的字照着写就可,或照着班级书法老师的字写也可以,初学者眼光没有那么高,不要取法其上,欲高则不达。古人语,字无百日功,初学者经过多鼓励少批评的有兴趣地百日训练以后对书法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掌握后,可以直接学二王。其他帖派书家的字其实都是从二王的字派生出来的。边临边悟,边练边读,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对那些一心想赚钱的书法老师要保持一定警惕,他们的话往往带有谋利倾向,他们把你批得狗血喷头,其实是为了他的私心,为了你能死心跟他学。可是,你还是要直接从百度里寻找书法的秘诀。
直接学习!
我后悔没有直接学习!
误区一:在其他唐碑中揣摩二王笔法。
既然要学直接学,在其他碑帖中揣摩等于走弯路。唐碑有很多确实是精炼了二王笔法再形成个人风格,但法度森严,学的多了会感到拘束。唐碑更像思维缜密的理科,有人喜欢是契合了他的性格。有人学唐碑十余年感觉功力没达到而不愿出来,直接学二王十余年有些已成国内名家。
这是文字形成的顺序,但我们每个人学完篆隶和魏碑后能否创作出二王书风?答案是不能。这是王羲之的因果关系,不是其他人的因果关系。学习二王一段时间后再从篆隶、章草和魏碑中汲取营养,并感受之间的关系会增进理解二王和提升笔力。
误区三:因为二王是巅峰,所以一定要学习二王。
学习书法最好是“眼高手低”,理解不到手就跟不上。每个人悟性不同,性格不同,什么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有的人丝毫理解不了。学了一段时间二王还是不知道有啥好,觉得“江湖体”漂亮,那就学习他的江湖体;觉得“印刷体”漂亮,就学习他的印刷体。命里没有莫强求(😏)这才形成了书法生态。
说到二王,大多强调的是笔法。还要潜心研究结构,比如“结体万字不同”、“一字一态”,我感觉这才是最难的,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体。书圣是把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变化万千而又有章可循;把阴和阳完美统一,刚柔并济。
楷书入门建议练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被称为结构***,每个字看似端正却险绝,结合欧阳询书论《八绝》、《三十六法》参透研习最好。
但是想要书法走的远必须熟练掌握秦李斯的小篆《峄山碑》用来锻炼线条,可使线条肉质饱满,压的住纸也就是入纸,字看起来就不会浮于纸面。
行书字帖选怀仁集字《圣教序》是学行书的必学字帖,并且从《圣教序》取法学习者众多且不乏成功的书法家。
其实学习《多宝塔》也是可以的,为颜鲁公四十多岁所写,也是端正内敛的,但是颜鲁公的书法走的是圆笔路线,如果没有明白的老师指导下转二王会有困难,因为二王用笔为大都方笔。颜鲁公的老师是草圣张旭,而且家传的篆籀笔意也对颜鲁公影响很大,这里不一一细说。如果你喜欢练习《多宝塔》,不防研究一下张旭传颜鲁公笔法的过程《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会有很大帮助。
底下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回答,竟然还有完全不懂书法的来凑热闹,还有答非所问的。
孩子,我的回答[_a***_]比较颠覆性。学二王行书不需要通过楷隶过渡!直接学即可。
我本人就是零基础直接学二王,第一本帖临的圣教序,至今已有8年时间。入过第二届行书展,第八届新人展。讲这些并不是要炫耀自己有天赋什么的,只是要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书法不难!最最重要事掌握核心的方法!!
不管楷行草,最核心的东西就在于用笔动作!如果没有掌握用笔动作,学到的也只是外在形态的描摹,笔画的搭接,难以做到内在的表达。
关于用笔动作这一点,本人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我主页浏览一下,相关的一些文章和视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孙字体行草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孙字体行草书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