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初步笔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初步笔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呢?
笔法通常包括执笔与用笔。书法练习,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一般情况下,写各种书体,姿势没有什么区别。平时练习中等大小的行书,姿势与写楷书一样,既要端正,又要感到自然舒适,这样,才能毫无障碍地使右臂送力至腕,至指,达到挥毫得心应手的目的。若练习较大的行书,可以***用“悬腕”的姿势,悬腕有坐姿和站姿。
坐姿
站姿
二、执笔法
练习行书,要使笔锋垂直于纸,笔能提得起,按得下,让锋尖始终在线条的中心运行,即中锋用笔。这样书写的线条圆浑,厚实,富有立体感。行书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
中锋行笔,执笔姿势无定法,有“拔镫法”即“五指执笔法”、“三指法”、“二指法”,甚至如执钢笔一样,也可书写,既有个人习惯,又有师承关系,我就喜欢用“三指法”。
练习行书,用腕很重要。用腕有三种:1. 枕腕,即右手枕于桌面上,宜写较小的字。2.提腕,即肘部着桌面,腕部提空,宜写中等大小的字。有时也可以腕部与桌面若即若离,细微处靠着写,线条长处提腕写。3. 悬腕,即腕、肘部离开桌面,这样能灵活运笔。写较大的行草书,必须用悬腕法,才能不受拘牵。行书练习,对腕的要求比较高。腕力控制得好,线条圆而有劲,腕灵活,则圆转自如。
在学行书之前应把正楷练好,正楷好比人走路,行书相当于小跑,人要先学好走后才能跑,所以楷书练好了在练竹书就水到渠成了,只须在书写楷书上加一些正常的速度或节奏,对某一部分字的章法笔顺进行一些调整,这就须平时多读帖多记帖多临帖了!
从楷书的练习转入行书,应在运笔使转上下功夫。由于练习楷书时,字的结构框架即字的结体已基本掌握了,那么,在行书的练习中,就要灵活运用笔法。行书讲究行,行的特点就是有连带、使转,或意连等。我们在运笔的过程中,要使诸多方面照应,做到一气贯通。
因此,由楷书到行书的练习,也就是由框架结体到运笔使转连带的过程。
什么笔法在行书中是关键?
行书的关键在于行云流水的韵味,大多体现在顿挫、转折、连笔、结尾处(包括一个笔画、一个字、一片段),行书比较楷书来说,就是更多的增加了随意性,但行书、草书都与楷书一样,有严格的规定性,不是随心所欲的。
行书八讲主要内容?
《行书八讲》内容简介:
《张旭光书法讲座系列:行书八讲》提出的“行书学习之路”,是作者学习、研究、实践王羲之行书三十多年的心血和经验的总结,很实用。学习行书自王羲之入手,学王羲之自《圣教序》入手,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论原则,适合初学,容易见成效。不少院校近年来在行书教学上参考了这一“路线”。
《行书八讲》对王羲之行书笔法之“方与圆”的分析、应用,对结构之“形与势”的分析、应用比较透彻,概括比较准,分类比较细。尤其在与楷书笔法、结构的对比中,揭开了王羲之行书的密码,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与享受的氛围。
《行书八讲》对行书的临摹给出了一个好的、能见成效的方法,即“分析、比较法”。带领学书者分析起笔,分析“方与圆”,分析“形与势”,然后下笔。能保证学书者下笔有由,起笔自信,并且有了自己校正自己的标准,对于学书有成者亦有启发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初步笔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初步笔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