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楷书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楷书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能同时练习行书和楷书吗?
楷行草篆隶,都可以同时练,只要认清书法的法,书法所遵循的规律。对’初学者,持到是笔法的法,即入笔,收笔,拐笔的运转规律,学起来书法,写起书法,得心应手,喜悦愉快,上手快,入帖快,不论大人还是中小学生,都会有成就感,如果能坚持写书法三至五年,出帖也容易,进入创作书法作品阶段也不难,即可达到:既有法,而又无法的书法境界,但不一定是书法大家,达到书法大家的书法能力,还要注重,品德修养,文化修养,心身素质修炼,胸怀有无大志向,再加之,时时处处,无时不有的变化的把握,等要素的制约,不论学书法,还是创作书法,都会有好的成绩。
要使你的书法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楷书、行书必须一起练,不但楷书、行书,还要加上草书。
真不通草,殆于专谨。草不兼真,殊非翰札。单一的书体练习,便缺乏对书体间内在的关系认识。楷书是静态书体,行、草书为动态书体。只练习楷书,必然板滞僵硬,没有灵动的气韵。只练习草书,则不知道节制,一味狂纵,不知收敛。把三者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就能解决楷书中的承接问题,形态变得生动。草书中的节点,得到控制。从快速运笔的行草书当中,悟通在慢速运笔的楷书中不能解决的折转分寸。
楷书兼行,草书兼楷,相辅相成。古人学书,无不兼通。能不能一样练习好了再学习另一样呢?不能。从当今的楷书大家田英章身上我们就能得到验证。他的楷书在当今号称第一。但行草书,二三流都达不到。他的楷书,点画完全一致,和标准加工件一样的精致,没有灵动的变化。这就是偏工一门所带来的局限性。
***如你是初学者的话,建议你最好先学一种字体,因为你不容易发现它们的特性,也就不能快速掌握,一种字体的技巧,同时两种字体练习,反而会增加练字的难度,从而更难掌握。应该等练习一个阶段,一种字帖临的有模有样后,再转学其它书体比较好,所谓触类旁通,也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给初学者一个忠告:贪多嚼不烂,每次练习都不要写很多字,可以精练几个字,并力求把这几个字写好,写到位(就是能够背临),这样日积月累,必有长进。期间为避免练习枯燥,可以做一些通临,比如通临一页内容(主要练习章法布局)。
如果不是初学者,又有学习其它书体的基础。原则上来说,是可以跳过楷书练习行书的,也可以同时练习。从书法史的发展过程来看,草书出现的比楷书要早,也就是说,先由篆书发展到隶书,隶书的快写之后就出现了草书,而行书是由草书逐渐演化过来的,所以从书法的发展史上来说是可以的。大多数人认为,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练完楷书后再练行书比较容易方便。但也要因人而异,并无绝对的先后而言。既可以同时练,也可以先练行书再练楷书。各种书写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性,相互影响补偿。
从一个字来看,无非就是结构和笔画,结构上可以从书中借鉴,楷书和行书的笔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相似性,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赵孟頫的楷书,在书写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如果有书法基础,是可以同时学习楷书和行书的,如果没有基础,是不可以同时学习楷书和行书的。当然如果有老师指导的除外。
下面我们来欣赏楷、行之美。如果喜欢请点赞,转发,如有不足之处,欢迎下方留言。
感谢邀请!
完全可以同时练习呀!
虽然学生我现在还没临《九成宫》和《圣教序》,对此知之甚少,但是直觉在临习时可以起到互补、换脑筋的作用吧。长时间临习一种字体,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就像学生们各个科目安排不重样一样。
至于技艺、笔法、章法等等方面不能给您具体性的建议,深感抱歉!
祝您生活美满,进步越来越越大!
谢谢邀请!
关于楷书和行书能不能同时练习之问题,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作交流吧!
我的观点是,还是先练一种书体的好。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把两种书体都练好。古人说:术业有专攻,就是这个道理。还有,就是当代人很时髦的一句话,叫“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练习书法,也是一样的。以上的引用,有人会认为比较牵强,但事实上就是如此的。
建议先选择一种书体练,具体是选择楷书练,还是选择行书练,由题主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吧。
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楷书早于行书。近段时间以来,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楷书是一切书体的基础”。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只好顺从其此说法啦!鉴于此,题主还是先从楷书练起吧。
练习楷书,应选一帖专工之。练上五年以后再换帖,或者改换练行书。
练习行书,也要专工一帖,练上五年以后再换帖,或者改换练楷书。
长时间学习楷书,不学行书,能做到楷书好且行书自然吗?
我的体会:书写楷书的目的,就是为书写行书打基础。我们学习唐楷也好魏碑也好,就是理解古人的书写内涵,最终写出新时代特征。写好楷书基础上练习行书,最后再学习一些草书的技法。就像启功先生讲,所以说楷书要当行书,就是考虑笔势的存在。笔势强调的是什么?其中一大关键就是点画之间的呼应和连带。在楷书中,这种呼应和连带在纸面上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却是千真万确的存在的。少了这个,即使单个笔画精到,整体上也是支离破碎的。书为什么要当楷书写呢?这其实是一个反正面的关系。楷书要静中有动,行书呢,当然要动中有静。特别是在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处,都是要把笔法交代清楚。孙过庭在《书谱》中讲: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谢谢三千里马的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楷书和行书是两种不同的独立的书体,楷书与行书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更没有任何联系。长时间学习楷书而不学行书者,是写不好行书的。关于楷书好行书自然就好的说法实乃可笑!
有网友说,只要写好楷书,所有的书法都能写好。说这样的话,只是信口开河罢了,其言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另外,说楷书是一切书体的基础,就更道理了。关于这一点,我不想再争执下去了,道理都在那里摆着,可有些网友就是听不进去,没法子,只有不说了。
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我认为,一个学书之人,一生能把一两种书体悟透彻,弄明白,就非常不易了。学楷书,就要把楷书学好。学行书,就要把行书学好。学隶书,就要把隶书学好。学草书,就要把草书学好。这叫术业有专攻!不要今天学学这个书体,明天学学那个书体。当下,先选准一种书体学习才是正路。贪多嚼不烂!
最后,再重述一下我的观点:
谢谢邀请!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二者概念不同;其次,二者笔法不同;再次,五体书法虽有相通之处,但不可互相代替。图中可见楷书(颜真卿)与行书(王羲之)是不同的书体!
学习楷书,达到用笔、结体熟练后,再学习行书,从行书灵动的笔意笔运中可以体会,并运与楷书书写中,这样即可提高书写速度,又可提高楷书的灵动性,必免楷书的僵硬和死板!!!
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对于你的这个提问,本人就只能就题答题了。
按你所说,"长时间学习楷书,不学行书",楷书再好,都不可能实现行书自然就好,这是通例。
但是,也有特例。
特例是练习写楷书时,如果像赵孟頫一样,以行入楷,写到自然流畅的程度,转手写行书,可能就会顺手多了。
因为行书为两界书。
如果你得闲,可以搬出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三本大字典出来,将行书大字典放在中间,查找出某一个字来对照一下,从中可以看出,在很多情况下,在行书字典出现的字,可能在草书字典中有,在楷书字典中也有。
如果长时间练习的是某一种特别有个性特点的字体,从没有涉及过行书,若是要想随手就能写好行书,可能也是特例了。
本人练习写字是在临退休时作的一个爱好选择,其目的是为了消磨时光,用以打发余生的。
请老师指点,我想先学习一下楷书,再学赵孟頫的行书,应该怎么练?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这个问题实际上分二部分,第一你要先怎么学好楷书?第二、你要怎样学好赵孟頫的行书?
先说第一个问题,由于不知道你学习楷书是从那位书家的帖入手,光看上面发的一张图片也无法判断,所以没办法对你的楷书作品做针对性解答。
一、找一本自已喜欢的传统经典字帖,赵孟頫《胆巴碑》、《仇锷墓碑铭》和《福神观记》,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勤礼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赵孟頫《仇锷墓碑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二、认真细致的读帖,勤奋持久的练习,把握字帖的风格特点。
三、时不时找老师虚心请教,与书友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书法学习进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三点对你学好楷书,打好基础会有帮助。
看你现在写的字似乎是有点欧楷的影子,不过既然你说了想学赵孟頫的行书,那还不如现在就直接学习赵孟頫的楷书,等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转学赵孟頫的行书就很容易了。
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被誉为“赵楷”,是十分优秀的一种楷书书体。只不过因为某些历史原因,例如什么贰臣啊、忠节一类的,这本身其中就有很多的偏见,使得后世很多人不敢学赵孟頫的楷书。我小时候就这样被吓退的,后来转学的柳楷。
而现在大家已经对这个问题看的比较开了,也能用辩证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赵孟頫的书法了。赵孟頫的楷书不同于唐楷,是真正的简牍书,而且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墨迹本传世,就凭这一点就高出碑拓本不少,所以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学习墨迹书法对于我们了解古人的笔法更加方便,特别是现代的影印技术,能非常真实还原原作,这也是当今学习书法者的福音。
赵孟頫的楷书有碑版楷书和小楷,初学者最好先学习他的碑版楷书,就是为了刻碑写的一些楷书作品,例如《三门记》、《湖州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等。那么如果题主决定学赵孟頫的楷书的话,我建议先从《湖州妙严寺记》或者《胆巴碑》开始入手,这两本都是赵孟頫成熟期的代表作,《胆巴碑》是其晚年的代表作更加炉火纯青,但是初学《妙严寺记》更好一点。
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其实就是有一点行书笔意的,很多地方的写法就是行书的写法。在学习赵孟頫楷书的时候,主要要学习三个重点,一个是笔法、一个是结字、然后是笔势的问题。其实笔势也决定了笔法,很多笔法的应用是跟笔势有关的。因此在学习笔法的时候要刻意琢磨他的笔势,摸清了笔势,你就知道这一笔他为何要这么落笔和收笔了。
其实看你的字笔画巳具一些使笔的基本功力,只是要多写多看才能自如。这书法无有捷径可走的,须学古人书临百遍的精神!
你说先学楷书再学赵梦頫,我认为楷书无需学他家。可学赵梦頫胆巴碑、千字文,我小时候极爱书法也无大人指导学写了很多帖;什么欧、虞、褚、颜、柳、赵等,因自巳年幼什么也不懂结果字写得“四不像”,因现在网络时代可在网上搜视频或就近找个[_a***_]少走弯路。
另赵体看似很“和蔼可亲”接地气,写起来也不容易,点划看着很随意其实极为精到,可购买“影印版字帖”来临,就是“升级了的描红”,会事半功倍。
我个人觉得毛笔先用羊毫、兼毫,等知了笔性、间架结构后再行整篇通临,等心里的有创作灵感***澎湃时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1、学习赵孟頫书法,极易流俗。其书平实之中有妩媚,端正大方之中寓奇崛,自非普通人勤学苦练可成,其文人书卷气息难以企及。
2、从楷书入手学习赵体,可从颜真卿多宝塔碑入手。多宝塔平正简易而风神奕然,适合初学者。且赵子昂书,亦有颜底。
3、初学赵体行书,可研习胆巴碑、妙严寺记、千字文,以及洛神赋等。其书集晋、唐之法于一身,颇有成就,须耐心品味研习。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再有习练赵孟頫的行书,可以习练他的经典代表作,“洛神赋”
其书写特点,最能体现赵孟頫行书特点,全篇流动,翩若惊鸿。首尾呼应,顺畅自然,韵味十足。是为赵孟頫书写的名篇。
对于赵孟頫,史书评价很高,刘墉在“论书绝句”云
入手江南一段春,王孙才调百年新,六朝佳丽输江总,金粉能教笔有神。
可以理解,赵孟頫的书法笔笔入神。出神入化的境界。
笔法俊逸,又起伏,于锋杪,有衄挫,于毫芒,字规正,草法规范,微妙的笔画,婉转秀而不失刚劲。乍一看温驯典雅,细究底,笔画内见铁划银钩。
练习选择赵体,是非常明智之举。同时入其笔意稍得,有一发不可停驻,因为韵美令人痴迷不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楷书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楷书练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