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小篆字体注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篆字对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许慎为什么用小篆作《说文解字》
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是在东汉时期,由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首次提出。许慎依据小篆字形,建立了540个部首,每个部首代表一类汉字,以此来统属字的意义范畴。晋代吕忱的《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等字书,都沿用了《说文解字》的部首体系。这些早期字书中的部首主要用作义旁,以便于理解字义。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我们了解了哪个字是本字,就可以进而确定通***字,并且掌握文字用法的古今之变。许慎(约58~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倾尽毕生精力,从事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索使用。《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汉朝许慎编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
《说文解字》全本共有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最后一卷为过程叙述。文字解说部分的字头是用小篆字体书写的,主要是解释“六书”中的内容,并逐字解释字体来源,深刻剖析各个字的意思和构成。最后一卷叙目部分主要记录了汉字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功用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并写了创作此书的目的。
关于小篆字体注解和小篆字对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